我的故乡在湖北阳新的一个小村子里。从出生到现在,我随爸爸回过一次老家,这还是七岁那年的事了。可故乡在我的脑海里,总有一抹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记忆。一想到我的故乡,那几座连绵起伏的山,欢快清澈的小溪,,憨厚可爱的小伙伴,及爷爷古铜色的脸庞,就会在我眼前重现。
记忆中的故乡依山傍水,山明水秀的。一座座高山云雾缭绕,像慈爱母亲的臂膀。小河一年四季无止境地流淌,水花拍动着河边的岩石,“哗啦、哗啦”如同心灵的颤音。村后那片宽阔的农田,好似一块柔软的褥子,让人忍不住想在上面打个滚儿。与热闹繁华的城市相比,这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仙境”,没有喧闹的气氛,更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和嘈杂的汽车喇叭声。
每次去故乡的亲戚家做客,他们总会倒上一碗炒米招待我们。炒米干着吃,开水泡着吃都很香,味道和盐豆差不多,却又独具风格,飘散着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的香味。听爸爸说,炒米是故乡的特产,并且是用来招待贵客的。炒米做工十分讲究,在成熟的稻谷中精心挑选出饱满的,洗干净,晒干,加工成米后再晒干,然后放入铁锅中与白沙子和食盐伴铜油一起炒,等到米炸开后再与沙子分离开来。按这样的复杂工序加工出来的炒米,自然是十分珍贵,惹人喜爱。故乡的山好,水好,人更好。
在故乡的日子里,我们住在爷爷家。那是个不算富裕的农家院,门上的红油漆经过风雨的冲涮剥落得不成样子,两层楼的房子显得空空的,屋内没有什么摆设,只有一些比较古老的家具,依稀中还可以看到昔日的古色古香。爷爷让出那间最大的、冬天床上还挂着蚊帐的房间给我们住。
在那里,我还结识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同龄的小伙伴。他们纯朴、厚道、热情。自然对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十分友好,对我所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他们谁也没有上过幼儿园,只有几个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幸运儿在村子里的小学读书,那校舍十分的简陋,一块油漆掉得快成白色的黑板,几张歪歪扭扭的课桌和几条缺胳膊少腿的长凳。但他们学习都很用功,经常在堆满了稻草的阁楼趴在地上做作业。第一次与他们相处,就觉得他们有些傻傻的,但又不失城市孩子的童心与调皮,捣蛋起来比我还厉害。记得有一次,我和他们一起恶作剧,点鞭炮吓唬人,差点把别人的衣服给点着了,直到大人把我们训斥一顿才罢手。
在这种环境中,我也恢复了自己的原始野性,跟他们疯到了一处。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玩具,玩泥巴便成为了一种乐趣,竟能把泥巴“制造”成各种“玩具”。有次我同他们一起到水塘边玩泥巴,高兴得忘了妈妈的“禁令”,结果弄了一身泥巴回家,屁股挨了妈妈几个巴掌,他们在旁边瞪着眼睛十分不解,不过从此再也不让我去玩泥巴了……
现在,我又有好几年没有回故乡了,也很少知道故乡的音讯!
故乡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连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永远思念她!思念那山、那水、还有那些可爱的小伙伴……
我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