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下,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宁波始终沿着这条“大道”,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动乡村从环境整治向全面振兴拓展,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当前,我们正深入研究新时代“千万工程”的新内涵、新目标、新举措,加快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更有品质、更具魅力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6月9日起,宁波日报报网端记者蹲点乡村,探究20年来宁波乡村走向富裕、文明、宜居的实现途径。
中国宁波网记者 董惊鸿 通讯员 陈益坚 文/摄
在僻静一隅的象山县茅洋乡文洋村,一间装饰古朴的民宿中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让人不禁想去一探究竟。
装饰古朴的文麓雅苑民宿。(本文照片均由董惊鸿摄)
这间民宿的主人名叫石云贵,1959年出生的他从29岁开始养蜂,足迹遍布大江南北。2016年5月1日,他在文洋村建起的茅洋乡第一家民宿——文麓雅苑正式开业。如今,在他的影响下,文洋村已有9家民宿,村民们过上了家有洋房、户有庭院的小康生活。
村民自家庭院。
而这样的生活放在过去,村民连想都不敢想。据石云贵回忆,文洋村人多地少,人均只有半亩地,小时候的娱乐活动就是趴在滩涂上抓跳跳鱼。上世纪末,整个村庄还是杂乱无章。
文洋村旧貌。(文洋村提供)
文洋村旧貌。(文洋村提供)
这一切的转机出现在2003年,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落地,文洋村开始村道硬化、垃圾分类、溪坑改造,整个村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如今走在文洋村的弄堂小路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道路整洁干净,家家户户门前都设有分类垃圾桶,垃圾入桶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垃圾不落地”宣传标语。
文洋村整治后的溪坑。
文洋村整洁的弄堂小路。
环境好了,风景美了,但墙内开花如何墙外香,成了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时乡村旅游正方兴未艾,时任文洋村村主任的石云贵,同周边几个村的村干部一道组团去宁海取经,看到村民自建的民宿不仅引来了客流,还留下了“钱流”,让一行人羡慕不已。回村后的石云贵下定决心要将“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村民致富”的理念引入文洋村。
徽派风情的文麓雅苑。
说干就干,凭借早些年走南闯北的经验,石云贵深谙乡愁的记忆味道是吸引城里人来到乡下的法宝。于是乎,石云贵在设计民宿的时候,从徽州“借”来马头墙,从江南水乡“搬”来小拱桥……经过一年时间的修建、返工,原本破旧的民房转身变成徽派风情民居。由于环境舒适、食材新鲜、价格公道,文麓雅苑在收获游客好评的同时,也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引来村民们一阵羡慕。
文麓雅苑房间内饰。
眼看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好,石云贵却不满足于此。“光靠我一个人是做不大民宿产业的,唯有抱团发展,才能让民宿产业在文洋村落地生根。”此后几年,民宿在文洋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那山那海民宿。
“我们村里几个民宿主都很团结,节日期间,我家民宿住满了,就推荐游客去别家住,平时几个民宿主也会彼此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致富。”在石云贵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将自家农房改建成农家民宿。为了招徕游客,各民宿主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将自家庭院打造成小花园,有的主打地道的海鲜农家菜,有的则推出各种艺术体验活动,各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文洋村娱乐设施一角。
民宿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茅洋全乡土特产的售卖。以前,村民们种的菜、抓的小海鲜、晒的鱼鲞只能自己内部消化,现在民宿造起来了,游客多了,农特产品除了自己吃,还可以外销。土特产不愁卖,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如今,石云贵一年帮着茅洋乡村民卖小海鲜、文山鱼鲞等农产品,一年的销售额也有十多万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民宿村,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吹响了共同富裕的号角。目前宁波登记在册的民宿有1700余家,床位数量3.2万余个,等级民宿74家,叶级客栈48家,民宿集聚区65个。全市民宿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超12亿元,带动农村就业人员8万人。乡村民宿产业已然成为乡村旅游经济的一大支柱。
相关新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