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篇发表于2002年5月的论文
因“参考文献”的第一句
“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被网友投稿至“迷惑行为大赏”

但当大家看到作者
评论区画风却变了




本文作者——钱伟长

还有网友好奇他是谁
一张极具“冲击力”的介绍
瞬间刷屏评论区




高考物理只考5分
却成了中国力学大师

1912年,钱伟长
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
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
18岁那年
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成绩
考进了清华大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钱伟长一夜之间做了一个决定:
弃文从理,科学救国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我下决心不学历史了,要学造飞机大炮。”
钱伟长属于严重的“偏科生”
在之前的录取考试中
物理只考了5分
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
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
全部时间和精力
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
四年后
他成为8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
并且成绩优异

“那时候跟我一样拼命的有华罗庚。我是很用功的,每天早晨5点到科学馆去背书,可是华罗庚已经背完了。”
之后
钱伟长有机会去加拿大学习
拿到博士学位后
他又去美国做博士后
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
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
传来了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
此时他选择了回国
回国
一个勇敢而危险的决定
他多次提出要回国
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
1946年5月6日
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
和几本必要的书籍
从洛杉矶乘船回国
当时他34岁

“我回国以后,干过十几桩事情”“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我不理”“我觉得国家需要的,我都干。”
他的研究项目五花八门
他推导过13000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
还研究过汉字计算机编码
发明了获奖的“钱码”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
钱伟长最关心的是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他为建立上海大学倾尽心血
但他没有领过校长的工资
也没有享受过校长的福利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钱伟长病逝于上海,享年98岁。
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这样形容他: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
顺逆交替,委屈不曲
荣辱数变,老而弥坚
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
无名无利无悔
有情有义有祖国
致敬钱老!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