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已泛出黄斑的宣纸上,用细细的工笔描绘着一群坐落在小山丘上的建筑,每座建筑物的上方还标注着名称……整幅画看上去既像一幅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又像一张工程建筑图纸。这张图画的拥有者、家住孝闻街的程先生告诉记者,经过对慈城清道观现存图画、照片等资料的研究与比较,可以认定这是迄今关于慈城清道观最完整、最权威的原始图像资料。
据记者查证资料获悉,位于原慈溪县城慈城龙山上的清道观始建于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曾是江南著名的道观,虽历经多次毁坏与重修,但终废于“文革”。两年前,慈城镇开始出资修复清道观的部分建筑,至今已基本完工。从民间现存的资料来看,原清道观东边是“父子进士”牌坊,依次毗邻的是“老朗殿”、“东皋殿”、“草江亭”等;山下高高的拱形“夹田桥”与山上的殿堂寺庙浑然一体;西首一座“状元及弟”牌楼和从水路进入慈城的“水门”并与码头正中的山门牌楼,形成和谐的“三足鼎立”之势。可惜这些建筑只能零星地从散落于民间的图片和“慈溪县志”等文字记载中获知,完整描绘有当年清道观鼎盛时期建筑布局的图片资料,此前一直没有被发现过。
程先生能得到这件宝贝,也是偶然。有一次,程先生从甬城一位古董商那里得知有一幅描绘清道观的图画,就立即前往观看。根据图画右上角的文字题跋,他断定,这是一幅光绪年间(距今100多年)、由当时清道观内一个名叫龙山老人的道士绘制的工笔图画。这幅画将清道观鼎盛时期每一座殿堂、庙宇、牌坊等建筑的位置、造型、布局、名称等描绘、标注得一清二楚。程先生用近2000元的价格购下了这幅“宝画”。获知此事后的冯骥才先生认为,据他对慈城和清道观历史的了解,这幅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程先生说,对照这幅图画,再看看目前已修复的清道观部分建筑,就会发现尽管修复前参考了不少资料,但还是留有遗憾。如新“复制”的建筑物比原来规模小,位置也不是完全相符等。如果这份“宝图”早点找到,或许还会建得更完美一些。
(记者胡晓新/文张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