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古都洛阳,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曾经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先后诞生了洛玻、洛拖、洛轴、洛铜等著名企业。但今天,洛阳再次引起公众的注意,却是因为这些“没落的贵族”们的下一步。在为它们寻找战略重组伙伴的过程中,当地国资委确定的目标企业是“大国有、大民营、全球500强”,而最终谈拢的合作伙伴却全是大国有。洛玻如此,洛轴如此,接下来的洛拖也许依然如此。这在洛阳市政府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这种“洛阳式并购”真的是重组效率最佳的并购模式吗?
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由东向西集中了一批长期被当地人简化为两个字的国有企业:洛玻(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洛轴(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洛拖(洛阳第一拖拉机集团)、洛铜(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洛矿(洛阳矿山机器厂)、洛耐(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现在,在这些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前面,慢慢加上了一些他们不太熟悉的“旗号”——“中字头”央企逐渐以新主人身份,吞下这些经营不善的地方国企。
“戴上中铝的帽子以后,洛铜在去年11月获得了3亿元银行贷款。今年洛玻也能靠中国建材(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获得两三亿元的资金,这可以部分化解这些地方大企业的生存危机。”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地方国资并入央企,是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的最好方式。”洛阳市国资委主任唐超说。
洛玻并购:“字都不想签”的重组方案
在洛玻老张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份中国建材公司的介绍材料。“我自己学习学习,看看新东家的情况。”老张笑笑说,“公司没什么变化,只是有中国建材的人来进行审计了。”
老张只是洛玻的普通员工,他显然不知道,洛玻高层的变化早已开始。就在几天前,洛玻董事长刘宝瑛、总经理朱雷波赶赴北京,参加了中国建材的年度工作会议。
2006年12月18日上午,洛阳市政府、中央直属企业中国建材、洛阳国资经营公司与洛玻签署了《战略合作股权划转框架协议书》。洛阳国资经营公司将洛玻7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建材持有;协议签署生效后,洛阳国资经营公司所持有剩余的洛玻10.27%的股权委托中国建材进行管理。
根据协议,中国建材承诺2007年一季度以前,以现金方式增加洛玻所属子公司资本金4000万元。2007年底以前,帮助洛玻控股的公司开辟借贷渠道,并为其借贷提供2.5亿元担保。至此,经历了“2006年全行业亏损”之后,举步维艰的洛阳玻璃终于找到了资本靠山。与中国建材达成合作之前,洛玻先后同20余家中外企业商谈过并购重组事宜,其中既有皮尔金顿这样的全球玻璃巨头,也有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这样的财务投资者。但多次谈判均未成功。
在洛阳市国资委看来,洛玻和中国建材显然极为般配。洛玻经营不善,政府要甩包袱,而中国建材则有很强的扩张冲动。“以重组洛玻为起点,中国建材将加速对玻璃行业进行整合。计划用3~5年时间,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成为中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商,占有全国玻璃市场25%~30%的份额。”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说。
然而事实上,这样的无偿划拨绝非皆大欢喜。“洛阳市委某高层官员在看到无偿划拨的重组方案后,甚至连字都不想签。因为和其他方案相比,无偿划拨让现有出资人得不到股权转让收益。”知情人士透露,“另外,玻璃虽属建材行业,但是中国建材并没有此项业务,在技术、市场甚至是资金方面都未必能给洛玻带来足够的支持。这样的重组方案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改制的客观需求。”
重组洛轴:“没落贵族”沦为陪嫁
如果说中国建材并购洛玻还有一定的必然性,那么,重组洛轴则完全是一出“击鼓传花”的戏剧性轮回。络轴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国内最大的轴承制造商,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逐渐“家道中落”。在近10年的时间里,洛轴都是依靠每年1亿多元的新增银行贷款维持运转。到2004年,洛轴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
这一年,在河南省政府的撮合下,位于河南商丘的永成煤电集团(以下简称“永煤”)开始对洛轴进行重组。双方准备以前者的2.5亿元现金和后者的80%优质资产(折价1.5亿元),合资组建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但随后,由于债权银行通过法院查封洛轴资产,该计划未能完全执行。
主导洛轴重组的洛阳市国资委继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2006年5月,世界500强之一、全球第二大轴承制造商德国舍弗勒与洛阳市国资委签订框架协议,计划出资11亿元收购洛轴除军工分厂等三个分厂之外的全部资产,5年内再投入10亿元建设新厂和添置设备,雇佣员工不少于6000人。“这是所有方案中开出价码最高的。如果国家没有叫停,舍弗勒的方案就通过了。”河南省国资委一位处长告诉记者。叫停的原因是,当时社会各界对外资“斩首式”并购及国家产业安全等话题前所未有地敏感。
“即便外部没有阻力,内部总有人对外资进入持抵触态度,这个方案如果要实施,还有相当的困难。”唐超说。但他并没有详细解释“困难”何指。
舍弗勒之后,中航一集团一度被看做接手洛轴的热门人选。但“作为央企的中航一集团比较强势,他们希望洛轴破产后再重组。”一位参与洛轴重组的人士说,“而且中航一集团开出的价码比较低,双方在土地划拨等问题上也不能达成一致。”
在洛轴重组过程中,前后共有七家国内外企业开出不同价码。但“外资被叫停,央企开价低,民企不可靠”,绕了一圈之后,洛轴这朵“花”又回到了永煤手中。在1月中旬的一次会议上,河南省政府最终确定永煤为洛轴的接盘者。“和所有的意向重组者相比,我们提供的方案是最优的。”1月30日,永煤一位高层这样告诉记者。
然而,前述参与洛轴重组的人士透露,永煤之所以再度“垂青”洛轴,是因为相中了洛阳的一处钼矿——栾川钼矿。“钼矿的收益,填洛轴的窟窿绰绰有余。”前述永煤高层并不忌讳买洛轴意在钼矿,“能够通盘地综合考虑,反倒是永煤的优势。”
也许是不堪其拖累,洛阳市国资委在转手洛轴这块“烫手山芋”时的态度,热情得像准备嫁出老姑娘的母亲。“洛轴集团申请政策性破产的初审已经通过,等正式的结果出来之后,永煤重组会加快进行。”洛阳市国资委一位人士说。
血型相配的骨髓移植?
和央企联姻,已经成为洛阳国企并购重组的方向。除洛玻和洛轴外,洛铜在2005年年末和中铝集团签订协议,以优质资产和中铝共同投资设立了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简称中铝洛铜),并通过这个公司对洛铜实施战略性重组。
2005年9月,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洛阳市国资委、洛耐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和《股权托管协议》,洛阳国资委将持有的洛耐54%的股份无偿划转给中钢集团,后者对洛耐投资1.5亿元,洛阳市国资委将把划转后剩余的15%的股权委托给中钢集团管理。
1月下旬,洛阳市国资委在一份内部工作计划中写道:“抓住国家鼓励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重组的机遇,利用中央企业良好的信誉资源、信贷资源、市场资源和技术实力、研发能力,支持我市企业并入中央企业。”
一拖或许会成为下一个与央企重组的企业。“支持一拖集团汽车板块与中国兵器集团的合作。”在洛阳市国资委的材料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规划。
在为洛阳市大型国有企业寻找战略重组伙伴过程中,市国资委确定的目标企业是“大国有、大民营、全球500强”。而最终谈拢的合作伙伴全是大国有。
“洛阳的单一大型企业,很难形成有集团效应的行业链。而经过改革的中央企业,不仅实力雄厚,而且他会从行业的角度来发展企业。”唐超说。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洛阳企业,在文化上和央企有相同的背景,和央企的谈判最容易成功。”唐超说, “就像骨髓移植一样,血型能够相配。”
而从中央企业角度看,收编“地方军”无疑是他们的紧要任务。2006年12月,国资委明确提出“到2010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从现在的160多家调整和重组至80~100家”。商业报道[biz.icxo.com]“这意味着近一半的央企将被纳入别的企业。优势企业很难评判,但是规模却容易比较,所以各个央企拼命开始通过兼并重组积蓄能量,以保证自己成为80~100家中的一员。”一位咨询顾问在分析“洛阳式并购”时说。
记者观察
在一份有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批示过的《关于洛轴集团重组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上,记者看到对洛轴的评价:“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洛轴领导班子由于观念陈旧,缺乏改革的意识和胆略,在求稳怕乱的思想下,多次错失改革良机……加之管理粗放,对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使违法违规者活动猖獗,财务黑洞触目惊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结果造成企业连年巨额亏损。”这是2006年3月,河南省国资委调研洛轴后形成的报告。
直到目前,洛轴仍然是国内产品规格最多、用途覆盖最宽、品种最齐全的轴承生产基地。历经辉煌的企业,最终资不抵债。原因就是老国企机制中的流弊。而今,地方国企攀上央企豪门,不但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燃 眉之急,更多的市场、技术、规模优势也得以显现。
但这不代表国企改革终点。正如永煤高管所说:“洛轴整体重组之后,并不排除引入新的战略合作者。”而洛拖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集团正在和一家美国著名企业就并购问题谈判。
对于近几年一直试图在并购领域一展身手的民营企业来说,“洛阳式并购”能提供些什么可借鉴的地方?永煤重组洛轴,强调职工利益,两年合资过程中,员工工资从400元涨到1400元,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裁员。永煤的高管说:“正是因为这样的做事风格,政府才会把更多的资源交给我们经营。”这或许值得民营企业揣摩一二。归根结底,无论是何种方式的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才是最终目的。从这点看,国企对国企的“洛阳式并购”,也许还会在洛阳,甚至是更多地方演绎更多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