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时尚 | 旅游 | 健康 | 房产 | 游戏 | 资讯 | 图片 | 手机 | 对话 | 油箱
手机 | 影院 | 娱乐 | 音乐 | 广播 | 电视 | 教育 | 汽车 |宁波帮| 交友 | 时评 | 论坛
商贸首页 政策解读指导
企业新闻 业界新闻
商务服务 商务咨询
政务公告 分类信息
SMC(中国)有限公司宁波办事处 宁波市汽租旅游有限公司门市部
宁波江东合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江东正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宁波市江东胜宇线缆有限公司
宁波市江东太平洋家电有限公司 佐登妮丝国际美容连锁机构
宁波佳运达商贸易有限公司 宁波春晓贸易有限公司江东分公司
宁波朝阳木业有限公司 宁波市恒达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宁波市江东天工进出口有限公司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宁波典当行百丈调剂分行 宁波一百中元电动车分公司
宁波海曙阿丝凯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宁波市海曙宏盛工贸有限公司
宁波市白云影剧院 视窗眼镜有限公司
宁波市海曙昌盛建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 宁波海曙皮尔捷升降设备有限公司
宁波市海曙区天目艺校培训学校 宁波中正伟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宁波市江东雄克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海曙立新电气有限公司
宁波丰洲(模具五金)有限公司 宁波海曙新宇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海曙赛特经贸有限公司 宁波海曙家美建筑装潢设计有限公司
宁波市振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宁波宁兴汽车装璜有限公司
宁波宁兴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宁波市洁城清洗服务有限公司
宁波耐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宁波圣巴里餐饮有限公司
宁波市家电市场有限公司 宁波市海曙开天绣品辅料批发部
宁波市灵光房地产销售代理有限公司 宁波海景酒店
宁波市海曙宏发装潢材料店 宁波中富亨泰工具有限公司
宁波众铃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宁波市海曙区长生大药房
 
 

社会阶层分化对大学生深刻影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6年08月09日 15:19

  社会阶层的分化正日益影响着大学校园宁静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志英领衔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大学生”课题组发现,社会阶层分化对大学生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产生着深刻影响。

  课题组将社会人群划分为9个阶层:工人,农民,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地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等处级以上干部、县乡科级以上干部、军队团级以上干部),教师和科技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一般干部和办事人员,下岗职工等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

  课题组向北京10所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发放了32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87份;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央财经大学进行了个别访谈。

  家庭出身不同,学习目的也不同

  贫困生在毕业时,很大一部分人选择进入社会工作;而来自富裕阶层的孩子,更多考虑的是进一步深造。课题组发现,“自己不能成为富人的孩子,也要使自己的孩子成为富人的孩子”已成为一些贫困生的名言。

  在选择工作的标准上,大部分个体户和自由职业家庭的大学生最关注的是兴趣爱好。来自下岗工人家庭的大学生多数关注职业风险度。教师和科技人员家庭的大学生更多关注专业对口度。大部分来自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家庭和自由职业家庭的大学生则更关注社会声望。而农民、私营企业主家庭的大学生关注的主要是收入问题。

  在学习的主要目的上,来自农民家庭的大学生看重的是“接济家庭,报答父母”。大部分下岗职工家庭的大学生则专注于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出身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家庭的大学生中“报效祖国”的比例最高。

  对“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的说法,从家庭背景的影响看,“同意”率最高的是来自私营企业主家庭的被调查者。“不同意”率最高的是来自教师和科技人员家庭的被调查者,其次是来自农民和下岗职工等失业人员家庭的被调查者。

  社会分层带来大学生不同的生活态度

  李志英说,社会分层带来大学生不同的生活态度,在贫困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大多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改变自己家庭的处境。

  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消极型。曾有一个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进校后心情郁闷。他还萌发过出家的念头。

  第二类是激愤不满型。一些大学生说,现实很不公平,农村家庭如果没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整个家庭就绝望了,没有希望。

  第三类是积极融入社会型。他们通过努力拼搏改变自己的命运,得到社会阶层提升。有贫困大学生说,自己的愿望就是通过努力读大学,得到好的社会地位,提升家庭阶层。

  富学生和穷学生互相看不惯主要发生在低年级

  调查显示,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大多这样评价来自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个人生活大方,但自私,高高在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金钱而整天奔波忙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条件优越,穿着鲜艳,流行。”“上网,购物,乱花钱,生活浪费,学习不努力,高傲自大。”“富裕生追求品牌效应,在吃穿用上较为奢侈,不能对贫困者给以鼓励,反而嘲笑那些为生活奔波打工的同学。”

  而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在评价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时,大多使用“自卑”、“孤僻”、“内向”等字眼,认为“他们的终极目的太低,太庸俗化,只是挣钱、报父母恩之类,而没有挖掘自我潜能”。

  无论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还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自我评价一般都比较高。如贫困家庭学生大多认为自己“肯学、踏实、勤俭节约”等,而富裕家庭的学生则大多认为自己“乐观开朗”、“活泼向上”等。

  调查者认为,这种贫富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在低年级的本科生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自卑情绪也主要在低年级时表现出来。至于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瞧不起贫困学生的情绪,也主要表现在低年级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加,学生会表现得比较理智,或者不过多表露。

  一个普通教师眼里的校园分层变迁

  张世湘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和学生打交道已近20年。

  1978年,张世湘上大学,那时刚刚恢复高考,班里有拖儿带女的老三届,也有未满20岁的小弟弟、小妹妹。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来自何种家庭,大家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同学们在友好融洽的气氛里竞争。

  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生里几乎没有独生子女,经济上也不是很宽裕。毕业后就业以分配为主,家庭的关系网络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但分配总体上是公平的。张世湘说,那时大学生的分配,主要是靠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社会阶层差距通过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慢慢显现出来。张世湘还记得,那时大学里出现了贵族一派,他们平时追随一切外来时尚,但也能和其他同学玩到一起。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张世湘发现,校园里的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了。她曾经有一个学生,来自山西的一户贫困家庭,周围同学的家境都比她优越。这个学生非常聪明,但性格有些自闭、古怪,有强烈的自卑感,经常在宿舍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当别人谈话正酣时,她忽然大吼一声:“我要睡觉,要说话去外边。”她还买了块大布,把自己的床、书柜围起来,每天躲在里面看书,也不愿意和人说话。

  张世湘说,校园虽然被誉为象牙塔,但还是无法摆脱社会的影响,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阶层的不同,给大学生的生活、就业甚至恋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现在,大学校园网的BBS上,经常出现诸如《我的城市女友》、《我放弃了我的农村GG》之类的讨论。很多大学生在交友、择偶问题上,还是喜欢在同阶层寻找,这样造成的家庭阻力会小一些。同时,相似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他们走到一起。张世湘看到过很多因家庭背景差异而分手的大学生情侣。她认为,环境造就人,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后天努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稿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编辑: 倪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