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粮商运作全球产业链有利于分散风险,原料供应和风险管理是他们利润稳定的一块,通过合理运作,原料生产留给农民的利润少,大豆加工留给企业的利润少。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粮商赚取利润
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观察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目前中国的外资榨油企业的利润率普遍很低,大部分企业长期亏损,但是生意却一直做得“红红火火”。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据业内人士分析,外资控制中国的大豆企业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国仅仅是这个布局的一环。以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为首的国际粮商,早已控制了南美大豆和美国大豆,巴西、阿根廷和美国是世界上三个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压榨能力后,就形成了原料在国外、加工在中国的布局。
资深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跨国粮商将其控制的美国和南美大豆低价卖给自己的贸易公司,然后再高价卖到中国的企业。这些贸易公司属于跨国公司,注册地一般在太平洋的英属维尔京群岛,也有一些在新加坡,这两个地方都是避税地。这样操作相当于跨国公司一方面将生产利润转让到贸易环节,避了大豆出口国的税;另一方面将加工利润也转移到了贸易环节,避了进口国(中国)的税。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的外资榨油企业压榨利润不高,实际上国际粮商通过其全球产业链,将利润主要留在了贸易环节。
现在国际粮商控制的在华油脂企业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利用点价进口大豆方式,即利用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加合理的升贴水的方式,而是更热衷于采用直接报价方式进口南美和美国大豆。由点价到直接报价的逐渐改变,是转移加工利润到贸易环节的关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跨国粮商运作全球产业链有利于分散风险,原料供应和风险管理是他们利润稳定的一块,通过合理运作,原料生产留给农民的利润少,大豆加工留给企业的利润少,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粮商赚取利润。
一位在大豆业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士说:“国际粮商将大豆高价卖给中国的企业。其在生产、加工和贸易几个环节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在加工环节的损失与贸易环节产生的利润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外资在中国大豆加工业形成垄断的格局,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中国的大豆加工业都被外资控制了,中国的本土大豆种植业垮掉了,中国只能用进口大豆。”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外资控制中国大豆压榨能力,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在2004年以前,国际粮商主要与中粮等中国大企业合作,成立合资企业,熟悉中国市场环境;2004年后,国际粮商抓住中国企业进口大豆失误引发危机的有利时机,趁火打劫,发力收购中国大中型大豆压榨企业;现在国际粮商已经完全熟悉了中国市场,并初步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更热衷于直接投资兴建大型油脂加工厂。
《第一财经日报》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外资压榨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很高。一位业内专家解释说,这不奇怪,因为绝大多数外资企业外方并没有拿出多少钱,而是更多的利用了中国的银行贷款。同时,外资进入中国企业多是以参股的形式,一般持有企业10%~25%左右的股权。为什么他们只参股这么多呢,就是为了以参股的形式,换取中国大豆的采购权,向中国销售大豆。合资企业没有不把购买外资企业大豆作为参股条件的。
大量的民族压榨企业被国际资本收购后,中国的压榨业外资垄断逐渐形成,市场人士将四大国际粮商形象地形容为“携手共进、分而取之”。国际粮商在中国之外控制大豆的供给,在中国之内垄断大豆压榨产业,中国本土的大豆种植业正在受到严重打击。
程国强表示,外资控制中国的大豆压榨企业,利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国际贸易规则,使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目前少数几家国际粮商控制着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的收购、仓储和出口码头等设施,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大豆货源,全球大豆贸易基本被国际粮商垄断。同时,世界大豆定价权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垄断,中国作为占全球大豆进口总量三分之一的进口国,却没有定价话语权。
相关链接
国际ABCD四大粮商
为中国提供大豆的国际粮商主要有四大家,这四家公司被简称为“ABCD”,分别是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它们控制着美国和南美的大部分大豆贸易。在美国这四大粮商是美国粮食物流的实施主体,其粮食贸易量占美国粮食贸易量的80%以上。同时四大粮商还通过融资方式控制着南美大豆,南美豆农的融资大部分来自这四家国际大粮商四大粮商,融资主要通过易货贸易来完成,在农民播种大豆的时候,四大粮商为农民提供化肥和种子,然后等大豆收获的时候,农民以大豆来偿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