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主旋律仍然是结构调整
问:当前中国宏观调控的主旋律究竟是什么?
答:从今年上半年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大体上是平稳的。第一,经济增长率比较高;第二,物价基本上是稳定的,消费品价格虽然有升有降,但是幅度都不大。
从另一方面看,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投资仍然比较多,也就是报纸上所说的有投资偏热的现象。二是货币信贷量比较大。正因为投资比较旺,而且信贷量比较大,所以国务院最近准备清理在建的项目,银行也正在采取措施,加强控制。
那么,当前中国宏观调控的主旋律究竟是什么?是防止通货膨胀呢?还是如某些经济学家所说的要防止通货紧缩?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既不能说是防止通货膨胀,也不能说是防止通货紧缩,宏观调控的主旋律仍然是结构调整。防止信贷的增长,同样是为了使结构协调,防止发生严重的结构失调现象。
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是社会职能、社会负担的剥离问题
问: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究竟难在哪里?
答:大型国有企业、特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主要的难点是社会职能、社会负担的剥离问题。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企业要上市,必须在社会负担剥离之后。改革思路大概是这样的:对于社会负担,要分门别类,区别对待。第一,义务教育、公检法,要划归地方,如果是国有的,中央直属的企业,那就由中央财政给补贴。因为祗有这样才能把义务教育的包袱卸掉。公检法本来就应该归地方职能部门管。第二,义务教育和公检法之外,如医疗、社区、国有企业中的集体企业,这些怎么办?这个问题祗有在根据企业自身的财力情况和财政所允许的程度来逐步解决。第三,离退休人员。离退休人员大体上可以采取这样的方针:中央大企业中的离休人员,人数少,可以转由财政负担。至于退休人员,则主要由社会保障基金来解决。财政仍然要承担一部分。退休人员的费用让财政承担一部分是有理由的。理由在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当初工资和社会保障是分别计算的。工资部分,每个月40元钱、60元钱的工资,发给职工本人了,而社会保障这笔钱保留在本企业中,但本企业中没有单列账户。这么多年来,这笔钱一直存在企业中,就滚下来了。很多国有企业今天的资产中,有一部分是国家投资盈余的利润,有一部分就很可能是多年来没有单列账户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转化。报纸上说某个企业自建立以来累计利润多少亿元,其中很可能把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计算进去了。这是一笔糊涂账。此外,改革后国有企业如果要上市,也可以一分为二,一部分适合上市的上市,另一部分,社会职能方面,暂时不动,另组一个公司把它们管起来。
人民币的升值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问: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答:现在对外贸易顺差还是比较大,外汇储备增加比较多,而国际贸易的摩擦也正在加剧。我们不会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但应该看到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人民币的升值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大幅度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肯定是有害的。因为这个不仅对出口不利,而且由于国内资产价格的上升,那种非正常流入的资金会增加,这是需要避免的。小幅升值,慢步升值,这是有利有弊。小步慢升的不利方面是出口仍会受到影响。有利的方面何在?这对企业是一个重要的鞭策和压力,就是说,企业不能再单纯依靠汇率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一定要着重内部的管理,着重品牌,着重营销渠道,着重企业成本的降低。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机遇。还有,如果人民币小步慢升的话,那就鼓励企业更多地进口先进设备、新型的原材料,这也可以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步伐。我们一方面要减少不利的影响,一方面要利用对企业有利的一面,加快企业改革,加快技术创新。
下半年金融改革可能要加快
问:如何看待下半年的金融改革?
答:下半年金融改革可能要加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商业银行的改革,一是农村金融的改革。在商业银行改革方面,中国建设银行上市以后,中国银行上市,它们上市以后反应都比较好,接着而来的将是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所以说,商业银行上市是加快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看来下半年这个过程还将继续进行。农村金融方面,重点在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农村信用社或者实行联合,就是说建立信用社的联社,或者改组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下半年一个重大的和农村金融改革有关的措施将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过去,邮政储蓄得到的存款是向中央银行存的,不能贷款,这样反而变成农村资金的吸血管,把农村资金吸走了。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不仅吸收存款,还能贷款,这对农村有利。农村金融如果活了,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资本市场仍将平稳发展,可能会出现“慢牛”趋势
问:您对当前的资本市场有何评价?
答:“快牛”不如“慢牛”,“大牛”不如“小牛”。如果是“慢牛”,股市可能逐渐稳定;如果是“快牛”,可能又会大起大落。如果是“大牛”,接着会有“大熊”。所以,股权分置改革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应予肯定。
中国股份制是在转轨中建立的。全世界股市中没有这样的先例。一开始,中国最早上市的几家,不是国有企业,所以股票是全流通的。国有企业一上市,问题就出来了。当时有些人不理解股份制,说国有股出让了,中国怎么坚持社会主义?当时的反对声音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采取双轨制,就是一部分流通,一部分不流通,增量股份化,存量不流通。也就是新增加的股份,可以流通,原来的存量不流通。这种双轨制实行了十年以上,而双轨制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国有股不流通,所以董事会、股东会不起作用。国有股一股独大,机制不活。董事会一种面孔、一个声音,导致了制度不健全。
进入了21世纪以后,要及早解决中国股份制中的双轨制问题,于是就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有人说,股份制搞成这种样子,不伦不类,还不如当初不搞呢。这些人不了解情况。因为中国是在转轨之中,股份制必须先迈出第一步,双轨制就是迈出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有第二步。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要把非流通股改成流通股。估计到2006年的年底基本完成。中国的股市经过股改以后,大局已定,前景是看好的。前景看好不等于没有波动,有波动的原因很多,不仅在公司本身,而且有国际上的影响。小波动甚至大幅度波动也是难免的,整个趋势是看好的。下半年可能维持这样一种“慢牛”的状态,我们也希望能出现“小牛”、“慢牛”。
自主创新,要宽容失败
问:怎样看待自主创新的问题?
答:自主创新是必要的。今后的对外贸易要依靠的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是我们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自主品牌也是我们国内市场的防波堤。自主品牌靠什么来支撑?靠的是不断自主创新。所以下半年自主创新会抓的更紧。
自主创新是一项长期工作,但开局一定要开好。有几个关键问题要认清,一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谁?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国家是自主创新的支持者、服务者,但主体是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我们一要允许失败,要宽容失败。不允许失败,祗会出现小的成果。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创新,创意是创新的基础。有创意才有创新。
房地产业,不能笼统地讲过热,这次宏观调控不是打压房地产业,而是结构调整
问:中国房地产是否依然存在“过热”?
答:中国房地产业的问题不能够笼统来讲过热。应该讲局部地区过热,或少数城市过热。就全国来说,远不是过热。最近从江西调查回来,江西有一个县商品房800元钱一平方米,比较好的房子1000元钱一平方米,这叫过热吗?所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重在结构的调整。要调整房地产的结构,有特殊的措施,有一般的措施。一般的措施从土地供求方面来解决。特殊的措施,尽管最近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应该看到,比方说,整个建筑面积的70%在90平方米以下。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现在要盖大量的廉价出租房。廉价出租房是供应低收入者的。他们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找工作的农民工买不起房,这时候廉价出租房满足他们的需要。廉价出租房要小,比如说,一间房带一个厕所、一个厨房就行了。40平方米就够了,这样他就可以住了,如果是夫妇带孩子,60平方米也就够了。
这次宏观调控不是打压房地产业,而是重在结构调整。不会有哪个地区的政府认为打压房地产业对自己有好处。房地产业有三个效应:一是投入产生效应,就是说,房地产业发展了,就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比如说钢铁、建材、玻璃、家具等等都带动了。二是区位效应,这个小区建在什么地方,这一带肯定就繁荣起来了,作为一个新的居民中心,它的周围肯定有商店、学校、医院、各种娱乐场所。三是诱发效应,就是说,没有房地产业就不会有其他的发展,有了房地产业就会有其他。这些都反映了房地产业的作用不可忽视。所以,我认为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主要在调整结构,而不是打压房地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