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稿 王寅星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它不仅仅是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更是关乎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福祉提升的一项综合性、战略性工作。在宁波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科学编制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11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下面我就《总规》作简要介绍。 一、《总规》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国务院批复的《总规》是我市第一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宁波市各类保护修复和开发建设活动的法定依据,将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奠定空间基础。 宁波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总规》编制工作。2019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统筹推进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等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县联动、部门互动,并广泛征求了专家和公众意见,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总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战略。《总规》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决策部署,衔接二十余项涉及空间的专项规划,从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系统保护与利用出发,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布局,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空间需求,引领市域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为宁波全面建设现代滨海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波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规》的主要内容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明确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总规》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国务院批复宁波市城市性质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全国航运物流中心、“一带一路”港航合作重要节点城市。 二是全面夯实底线,优化总体格局和三类空间。《总规》严格落实三条控制线管控要求,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0.1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6.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428.5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81.25平方千米以内。《总规》确定“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三是建设人民城市,强化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承。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保护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宁波它山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保护好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 四是保障产业用地,助力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总规》提出,要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形成以甬江科创区为核心,科技创新集聚区、企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中心联动的多元创新空间格局。优先保障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的空间需求,优化航运物流、国际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布局。 五是完善综合交通,建设一流强港和综合枢纽。《总规》以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目标,保障港口岸线与用地,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客货分离的集疏运网络,优化港口后方物流用地布局,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国际枢纽港功能。同时,《总规》提出以宁波枢纽为核心,对外融入区域高速网络,对内构建全域一体快速网络,实现宁波都市圈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航空3小时、高铁5小时通达的“全国1235出行交通圈”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六是提升城市韧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防灾减灾救灾。统筹水利、能源、环境、通信、国防等基础设施空间,保障油气等战略资源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需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灾害防治,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区域布局,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强化城市安全源头治理能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统筹推进城市市政安全设施、企业生产安全设施和自然灾害应对设施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在极端情况下城市安全稳定持续运行。 七是加强陆海统筹,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加强滨海湿地和自然海岸线保护,保障世界一流强港和沿海重大产业项目用海用岛,努力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构建“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体系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形成陆海统筹、布局合理、利用高效、人海和谐、风景秀美的海洋保护与利用新格局,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八是强化区域协同,全面融入长三角、唱好杭甬“双城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强宁波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九是开展全域整治,推动规划实施和风貌提升。充分发挥宁波作为全国首个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城市的优势,系统推进全域整治。严格开发强度管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 此外,本轮规划还同步建立健全宁波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并将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纳入系统。强化总体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一张图”系统上统筹空间需求,协调解决矛盾冲突,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的全过程在线管理,确保规划实施落实到位。 各位媒体朋友,《总规》是我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下步,我们将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严格抓好组织实施。《总规》的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今天我们发布《总规》、对《总规》内容作解读,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总规》,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为《总规》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丰富公众参与形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同时,我们非常期待广大媒体朋友们能够加强对《总规》的宣传,非常欢迎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参与和监督规划的实施,共同为宁波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波篇章贡献力量。 |
《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稿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11-15 16:13:02
《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稿
王寅星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它不仅仅是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更是关乎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福祉提升的一项综合性、战略性工作。在宁波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科学编制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11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下面我就《总规》作简要介绍。
一、《总规》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国务院批复的《总规》是我市第一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宁波市各类保护修复和开发建设活动的法定依据,将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奠定空间基础。
宁波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总规》编制工作。2019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统筹推进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等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县联动、部门互动,并广泛征求了专家和公众意见,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总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战略。《总规》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决策部署,衔接二十余项涉及空间的专项规划,从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系统保护与利用出发,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布局,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空间需求,引领市域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为宁波全面建设现代滨海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波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规》的主要内容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明确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总规》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国务院批复宁波市城市性质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全国航运物流中心、“一带一路”港航合作重要节点城市。
二是全面夯实底线,优化总体格局和三类空间。《总规》严格落实三条控制线管控要求,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0.1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6.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428.5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81.25平方千米以内。《总规》确定“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三是建设人民城市,强化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承。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保护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宁波它山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保护好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
四是保障产业用地,助力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总规》提出,要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形成以甬江科创区为核心,科技创新集聚区、企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中心联动的多元创新空间格局。优先保障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的空间需求,优化航运物流、国际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布局。
五是完善综合交通,建设一流强港和综合枢纽。《总规》以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目标,保障港口岸线与用地,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客货分离的集疏运网络,优化港口后方物流用地布局,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国际枢纽港功能。同时,《总规》提出以宁波枢纽为核心,对外融入区域高速网络,对内构建全域一体快速网络,实现宁波都市圈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航空3小时、高铁5小时通达的“全国1235出行交通圈”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六是提升城市韧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防灾减灾救灾。统筹水利、能源、环境、通信、国防等基础设施空间,保障油气等战略资源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需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灾害防治,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区域布局,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强化城市安全源头治理能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统筹推进城市市政安全设施、企业生产安全设施和自然灾害应对设施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在极端情况下城市安全稳定持续运行。
七是加强陆海统筹,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加强滨海湿地和自然海岸线保护,保障世界一流强港和沿海重大产业项目用海用岛,努力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构建“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体系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形成陆海统筹、布局合理、利用高效、人海和谐、风景秀美的海洋保护与利用新格局,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八是强化区域协同,全面融入长三角、唱好杭甬“双城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强宁波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九是开展全域整治,推动规划实施和风貌提升。充分发挥宁波作为全国首个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城市的优势,系统推进全域整治。严格开发强度管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
此外,本轮规划还同步建立健全宁波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并将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纳入系统。强化总体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一张图”系统上统筹空间需求,协调解决矛盾冲突,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的全过程在线管理,确保规划实施落实到位。
各位媒体朋友,《总规》是我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下步,我们将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严格抓好组织实施。《总规》的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今天我们发布《总规》、对《总规》内容作解读,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总规》,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为《总规》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丰富公众参与形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同时,我们非常期待广大媒体朋友们能够加强对《总规》的宣传,非常欢迎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参与和监督规划的实施,共同为宁波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波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