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新闻发布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政务信息
宁波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局部调整批后公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4年05月17日

月湖历史文化街区在宁波老城范围图。通讯员供图

  中国宁波网见习记者沈莉 通讯员朱宁溪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宁波市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局部调整(2021-2035年)正式获批。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

  月湖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东至镇明路,南至三支街,西至护城河西侧河岸,北至中山西路。总面积90.4公顷。

  根据历史研究和现状分析,规划提出“以文化为导向的街区复兴计划”,兼顾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遗产保护和街区复兴的双重目标。

  总体功能定位为具有宁波传统文化和历史特点的高品质人文博览、文化交流、文化创意、宜居生活、商业休闲的城市公共文化街区。

用地规划图。

  本次调整,扩大了核心保护范围,由原来的47.28公顷调整为49.07公顷

  规划明确,核心保护范围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柳汀街以北部分。东至镇明路西侧道路红线,南至柳汀街、大书院巷(西段),西至中山西路王宅西界、三板桥街、中营巷、天一街、长春路、太阳巷、华侨饭店东界,北至中山西路、屠氏别业北界、迎凤街。面积为33.16公顷;

  二是柳汀街以南部分。东至镇明路,南至三支街,西至宁波建筑设计院东界、桂井街南侧院落南界、共青路、长春路,北至柳汀街。面积为15.91公顷。

天一阁·月湖景区。资料图

  从保护内容上看,增加对传统园林景观、传统风貌建筑、古井桥梁等环境要素、街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

  如新增5处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4处,增加11处传统风貌建筑……

  从用地构成上看,最大的变化是文化设施用地增加了2.53公顷,调整为天一阁博物院南侧文化设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总图。

  此外,规划还对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的道路交通进行优化。

  规划提出,街区内部街巷属于地块内部道路,不应使用城市道路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避免破坏历史环境;

  外围交通以到达、接入为目的,外围城市主、次干道承担主要的过境交通,通过外围截留、合理组织引导,减少过境交通直接穿越;

  到发交通尽量组织在街区边缘,而不深入街区内部;

  结合街区周边相邻轨道交通和公交站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

  街区内以疏解交通为主,保障步行主流线的完整性,减少车行对步行交通的干扰与交织,打造宁静、舒适的街区氛围。

宁波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宁穿路2001号   邮编:315010         电话:0574-89183514
传真:0574-89183514        邮箱:nbxwfb@163.com

宁波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局部调整批后公布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5-17 17:15:09

月湖历史文化街区在宁波老城范围图。通讯员供图

  中国宁波网见习记者沈莉 通讯员朱宁溪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宁波市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局部调整(2021-2035年)正式获批。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

  月湖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东至镇明路,南至三支街,西至护城河西侧河岸,北至中山西路。总面积90.4公顷。

  根据历史研究和现状分析,规划提出“以文化为导向的街区复兴计划”,兼顾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遗产保护和街区复兴的双重目标。

  总体功能定位为具有宁波传统文化和历史特点的高品质人文博览、文化交流、文化创意、宜居生活、商业休闲的城市公共文化街区。

用地规划图。

  本次调整,扩大了核心保护范围,由原来的47.28公顷调整为49.07公顷

  规划明确,核心保护范围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柳汀街以北部分。东至镇明路西侧道路红线,南至柳汀街、大书院巷(西段),西至中山西路王宅西界、三板桥街、中营巷、天一街、长春路、太阳巷、华侨饭店东界,北至中山西路、屠氏别业北界、迎凤街。面积为33.16公顷;

  二是柳汀街以南部分。东至镇明路,南至三支街,西至宁波建筑设计院东界、桂井街南侧院落南界、共青路、长春路,北至柳汀街。面积为15.91公顷。

天一阁·月湖景区。资料图

  从保护内容上看,增加对传统园林景观、传统风貌建筑、古井桥梁等环境要素、街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

  如新增5处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4处,增加11处传统风貌建筑……

  从用地构成上看,最大的变化是文化设施用地增加了2.53公顷,调整为天一阁博物院南侧文化设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总图。

  此外,规划还对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的道路交通进行优化。

  规划提出,街区内部街巷属于地块内部道路,不应使用城市道路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避免破坏历史环境;

  外围交通以到达、接入为目的,外围城市主、次干道承担主要的过境交通,通过外围截留、合理组织引导,减少过境交通直接穿越;

  到发交通尽量组织在街区边缘,而不深入街区内部;

  结合街区周边相邻轨道交通和公交站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

  街区内以疏解交通为主,保障步行主流线的完整性,减少车行对步行交通的干扰与交织,打造宁静、舒适的街区氛围。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