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被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要把生态文明的工作做好,就必须要准确、系统的掌握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地理国情国力调查,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基础性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支撑。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获取了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今后将开展的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将获取年度的动态、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成果,可为制定和实施本市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是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服务,开展其他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数据基础;是推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对本市全面落实深化改革任务、制定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开展资源环境调查等方面均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陆域面积测量、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评价、土地集约节约和增减挂钩、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等工作中,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将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工作开展的基础和监督评价的手段。
这些年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在当下这个信息化极其发达的社会大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了。现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一方面,现在很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随着社会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我们现在对地观测技术发展很快,从数据的获取、采集、处理到服务,方方面面的技术攻关都有突破。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建设规模、程度,对于掌握地理国情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尤其党中央提出了很多国家战略,正是这些战略的实施,需要我们提升测绘的服务保障能力。
2、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任务。
国家开展的此次地理国情普查从内容与指标的设定上,是在深入调研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政府决策管理对地理国情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兼顾各领域需求的指标体系,从自然和空间的角度对地表各类要素进行全覆盖采集,形成了要素多、指标细、精度高、无缝隙的全国地理国情“一张图”,反映了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全貌”。摸清了地理国情家底,就好比掌握了重要的基本国情,能够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
3、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量的组织实施。
本次普查工作地理国情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浙江省和我市新增内容的普查和监测标准时点均为2015年12月31日。为加强对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调度、信息通报、督查督办三大工作推进机制。主要做了如下组织工作:(1)成立了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了以副市长为组长、25个市直单位和15个区(园区)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地理国(省)情普查的组织、监督、指导工作,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2)设立了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宁波市规划局(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负责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内设综合协调组、技术质量组、组织实施组和宣传工作组等4个机构,其成员主要由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精干力量组成,并抽调市统计局、市城管局、市国土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公安局、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人员,采取相对集中办公工作方式。为联系协调,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由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相关人员担任。(3)精心优选普查实施单位。参与本次普查的专业技术人员525人,他们大部份是我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在整个普查过程中,他们勇担使命、攻坚史难,为普查圆满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4、第一次地国情普查的精度和技术。
精度高,一是数据源的精度高,普查遥感影像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还使用了覆盖全大市的0.2米分辨率的航拍影像,以及建成区高程精度高于8cm,非建成区高程精度高于12cm的激光点云数据,这些源数据获取高精度普查成果的基本保障。形象的说,优于1米分辨率的影像,我们可以分辨地面1平方米的地物,例如公园草地上搭起的帐篷;优于0.2米分辨率的航拍影像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分辨广场上游玩的人、马路上中间的分道划线。利用激光点云生成的高精度地表模型建成区精度达到了20cm,也就是说,道路和道路边缘高于20cm的马路牙子,是可以区分开来的。
普查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地理国情监测是建立在丰富翔实的地理信息资源积累基础上的,不仅需要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资料数据,更需要快速动态掌握最近的地理信息。本次普查工作除了利用已有丰富的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充分利用了北斗定位系统、不同分辨率的卫星传感器(高分、资源卫星等)、无人机航拍系统、移动测量车系统等新技术,为宁波市的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举两个比较典型的创新点。
1)一是获取了全市域20cm高分辨率的影像和分区域激光点云数据,在全国首次提出建成区点云高程精度优于10cm的技术指标,并通过自主创新方式采用机载和车载激光雷达联合处理技术获取重要区域位置的精确标高数据,从而满足水利、市政、城建、应急等精细化、立体化管理和决策的需求,深化普查成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2)二是首次将InSAR技术应用于我市地面沉降监测工作,采用先进的时间序列InSAR技术,结合已有的地面沉降资料,获取监测时段内地表沉降信息。并构建了富有宁波特色的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为推动全市普查工作的统一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5、宁波市增加了道路易积水区、地面沉降、围填海、避难场所、消防设施、建筑物高度等普查内容的目的。
宁波市海岸线蜿蜒,海洋经济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为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开展围填海普查意义重大。作为滨海城市,宁波市长期受到台风及暴雨的侵扰,深受内涝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对交通影响较大。故新增了道路易积水区普查。衣食住行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首次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开展全市建成区建筑高度普查,对了解城市建设,合理开展下一步的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几年来,城市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自然灾害对城市安全的危害到社会治安案件对城市的影响,从工业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害到大量事实说明了城市安全问题存在的现实及其严重性。避难场所和消防设施普查是城市应急防灾工作的基础,也是地理国情普查社会和公益意义的良好体现。早在1964年,宁波通过地下水监测,发现出现地面沉降现象,但是还未开展全面的地面沉降监测,地面沉降问题作为宁波地下空间利用、轨道交通建设、城区防汛等工作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地理国情普查,将地面沉降列为专项,就是为了宁波各级规划、国土、住建、城管、水利、安监和轨道交通等部门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6、地理国情普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为获取真实、客观、精准的数据,从精准底图、技术标准、组织保障三个方面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首先是精准底图,国普内容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市普新增内容中还应用了覆盖全市范围空间分辨率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精度高,采集图斑小,保证了数据的客观、准确。
第二是技术标准,此次的地理普查,都是标准先行。普查全市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要求。浙江省确定的普查内容按省普查办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各项技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实施;宁波市新增的普查和监测内容按市普查办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各项技术规程要求实施,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分析需求,组织编制和出台了全市统一的《城市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普查技术规程》、《城市建筑高度普查技术规程》、《消防设施普查技术规程》、《避难场所普查技术规程》等6个专项技术规程,保证了普查成果的统一性、权威性和广泛认可。
第三是组织保障,根据市区和县(市)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市区统一、部门合作、县(市)协同”的组织模式,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减少了管理层级,采用数据直报的形式,避免了层层上报对数据的影响。这次普查全部用的是技术人员,并开展了全员培训;坚持贯彻执行测绘地理信息的传统:“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基础上,市普查办还陆续出台了《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管理办法》和《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价规定》等规定,规范市情普查质量管理。
大致从这三个方面切实保障这次数据成果的客观、真实、可靠。谢谢。
7、地理国情普查的特点,与其它开展的土地、森林、水利等调查或普查有的区别。
本次地理国情普查的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全面、真实、精细、系统。
“全面”就是对本市陆地范围实现无缝隙全覆盖(本次的公报的范围覆盖宁波市陆域面积;岸线以浙江省2015年海岸线普查专项为依据)。
“真实”是指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如实反映客观情况。
“精细”有三个大的方面。一是组织实施,我们在组织管理、技术设计、培训指导、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等方面都有详尽的具体制度或要求。二是数据源,普查使用的航空正射影像精度高,最高精度为0.2米分辨率。三是生产标准。我们国普内容采集最小图斑对应地面实际面积为200平方米,省普市普专项最小图斑更为精细,达到100平方米。另外,本市开展了单体化地理实体采集,比如公报中发布的房屋建筑,我们是在获取了全市建成区每一栋单体房屋建筑的空间位置和高度后,进行统计后的成果。
“系统”是指我们在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还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普查成果的性质不仅包含纯粹的地理数据,更能表现不同地理信息间的关系,可以深层次支撑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不断丰富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技术手段。
与已经开展的土地、森林、水利等调查或普查的差异性呢,主要体现在四点:第一是标准,关于地表覆盖的标准,国际上有很多,我们各个部门也有各个部门的标准,也有国家标准,但是标准上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样一个标准来满足所有部门的一致是不太可能。第二,此次地理国情普查是“所见即所得”,地表看见什么,地理国情普查就反映出什么。但是土地调查有时候不完全是这样,比如说休耕轮作,我们看到的地表可能是长出来的草,但它不是草地,它还是耕地。但是我们地理国情讲,你没有种,反映出来的就是没有种,长草了就是草地,这两个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结合使用具有互相校核、相互补充的作用,结合起来,能够反映出我们国家土地利用的真实状况。第三是调查单元不同,有些调查一般是以各县市区为单位,县市区再下发到街道乡镇进行统计,分块调查,再上报汇总统计。而地理国情普查,成立了专门的普查领导小组,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全覆盖调查;第四,普查时点,我们是2015年6月30日这个时点上的,和有关部门的普查时点不太一样,不同时期地表覆盖的状况,春夏秋冬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这也有一些差异。
8、这次普查的成果及具体应用。
本次普查成果包括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库、重要专题要素数据库、省市情专题监测数据库、统计分析成果数据库、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监测成果数据库,成果发布系统和统计成果报告等丰富的内容。
通过地理国情普查,我们在查清了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还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科学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3年多来,我市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原则,普查和监测成果在“多规合一”、精准扶贫、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不动产登记、农村土地确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利用和管理督察、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和森林资源监测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启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自普查开展以来,我们的各项成果在城市精细化治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
9、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这次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丰硕,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普查结果,进一步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项目,结合各委办局和社会需求,充分挖掘地理国情信息蕴含的价值,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有据的判断、依据、信息和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和维护更新好地理普查与监测数据,掌握地理市情变化情况;二是建立普查与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三是主动对接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做好普查与监测数据的深度开发,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普遍适用性的公共产品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这是我们部门之间开展的一种协作和服务;四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及时向社会发布可以公开的一些地理市情信息,让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能够充分地享用我们的成果。谢谢!
10、下一步工作打算
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已经圆满收官。从2016年开始,我们的主要工作已经转为常态化的地理国情监测上来。按照国务院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以后,要求我们开展常态化的监测。因为普查是为监测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本底数据,在这个基础数据上,每年发现它的变化。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2014、2015、2016年三个时相的数据库成果(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库、重要专题要素数据库、市情专题监测数据库、统计分析成果数据库、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监测成果数据库)、统计分析报告成果、专题图件成果和基于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平台的成果发布系统。
另一方面,新的测绘法也在今年7月正式实施,对地理国情监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期我市已经发布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理国情监测促进监测成果应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成果共享、保障机制。
11、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提供。
普查公报发布后,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密级,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其他用户,提供本次普查成果。通过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目录、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库及地理国情成果发布平台等多种形式提供在线或离线服务。
一是依托现有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提供渠道,向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其他用户提供本次普查成果,其中,依法应当保密的普查成果,需要按照涉密测绘成果资料提供流程,履行行政许可受理审批程序,并按照涉密数据使用要求进行保管和使用。
二是利用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平台,为各级政府、专业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成果目录查询、检索和分发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普查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
三是利用互联网及时向全社会发布可公开的地理国情信息,推动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开放共享,让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数据价值、分享普查成果。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用于政府决策、国防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应当无偿提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普查成果。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普查数据应用的有关具体办法,出台后本市也会结合市情实际制定相关细则,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普查成果规范、高效应用,相关情况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也会及时在网站上进行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