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宁波   图片   对话   体育   时尚   女性   娱乐   汽车   股市   旅游   健康   教育   军事   论坛   宁波帮
  影院   广播   电视   亲子   时评   游戏   房产   人才   民营   美食   理财   科技   生活   党教   社区   博客   手机报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背景资料
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背景材料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8年03月13日

    

一、背景情况

  地理国情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情,包含了“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要素和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等人文地理要素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情况。

  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按照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政府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于2013年11月正式启动,历时近3年,首次全面准确地摸清了我市地理国情家底。

  普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市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市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理市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

  普查的对象是:我市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是:(1)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2)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3)在国家、浙江省普查内容基础上,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新增全市建成区建筑高度、围填海、消防设施、避难场所、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地表沉降等专题内容的普查。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主要工作

  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市地理国情普查任务。

  普查期间得到了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包括宁波市政府、市规划局、市统计局、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族宗教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交通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审计局、市环保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旅游局、市人防办、宁波军分区、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海曙区人民政府、江东区人民政府、江北区人民政府、鄞州区人民政府、镇海区人民政府、北仑区人民政府、大榭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宁波保税区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等25个市直单位和15个区(园区)相关单位。

  普查工作承担单位为: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各县(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直属测绘单位与部分地理信息企业等共12家乙级以上测绘单位承担完成。

  普查投入人力情况:全市525名普查专业技术人员。

  普查进度情况:主要分为六个阶段:(1)2013年10月~2014年3月,前期准备阶段;(2)2014年1月~2014年10月,基础数据获取及普查试点阶段;(3)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全面开展普查阶段;(4)2016年1月~2016年6月,数据汇总、建库与统计分析;(5)2016年6月-2016年10月,综合验收;(6)2016年10月-批准发布日,成果审核与发布。

  普查技术设计及质检情况:编制了普查总体方案、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6项专项普查规程,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出台了《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管理办法》和《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价规定》等规定,规范市情普查质量管理。

  普查技术培训情况:先后组织参加省级地理国情普查培训7余项,受训人数80余人;制定了市级普查培训方案,6个批次共11项专业培训内容,受训人数达600余人次。

  普查质量控制情况:建立了“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强化过程质量管理,做到了质量控制对普查承担单位、普查区域、普查工序、普查成果的全覆盖。至2016年4月,由市普查办完成了11个县(区、市、园区)全部普查内容46项成果质量检验验收工作,普查成果质量总体较好,均符合要求;国情图集、图册于2016年1月6日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地表沉降专题于2016年4月5日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国情服务平台于2016年6月16日通过专家评审验收。普查综合项目于2016年10月29日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普查技术创新情况:(1)“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集成融合机载和车载激光雷达数据与光学遥感影像,支撑宁波特色普查。机载和车载激光雷达联合处理技术获取全大市高精度地表模型,在全国首次提出建成区点云高程精度优于10CM的技术指标;(2)研发并形成了一套基于激光点云采集建筑高度特征点的技术流程;(3)首次形成一套完整的基于高精度地表模型的城市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半自动化提取技术;(4)首次将InSAR与水准融合,构建了宁波市“InSAR+水准”多手段、大范围、高精度、高效益、完善的地面沉降可持续化监测体系;(5)自主开发与集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与轻量数据处理软件系统。

  普查工作机制创新情况:根据区和县(市)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市区统一、部门合作、县(市)协同”的组织模式,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调度、信息通报、督查督办三大工作推进机制。

  

(二)主要特点

  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是我市重大市情市力调查,普查工作的主要特点有:

  ——市级和县(市)联动。采用“市区统一、部门合作、县(市)协同”的组织模式,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一体化工作机制,确保全市普查工作一盘棋。

  ——科学确定市情普查内容。经过3轮的反复调研和论证,结合宁波市特色和需求,新增七项普查内容。

  ——普查和监测标准统一。规范市情普查质量管理,市普查办陆续出台2项规定,6项专项技术规程,保证了普查成果的统一性、权威性和广泛认可。

  ——普查与监测并举。本次普查工作内容多、历时长,期间对部分专项普查内容进行了监测更新,对我市早前已开展过地表沉降监测专项及海岸线变迁,则通过监测进行变化特征、趋势及成因分析。通过探索地理国情监测关键技术和长效机制体制的建立,为后续全面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三、获得的主要成果

  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首次取得了我市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由10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和135个三级类构成的海量地理国情信息,在此基础上,还获取了全市高精度地表模型,以及省情市情等八个专项普查成果,全面查清了我市陆地国土范围内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建成了普查数据库及市情平台,编制了普查公报和统计数据汇编,编绘了普查图集图册,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了基础。主要成果有:

  (1)基础地理数据:覆盖全大市或中心城区、分辨率为0.2米、0.5米、0.8米的遥感影像及多源历史遥感影像、建成区密度不少于6个/平方米、非建成区密度不少于1个/平方米的激光点云数据,以及高精度地表模型。

  (2)普查数据成果:首次获取了普查范围内我市陆地国土表面面积,掌握了各类地形地貌的分布,查清了我国地表覆盖要素的类别、面积和空间分布,总图斑数超过312万个。查清了我市铁路与道路、水域、构筑物等地理国情要素的类别、数量、面积和长度等,总要素量超过96万个。首次获得建成区范围、建成区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城市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建成区建筑高度、全市围填海、城市消防设施、城市避难场所、全市平原地区地表沉降等专项普查成果。

  (3)市情平台建设:建成了普查成果数据库,数据总量达10TB,建成了数据库管理和应用服务系统,既可为用户提供浏览、成果查询、成果分发与服务共享,也可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的统计分析和专题图定制服务。

  (4)普查公报:依据“有价值、可公布、受关注、可获取”的原则,考虑政府宏观决策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关心的重点和热点,筛选普查内容,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反映了本次普查的主要统计成果,以便社会公众了解我市基本的地理市情“家底”。

  (5)普查统计数据:形成本次普查全部内容的统计成果,内容丰富详实,包括基本统计和综合统计,客观反映了我市地理国情要素的数量、构成和分布现状,主要为政府决策提供地理市情信息参考。

  (6)普查专题分析:充分利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更高层次上对地理国情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价,构建市情综合统计指标体系,形成城镇化与城镇体系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分析、居住小区宜居性、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等十个专题分析报告。

  (7)普查图件图集:以系列地图的形式直观揭示了我市地理国情的现状和分布,及其空间分布和统计结果。

  

四、成果应用情况

  按照张高丽副总理“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指示精神,积极推动普查成果应用,在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开发、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为科学编制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管理创新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参考,积极服务于宁波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试点、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等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实施。主要应用有:

  规划局:新一轮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城市运行大数据挖掘。

  发规院: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数据支撑。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围填海监察及疑似违法围填项目查处工作。

  城管局:消防设施、避难场所、低洼地段和道路易积水区普查成果已纳入“数字城管”数据体系。

  宁波市公安消防支队:消防设施普查成果已应用于宁波市公安消防支队。

  市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环境治理行动。

  已纳入到“宁波市智慧位置应用服务”数据体系中。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与应用试点,组织开展全市不透水面监测、城市扩张监测、城市热环境监测等多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积极推动普查成果的共享应用,做好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客观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内在关系,科学分析我市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科学手段保障。

  (1)推动普查成果的共享应用

  ——加强普查成果统计分析,为政府和部门决策提出科学有据的判断和政策建议。

  ——拓展普查成果应用领域,做好普查数据的分类整理和深度开发,为各部门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推进普查数据资源共享。

  ——服务各类重大市情市力普查调查。发挥公共基底作用,为经济、农业、人口、国土、水利等调查普查工作提供基础底图信息。

  (2)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

  ——每年获取我市陆地国土范围内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的变化情况,定期发布全市地理国情监测报告。

  ——针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性地理市情监测,通过融合经济社会人文等信息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服务科学管理决策。

稿源:  编辑:李霞君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 关闭窗口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浪)
官方微博
(腾讯)
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府
市政协
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研室
市委农办
市委台办
市编委办
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信访局
市委老干部局
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委党校
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民族宗教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环保局
市规划局
市住建委
市城管局
市交通委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商务委
市文广新局
市卫计委
市审计局
市海洋渔业局
市粮食局
市旅游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质监局
市安监局
市外办
市侨办
市法制办
市口岸打私办
市人防办
市经合局
市金融办
市国资委
市中级法院
市检察院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文联
市贸促会
市红十字会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会
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
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
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
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
市社科院
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宁波海关
各县(市)区新闻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