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品质发展美丽经济
象山县泗洲头镇何婆岭村
何婆岭村位于象山县泗洲头镇西北部,北接西周镇,西临新民水库,与象山县城相距30公里。全村总人口125户,共375人,水田面积200亩,山林面积2100亩。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拥有丰富的林、竹、茶等自然资源。该村先后获评市级特色村、市级生态村、市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县旅游特色村、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何婆岭自2013年开始,秉承“乡村原生态景区化”理念,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专项行动为契机,结合提升村和旅游特色村建设,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型村庄。积极开展污水治理,建成日处理量420吨的污水处理池1座、公厕2座,铺设污水管道800米,全村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持续推进垃圾农户源头分类,通过张贴海报、入户发放资料等方式深入宣传倡导垃圾分类知识和理念,配备保洁员实现垃圾日扫日清并分时段运送,建成太阳能垃圾处理站1座并开展垃圾无害化减量处理。大力创设宜居美居环境,广泛发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建设,遵循原有格局,保持原汁原味,不盲目拆旧建新,充分利用梳理式改造拆下来的木头、石头、石板、砖瓦等材料建成各种式样的亭台、栏杆、挡墙、花坛、游步道等园林小品,形成了“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色。全村共拆除危旧房126间6500平方米;整修改造新民水库沿路栏杆、穿村溪坑及道路,建成景观游步道1500余米、观光亭7座、休闲区4000平方米;全面实施绿化工程,竹子品种达30余种,全村基本实现条条村道有绿化,家家户户有绿草的怡人景观。
随着村庄面貌的大幅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日趋完善,何婆岭及时涉足乡村旅游,积极发展美丽经济。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何婆岭村逐步树立“小桥流水人家、绿树翠竹篱笆、古井水阁黛瓦”的宜居宜游农村新形象,主打“生态园林”休闲游牌,开展了采摘、垂钓、烧烤、观光等多样化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项目。全村共有农家客栈经营户13家、床位103床,农家乐餐馆1家,从业人员20人;建有烧烤基地12000平方米,灶台35个,烧烤架40个,能容纳游客1200余人;配有停车场可容纳车辆450辆;烧烤区旁边还设有草莓采摘区、垂钓区、儿童嬉戏区。2015年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住宿游客3000人次,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已脱离经济薄弱村之列。
宁海县岔路镇率先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2015年以来,宁海县在岔路镇下畈、天河、干坑等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早期试行的垃圾“四分法”(即按餐厨、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四类标准由农户进行源头分类)标准过细导致农户操作难度大的缺点,试行垃圾“二分”模式,即按照“会烂”和“不会烂”的简易标准,化繁为简,优化垃圾分类流程,由农户进行源头初步分类;各村专职分拣员次日上门对农户初步分类的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再按照“四分法”开展二次分拣。通过“农户粗略分类、分拣员细化分拣”的方式,减轻了农户分类压力,同时保证了分类准确率。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一是村庄环境好,保洁经费少。下畈、天河、干坑等率先试行垃圾分类的村庄,垃圾减量程度达60-70%。由于垃圾分类与收运及时,村庄实现了“全天候”的保洁效果。公共道路的打扫频率从原先的每周4扫,下降至每周1扫,多为清扫落叶、清理杂草等常规保洁任务。同时,今年新试行的上门回收模式,还节约了向每户发放垃圾袋的高额成本。据测算,除去购置生化处理设备等一次性投资外,该镇每年可减少卫生经费投入250万元,较原先下降近60%。
二是乡风更文明,干部心更齐。垃圾分类的推行,不仅直接改变了村民随意丢弃垃圾的习惯,更是提升了村民的文明水平。门口乱堆乱放、墙壁乱涂乱画等现象已基本杜绝,打扫房前屋后等区域、参与公共绿地整理等活动已成为习惯。同时,由于垃圾分类带来村庄环境面貌的根本性改善,村干部的工作成绩广受村民点赞,干部创业干事激情提升,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三是村庄名声渐起,项目接踵而至。推行垃圾分类后,下畈、干坑等村声名鹊起,一年内已吸引省内上百批考察团前来学习交流。而优美的生态环境,还为养生养老类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目前,天河村民宿已突破20家,节假日期间入住率超过95%;下畈村养老院项目已实质性启动,精品民宿项目正在洽谈,为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树立了典范。
鄞州采取政府购买服务 实行专业管家提升农村生活污水运管水平
我区自2014年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累计有247个村进场施工,154个村完工,累计受益农户10万余户,累计投入资金12亿。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陆续竣工,我区农污治理工作全面进入运行维护阶段,在继2011年试行“专业管家”的运维模式后,前段时间,我区出台了《鄞州区镇乡污水收集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继续推行治污设施专业公司统一运行、运维经费区镇统筹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一、多层次构建运维网络体系。一是明确运维责任主体。明确区城管为运维责任单位,负责镇乡收集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接收及运行维护工作,承担监管及考核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任务;各镇(乡)街道为业主单位,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后设施及相关资料移交工作,共同参与对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维护管理工作的考核,承担污水设施运行维护时涉及的政策处理等工作。同时要求各行政村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纳入《村规民约》。二是落实专业运维“管家”。以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为导向,将“专业管家”由原来的2家扩充至4家,并依照各镇乡区域位置划分为四个片区,分片区实施运管。目前,四家运维服务单位正陆续接管建成农村生活设施的运维管理工作。据统计, 7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已纳入统一市场化运维。
二、全方位健全运维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运维资金筹措机制。明确运维经费由区镇两级统筹,区财政分别给予一、二、三类镇乡40%、60%、80%的运行管理费用补助。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630万元用于农污设施运维。二是建立运维移交机制。出台《鄞州区镇乡和农村污水设施竣工验收及移交管理细则(试行)》,明确竣工验收与移交接管的具体要求。同时,明确要求办理污水设施工程运维管理工作的移交手续之前,各镇乡与区城市排水公司须共同签署农村污水设施运维管理工作移交的备忘录。三是建立运维考核机制。继续推行区、镇、村三级共同对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考核机制,确定了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运维质量”、“管理质量”和“社会评价”三大部分。同时,对三大考核内容细化为9种类别和27项考核要求。考核每月一次,考核结果与运维管理费用挂钩。
三、智能化搭建高效运维平台。一是搭建区、镇、村三级监管平台。与区智慧排水整合,建立各级监管部门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通讯录及微信公众平台,以区排水公司为轴,形成各镇乡与区排水公司监管信息互动和区排水公司与专业服务单位任务信息落实互动的三层运维管理体系。二是搭建24小时排水热线服务平台。为了更好地运维服务及监管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设立面向全区公众的“专线专席”24小时排水热线,发动社会群众力量参与镇乡和农村污水设施运维管理工作,通过热线诉求关乎污水运维各项问题,解决了群众“有难题不知道找谁”的问题。同时,将24小时排水热线服务平台与智慧排水中巡检管理平台整合,将群众来电诉求事项分类自动备案,运维管理部门将对第一时间掌握的情况即时响应,委派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限时妥善解决,最后将处理进度及时向诉求的群众反馈,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搭建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运行远程监控平台。规范安装或改装终端处理水量计量和运行状况监控系统,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运行远程监控平台。通过在线监测及通信设备采集实时运行数据,远程传输至区排水公司,并通过该平台可实现远程掌握农村污水处理终端的处理水量、水位、设备状态(故障或正常)等生产运行状况,同时以此为据监管考核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运维管理工作,避免一线监管人员们疲于奔波各实地现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