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建设情况新闻发布

  为提高全市120万师生饮食安全保障水平,市政府于2013年印发了《宁波市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2013-2015年行动方案》和六个子工程方案,每年将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2013年以来,教育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加大硬件改造,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基层基础;财政部门加大学校食堂建设资金的财政支持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城管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无证食品摊贩的查处力度。市及县市区人大加大对学生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先后将学生食品安全列入人大常委会食品“五放心一安全”和百万学生餐饮安全专项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作进展情况。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732个,完成投资约4.8亿元;全市学校食堂大宗物资采购,统一配送、定点采购率由56%提高到93.4%;全市A、B级学校食堂比率由68.62%提升到88.91%,且全面实行“五常法”管理;全市累计制止取缔校园周边无证摊贩5000余起,全市共办理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违法违规案件382起,罚没款149.25万元,校园周边餐饮单位持证率提升到99.47%;建成省、市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183家,全市品牌超市进校园率达到82.3%;建成阳光厨房981家,占全市已建成餐饮单位阳光厨房总数的55.5%;每年定期组织全大市新生食品安全知识测试,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均在90%以上。省政府确定的各项指标都已超额完成,全市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情况明显好转。回顾这三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大投入,强化基础建设。全市完成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改造项目732个,设立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完善改造提升专项资金,从市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设立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完善改造提升专项补助资金,对南三县、余姚市级经济欠发达乡镇(片),奖励额度为30%;其他地区改造项目,奖励额度为10%。全市累计补助奖励资金5000余万元;推进学校食堂以视频直播、可视玻璃隔断等方式展示食品制作过程的“阳光厨房”建设,不断提升学校食堂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校园行五个一”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等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是创新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帮扶指导工作机制,对于列入改造提升的学校食堂,以及校园周边新开办的小食杂店、小餐饮店,提前介入,上门指导,帮助其合理规划店面布局,积极推行“五常法”等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鄞州、象山、余姚、北仑等地学校对于粮、油等大宗商品均采取政府或集中招投标制度,实行统一配送,一般主副食品实行定点采购制度,同时探索农校对接、企业和学校对接、基地和学校对接等多种采购模式,降低食品采购成本,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全面实行信息公开制度,设立由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工会干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学校膳管会,行使对食堂的检查、监督、评议等职能;建立完善价格听证制度、满意度测评制度、工作质询制度等,促进学生食堂民主管理。对学校食堂服务外包提供商,实行“零租赁”制度。

  三是科学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坚持“监管、规范、提升”三步走。加大对学校食堂日常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每年不少于4次,其中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一年不少于6次;多部门联合围绕春秋季开学、中高考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以食品流动摊贩为整治重点的校园周边市容环境“净化”行动,开展以排查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严惩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校园周边“三多”现象为重点的“百日攻坚”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查严打无证食品设摊以及乱停车、乱占道等违法行为;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改提升工作与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平安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县城等创建工作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示范创建带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特色餐饮街建设,要求全市各校园周边餐饮单位积极推行“阳光厨房”建设、食安险投保、自主化管理等监管方法和手段;加大对订餐平台信息公开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上订餐监管网络,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步监管。

  经过三年的持续努力,我市的学生餐饮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的食品安全基础依然薄弱,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如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参差不齐,局部风险隐患仍存;校园周边“低小散”食品生存空间仍在,监管难度较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效能有待提升。需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长期不懈地努力,需要食品业界高度自律和自觉,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广泛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统筹联动,着力加强食品安全全过程严格监管,开展农业投入品联打行动,进一步加大对学校食堂、集中供餐配送单位以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者的监管力度。继续规范提升,着力围绕民生工程,持续推进“阳光厨房”建设,实践并推广“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严管街”,推广慈溪、江东“智慧市场监管”试点经验,推广江北、象山等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联合交叉检查经验。继续凝聚社会共识,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督促教育机构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指导学校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参与学校食堂日常管理。努力实现学校和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公众参与的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宁波电台记者提问:您好,我是宁波电台记者。现在食品安全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尤其是我们学校里的食品安全。那么请问教育局,你们在保障我们孩子们餐饮安全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王晓勇:这样,刚才已经介绍了宁波市实施的“百万学生餐饮工程”的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做好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最近几年,我们主要随着工程的进展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学生食堂的硬件条件。从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已经累计有732个重点推进食堂建设工程,累计有4.8亿经费投入。经过三年的努力,许多学校食堂的硬件条件跟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工作。食品安全重在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我们主要做了学生食品安全教育进课堂的工作,每个学期都有一定的课时进行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意识和重要性。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开展了“五个一”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说一个学期里面要进行一次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光盘行动”的集中宣传活动,既要吃得好也要节约,普遍要举办一次食品安全宣传作品评比活动,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骨干培训工作以及每月一次食堂开放日的活动等,还要开展一些相应的演练。另外在宣传教育里面,我们还做好教育效果怎么来体现,我们通过抽测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学生食品安全的知识进行抽测。2014年11月份、2015年11月份我们对全大市的高一、初一的学生进行了一个采样抽测,知晓率达到90%以上,说明最近几年的教育还是有一定的成效。

  三是在建设和教育宣传的基础上,加强食堂的运行管理规范制度建设。食堂建设,我们主要实施了“五常法”精细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五常法”管理,进一步提升食堂的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食品原材料的源头治理和管理工作。宁波市成立了学校后勤物资联合采购中心,主要是指导和规范对粮油等大宗食品采购的规范管理,有些县市区还进一步实施了采购目录、配送制度,据统计食品可追溯率达到了90%以上。

  所以这些措施实施以后,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能够基本得到保障。我大致介绍就这些情况。

  宁波日报社记者提问:你好,我是宁波日报社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学校的营养午餐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对集体供餐安全的高度关注,请问宁波的学校集体供餐单位,食品的安全保障水平怎么样,我们市场监管又是如何在开展监管工作的?谢谢!

  陈元刚:学校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是我们市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刚才一开始的时候已经讲到,我们每年对这些单位的检查力度是比较大的,下面结合宁波总体的一些集中供餐情况给大家作一个通报。

  目前我们全市共有集中供餐资格单位21家,市场监管部门对这些单位进行量化分级,有A、B、C分级,这些单位平常的运行状态必须要保持在B级以上,不能出现C级,因为C级单位的风险比较高。这些单位总体来说,跟我们社会餐饮比较来说,它的整体水平,是高于整体水平。但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向集体单位供餐面广量大,特别是学校,有一些单位一天中午的配送量将近上万份,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我们学生的食品安全。由于我们对这些单位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同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承担集中供餐,为学校集中供餐的单位要求更加严格。刚才我讲了这些单位总体21家都是B级以上的,而对集中供餐的单位必须达到A级标准,B级都不行。通过我们的日常监管,现在评定全市总共有9家单位是属于A级单位,这些单位才有资格为我们宁波广大师生来提供集中配餐的业务。这一块的话,我想总体情况先跟大家作一个介绍。

  同时第二方面,我们对这些单位平时的监督检查、频率次数、抽样力度也是在所有餐饮单位中最高、最严的,一年不少于6次的日常检查。要求这些单位全面实行“五常法”管理,全面实行“阳光厨房”建设。目前我们对这些单位的抽查、监督抽检的频率也是最高的,基本上每季度一次,要到这些单位实地进行抽样检验。根据市本级2015年监督抽验情况来看,总体合格率是比较高的, 9家单位的合格率是98.2%,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我可以向大家公布一个数字,宁波市市本级餐饮单位日常检查抽检,检查合格率是95%,学校食堂监督抽验、专项抽样检查合格率是96.5%,而我们集中供餐单位的合格率是98.2%。所以从这些数据能反应出来,这些单位总体水平应该说还是比较好、比较放心的。但是反过来说,也不是没有问题,食品安全永远没有零风险,食品安全永远都在路上。今天检查合格,不意味着它没有风险。所以我们对这些单位还会持续的加大监管,以确保我们的安全。

  我回答就这些,谢谢!

  宁波广电网记者提问:您好,我是宁波广电网的记者。我想问的是“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三年行动”结束后,下一步你们准备如何巩固行动成果并继续深化?谢谢!

  陈元刚:我先回答一下。按照市政府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还是以监督、执法、检查为主,作为市场监管部门,三年行动结束以后,会进一步加大对学校食堂集中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的监督检查力度。我们现在已经确定了几个具体的举措,我这里跟大家通报一下。

  第一,下一步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刚才讲的镇海经验。镇海2015年的时候尝试了一下,在镇海中学周边200米区域之内,这个核心区域里边的单位实行严管,从严监管,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个区域我去看过好几次,总共有63家单位,其中52家是餐饮单位,11家是一些流通企业,这些单位是严格监管的,检查频次、抽查、处罚,他们概括出来“四个最严”,最严格的准入、最严格的检查、最严格的处罚、最严肃的追责,这一块的经验我们会在全市推开。

  第二,我们要加大推广食品安全保险在全市的推广。这些工作已经有一些经验和基础,鄞州、海曙等县市区已经将学校、食堂这一块纳入了政府兜底的食品安全保险,也就是要引进第三方监管机制来加强我们的监管工作。一旦发生事件以后,建立一种责任保险的索赔机制,这也是比较好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第三,我们要加快推进信息化、智慧化监管。我们也已经做了一些试点,我们在慈溪、江东都做了试点,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我们的监管效率,加大我们监管信息向社会公开的力度,倒逼主体单位落实责任,形成社会共治这样一个良好格局。

  第四,要推广象山等地探索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的互查机制。也就是说,我们以片组为单位,以10个学校、20个学校为一个片组,相互之间的日常巡查检查,这个方法也是非常好。

  具体方法上面,我们重点可能会在这四个方面着力推进,提高我们的安全监管水平。

  王晓勇:我们再补充一下。“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虽然经过三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觉得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项工程是有时间的,但是工程一个阶段实现阶段性的目标之后,我们觉得还应该有后续的工作进一步来跟进。不久前,教育局专门研究了在“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实施之后的后续工作,我们想实施“阳光厨房”建设。

  所谓“阳光厨房”,就是想打造学校食堂的升级版,把学校食堂的建设更加透明,能够通过阳光厨房的建设来进一步增强学校食堂的自律和规范。“阳光厨房”首先是食堂里面的操作,能够更好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和了解。第一步首先是校内的监督和了解。通过食堂内部操作过程的一些视频,通过大屏幕在学校公开食堂场地中,能够在外面看到食堂内部的实际操作情况,增加师生对食堂操作的一种监管。接下来是学校的校长、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校内的网络来了解和观察每天食堂操作的情况。再下一步,我们想通过智慧教育的建设,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能够让广大学生家长也了解,同一个时刻学校食堂的操作情况,中午他孩子在食堂里面吃什么菜,怎么操作的过程他也能看到。我们想通过“阳光厨房”建设工程,能够把学校食堂建设得更加规范、更加透明。

  这项工程我们已经报市政府了,据我们了解,现在正在进一步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我们也非常希望这项工程能够继续列为市政府的一个民生实事工程。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有信心也有责任把这项工作继续推进好。

  浙江之声记者提问:大家好,我是浙江之声的记者。刚刚陈局提到我们供餐单位有20家是B级以上,这20家我们之前是怎么选出来的,怎么选定这20家,其中有9家是评了A级,福乐娃在不在这9家里面?

  陈元刚:刚才讲宁波市有资格从事集中配送供餐总共有21家,这些单位量化分级,我们通过国家食药总局量化分级标准,在日常检查当中逐项打分、生成数据以后,按照核定的概念进行划分的,是这样出来的,不是我们人为查几个项目确定它的等级,是总局有一个检查标准,非常细的具体检查标准,通过检查以后量化打分得出来的,这是我想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福乐娃这家企业听说已经更名了,没有福乐娃这家企业,好像叫聚卿舫。聚卿舫这家企业从日常管理水平来说,应该说可以,我们前段时间江北局也向社会开放,消费者、家长都可以定期组织到企业里面去参观,总体水平应该是不错的,它也是属于A级单位。但是我刚才讲到有些单位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可能也会存在一些纰漏、一些小的问题。比如包装、卫生问题,或者是饭菜配送时间控制问题,按照规定我们要求食品生产出来以后到消费者或者学生食用时间有控制,应该控制2小时之内比较合理,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可能卫生方面有一些问题。前段时间可能个别单位也暴露出来一些管理当中的问题,江北局针对媒体反映的情况及时进行跟进,多次组织了这家单位的检查,没有发现重大的违法违规行为,还是比较正常。

  我回答就这些。

  现代金报记者提问:大家上午好,我是现代经报的。我想问的是通稿里面有提到对于粮油等大宗商品均采用政府或者集中招标的制度,我想问一下,大宗商品除了粮油之外还有哪些?现在统一配送这样的学校,大宗商品招投标并且统一配送的学校在宁波所有的学校里面占比大概是多少?招投标的门槛大概是怎么样的,招投标的周期大概是怎么样的?我听说有一些中标企业,可能投标的时候用的是一些品牌产品,但是可能在实际配送过程中并不是用这样的商品,是否有查处到这样的情况?谢谢!

  王晓勇:大宗物品的集中采购我们是有一定的规定和制度。目前的采购已经有部分县市区实行了完全的定点采购和配送,比如说余姚、慈溪、鄞州和北仑,是实行招投标之后的定点配送制度,其他的都是采用目录的定点采购。所谓“定点采购”就是制定供应商,指定相应的品牌,做到食品来源的可追溯性。知道所采购的主要食材生产自哪里,谁经销的,产地在什么地方。目前根据我们掌握和统计的情况来看,现在学校整体的采购率达到了90%左右。当然,这里面有一些存在着不平衡,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学校一般都做得比较好,对一些规模比较小,特别是一些民办的学校,可能就在后面10%里面。下一步在定点采购规范上还会继续推进,努力使这项工作做到全覆盖。除了粮油以外,其他的副食品基本上做到“定点采购”,用什么品牌,谁供应,做到可追溯性。随着管理水平、信息化手段的进一步提高,我想这个面还会进一步扩大,努力使在源头上做好这些把控,能够使原料把控之后,食品安全能够得到一个最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