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工程推进情况新闻发布 今年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围绕国家促投资稳增长系列决策部署,以“11+6+3+1”投资重点领域为导向,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为具体抓手,实施了一批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投资,深化了一批投融资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重点工程进度良好,为实现经济企稳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上半年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市共完成投资2323.9亿元,占年度考核目标的50.2%,投资总量位列全省第一;同比增长13.8%,高于全国(11.4%)和全省(12.3%)的平均水平;总量、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的全省排名提升1位和2位。工业投资增速较年初有所回升,完成投资698.7亿元、增长9.8%。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止跌,完成投资694.4亿元、增长0.5%。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完成投资629亿元、增长30.9%,比去年同期提高20.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27.1%,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一)强基础补短板,城市品质再上新台阶 在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行动的基础上,谋划了城市功能提升、发展基础强化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今年着重推进了三门湾大桥及接线、甬江流域治理、森林宁波等一大批强基础、优环境、补短板、惠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半年,水利、交通和城建投资分别增长24.6%、46.5%和48.5%。 (二)调结构促转型,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投资结构中,服务业和技术改造增幅领先。服务业投资完成1601.7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剔除房地产的服务业投资增速分别高达21.6%和31.4%。工业技改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增长24.9%,投资额占工业投资总额的80.4%,比去年同期高出近10个百分点。 (三)争创新谋领先,投资发展再添新动力 聚焦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领域投资加快。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吉利-沃尔沃中国设计及试验中心等一批创新研发中心正在茁壮成长,杭州湾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汽车制造业投资今年增速始终保持75%以上,电子商务、旅游休闲、文体健康养老等消费类投资亮点频现,涌现了诸如慧聪网小家电城之类的网络与实体相结合的新业态项目。 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谋划力度加大。落实《宁波市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第一批PPP试点项目共74个,总投资1708.7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1037.2亿元,经过5月20日“上海·宁波周”集中推介后,吸引了不少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上门接洽;第二批PPP项目已初步征集39个,总投资1056.9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450.3亿元,梳理后将向社会公布。 (四)强机制抓攻坚,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良好 深入实施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开展重大项目督查组、重大项目代办经理人等制度,不断完善重点工程管理信息体系,加大重点工程服务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上半年全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775.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4.7%,增长22.1%,实现“半年红”。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宁波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春晓梅山供水工程、宁海中广核一市风电场等20余个项目建成投用或基本建成。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新江桥新建等项目均已进入最后施工阶段,年底前可以陆续建成投用。重大项目开工进一步加速,宁波市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等1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提前或按期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55.6%。市级重点工程项目中,余姚市陶家路江整治工程、市图书馆新馆等52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预计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宁波市中医院扩建等60余个项目还将开工建设,可以实现全年开工100个重大项目的目标任务。 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深入实施。2015年三年行动计划分两批实施,第一批项目年初下达,共521个,年度投资1627亿元。第二批项目6月初已下达,共315个,年度投资402亿元。上半年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批项目完成投资816.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2%,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149个重点监管项目完成投资37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1.2%。 尽管投资运行中有不少亮点和积极变化,但受内外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大环境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明显下降,增长后劲并不乐观,需要在下阶段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回落7.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6.9个和14.3个百分点,制造业31个行业中有15个投资出现下降;项目新开工情况不理想,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下降16.3%,本年计划投资额下降25.5%,房地产施工面积下降4 %,新开工面积下降37%。另外石化等临港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下降、大项目接续缺乏。 二、下阶段投资的几项重点工作 下半年,在继续抓好有效投资,培育产业新增长点的基础上,将着力实施一批改善民生福祉、强基础补短板的项目,着力谋划一批国家重点投资领域项目包和“十三五”规划项目,着力开展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支撑作用。 (一)立足需求,狠抓落地,推进一批民生基础项目实施 在做好年初安排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社会民生改善的投入。生态环境方面:积极推进大型煤电机组综合升级改造项目、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国电宁波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等清洁能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的前期工作。民生社会事业方面:确保保障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按质、按期收尾;继续抓好“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等项目推进工作,谋划实施一批信息、旅游、健康文体养老等消费扩大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重大项目;抓紧开展宁波市西部院区项目(一期)、慈溪民办高职院校等项目前期,借助社会资本力量来加快提升社会事业项目的品质和普及率。 进一步加大强基础补短板项目投入力度。围绕“港口经济圈”和新型城市化,强化立体互联互通、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推进城乡服务及设施均衡化。一是从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缩小城乡距离的战略角度,推进甬金铁路、跨杭州湾第二通道、城际铁路等跨区域立体交通设施;扩大公路、信息和能源网络的覆盖面,促进地上与地下、老城与新城、区块之间的联通、融合和提升。二是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推进建设一批大众创新的空间载体,如新型城镇化试点、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区的创新中心等。三是对照“十二五”规划的各个专项目标,查漏补缺,特别是在社会事业、住房保障、综合环境治理等领域,确保各项目标完成,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二)挖掘潜力、创新动力,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生成 紧密跟踪国家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改革创新,结合宁波产业现状,挖掘潜力、创新动力,促进我市新增长点的形成。一是抓好国家“11+6+3+1”重点投资领域项目的滚动更新和补充。特别是新下达的“新兴产业”、“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即将下达的“现代物流”、“轨道交通”四个工程包,积极争取、大胆谋划一批项目予以支撑,抓紧落实资金和扶持政策。二是搭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平台。加大重大科研机构的引进和扩容升级,加快新材料科技城等建设,加大石墨烯、新型防腐涂料等研发成果转化的专项扶持力度,加大开发区综合检测试验平台、快速开发中心等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通过建立工业与信息发展基金、海洋经济发展基金、电子商务发展基金、旅游发展基金等发展基金,创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政策制度环境,推动更多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三是集中力量抓好“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围绕港口经济圈建设,完善区域互联互通基础、推进江海陆多式联运,发挥境内外商贸综合服务的开放优势;聚焦国家战略,特别是在空间结构优化、万亿产业发展等方面,结合宁波实际,有选择性的招引一批新材料、信息数据、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工业项目和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宁波新一代千亿级产业支柱。 (三)破除瓶颈、创新机制,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赢 一是加快配套政策的制定。下阶段,市里重点是抓好配套实施细则、配套项目、配套支持政策,尽早完成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和PPP项目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具体行业的配套政策,同时推出第二批PPP项目,也请社会各界朋友关注。二是加大PPP模式的突破和创新研究。积极探索收费权、特许经营权等权益质押、项目捆绑开发、线性工程节点地块使用权开发等多种模式,深化与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推动PPP模式推广和创新。三是加快构建政、企、银融资协调机制。拓展项目融资方式和渠道,吸引社会资本与财政资金一起建立各类基金,引导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和集聚提升,探索建立区域性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多样化股权融资,盘活存量资产,激发民间资本对地方建设的支撑热情。同时,我们也将加强成功案例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PPP的认识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