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记者提问:这几年,我市在市级层面和县(市)区层面都开展了公益创投、公益集市等活动,想请许义平副局长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以及民政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区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许义平副局长答:市本级、县(市)区两级推进公益创投机制,6月30日,市里专门开展了“公益集市”活动,活动上对接了近100个公益项目。我认为,这种形式是社会供给方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社会服务的生产力。大家知道,现在公共服务不是政府一方所为,而是政府、社会、市场的共同责任。这个共同责任怎样能落地,我觉得公益创投机制,包括公益集市这样的方式,提供了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有两个特点,一是项目化的运作,第二是多元主体的协同。
一是项目化的运作。我们在推进公益创投机制的过程中,就是以项目为载体,这些项目就是来解决政府不能包办、差异性、个性化、琐碎的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化的运作,又出来专业化、透明化等重要的特征。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大量的专业组织介入进来了,项目虽然不大,但是非常有意义,通过专业组织提供服务,跟服务需求对象有了一个很好的对接。第二就是透明化,之前我们在做一些公益活动时候,大家都当成是简单的做好事,如果拿出资金,看成是一种捐赠。通过项目化的运作,大家都可以通过项目的优势参与其中,项目是透明化的管理,整个项目运作的流程是向社会公开的。通过项目来吸引资金。
第二是多元主体的协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征集的过程就是项目参与的过程。然后,项目的发布、项目的投资、项目的服务、生产,包括跟踪、管理、激励等等公益服务的生产链产生了。在这个生产链当中,我们社会各方都能够参与其中,比如说企业、有财富的人,你可以来投资;专业的社会组织,你可以来承接项目,可以来提供服务;民政部门可以通过公益促进中心这样的平台,来做项目的管理、项目的组织等等。我觉得,公益创投机制给社会,包括政府自身也带来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这个需求主要是双方的,除了救助者的需求满足了以外,参与者的需求也满足了,他要参与社会服务,包括每一个志愿者、企业、社会组织,组织化的参与,以这种形式满足了自身的需求。还有一个是对政府职能的转移,我觉得也会带来一个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意识到,很多政府不能包办的事情,其实是可以通过社会机制来解决大量的问题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