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卢子跃市长在主持召开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时,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创新保障性住房提供方式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提出了两种创新方式:一是发放住房补贴,实行货币保障;二是收购市场房源,筹集保障性住房。《意见》针对这两种方式,还分别就保障形式、补贴标准、严格制度和收购形式、房源要求、收购办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昨天下午,钱江晚报记者从市保障房中心获悉,具体相关的文件目前正在走发文程序,不久应该就将正式对外“露脸”。
通过回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房源,既节约了保障房建设周期,又能盘活存量商品房,帮助中小房企回笼资金。而该创新方式,在优化保障性住房供应的同时,无疑被业界认为,是针对当前库存高企的宁波房地产市场,释放的又一利好消息。
保障房“牵手”商品房
两全其美的方式成趋势
有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宁波全市已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604万平方米、9.94万套,除此之外,目前在建的还有153万平方米、2.41万套。
总体上,当前宁波已建和在建的房源基本能满足近阶段住房保障的需求,据了解,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房等人”的现象。为此,《意见》进一步调整、完善现有的保障房提供方式。
事实上,保障房要与商品房“联姻”,这股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在宁波市场上吹起。就此,部分开发商也曾向钱报记者透露,之前确实也与相关部门有过多次交流和协商。
酝酿后出台的《意见》,被视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为眼下的房地产市场注入更多信心。
市住建委保障房中心的主任陈本君表示,通过改进保障房的方式,进一步打通了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之间的联系通道,这应该会是主流趋势。
个别房企及项目受益较大
对市场整体影响或有限
就商品房而言,其中的“政府通过回购商品房以筹集保障房”这条创新方式,更是在房地产市场被视为“救市”的又新一举措。
在本地的业内看来,政府确实也想为宁波的商品房市场“排忧解难”,而最直接的目的,还是消化高居难下的库存。
从去年年初开始,市区商品房库存就一直背负着超过600万方的库存压力。尽管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政府放开限购、银行降准和降息等利好政策接踵而至,为市场注入活力,并有效刺地激了市场的成交量,创下了全年30288套、同比增长超三成的五年之最,可谓“救市”效果明显。
尽管如此,由于入市的楼盘依旧源源不断,至今体量不见明显削减。截至昨天下午5点,据透明售房网显示,市六区可售商品住宅面积超过630万平方米,可售套数为47000余套。
至于政府回购,对消化库存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宁波前程藏珑的常务副总袁亚刚向钱报记者推测:“体现在某个区域,或是部分企业及其楼盘上的效果,应该会比较明显。只要双方条件谈拢,甲方就解决了一部分房源的销售问题,政府也可以快速筹集一批保障房,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袁亚刚也提到,对整个市场的库存而言,回购所能消化的体量还是有限的,毕竟要从保障房本身的需求出发。就如他所分析的,现有的保障房房源并不缺,在保障房本身不存在大量需求的前提下,大范围回购商品房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宁波新园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骅也提到,采购达到了一定数量,实际上对政府的资金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回购方式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排除面临一些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