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按照市委“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成效明显,经济运行平稳缓升,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2.51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5.18亿元,同比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35.57亿元,同比增长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91.76亿元,同比增长7.6%。三次产业之比为3.6∶51.8∶44.6。
一、产业转型步伐稳健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渔业小幅增长,蔬菜普遍实现增产增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构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7家、家庭农场539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覆盖农、林、牧、渔等主要农产品。
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40.2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7和0.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汽车制造业在上海大众带动下,实现增加值232.9亿元,同比增长31.9%。分企业类型看,大、中、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2%、6.1%和10.9%。企业效益总体有所好转,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87.4亿元,同比下降0.9%,纺织服装服饰、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增长较快。
服务业实现企稳回升。港口生产形势良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870万标箱,同比增长11.5%,有望跃居世界第5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3890亿元和14570亿元,分别增长5.5%和9.4%。房地产销售降幅收窄,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726.4万平米,同比下降0.5%。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全年实现成交量2472.4万吨、交易额448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6%和114.9%。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签约企业达117家,申报单144万票。
二、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9.5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71亿元,同比增长14.7%,房地产投资1328亿元,同比增长18.3%;完成工业投资1263.2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技改投资940.7亿元,同比增长23.9%,均高于投资平均增速。全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超过1300亿元,上海大众二期等124个项目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等80余个项目建成。全市三年行动计划419个项目完成投资1362.4亿元,157个市本级资金投入项目完成投资486.8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三、市场需求增长平稳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414.7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2亿元,同比增长13.5%。分城乡看,农村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1%,高于城镇1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零售额增长较快,住宿业低位增长。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548.7亿元和19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14.9%,合计对批发零售业限上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6.2%;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家具、建筑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1%、41%和169.9%;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1%。
四、开放合作进展良好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47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7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出口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4和5.2个百分点。主要市场中,对欧盟、美国、中东出口增长较快。塑料制品、鞋类、箱包等7类日用消费品增幅在15%以上,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较快。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68个,合同利用外资7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9%。累计新批境外企业和机构208家,核准中方投资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9%,以贸易、服务、研发为主的第三产业境外投资额快速增长,占到全年对外投资总额的一半。
五、财政收支总体稳定
全年财政总收入1790.9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0.6亿元,同比增长8.6%。地方税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5.6%、0.5%、8.5%和8.3%。
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62.8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快于全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个百分点,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6.2%,其中节能环保、城乡社区、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28.8%、22.2%、21.6%和10.5%。
六、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前三季度,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6%和8.4%,预计可以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年累计淘汰改造落后产能(设备)企业505家,累计对130家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市本级节能技改项目870个。
预计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目标可以实现。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禁燃区”建设,全年淘汰黄标车6.5万辆;中心城区空气优良率达到83%,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五水共治”全面推进,完成垃圾河清理174条,“黑臭河”治理598条,1929条河道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
七、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市政府重点安排的便利交通出行、提升公共服务、改善生活环境、加强防洪防涝等十方面42项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155元,同比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3元,同比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1.95%,新增就业岗位17.5万个;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列27位。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万套、建成2.4万套,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32个。
总的来看,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和宏观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我市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缓升态势。下步,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强化各项工作举措,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