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政务信息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
稿源: 宁波日报   2014-08-20 08:01:18报料热线:81850000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

  金融创新助推市民创富是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之一。图为江北区“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全面推开。(胡建华摄)

  到2020年,治理机制更趋完善,人口管理、土地管理和投融资等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城乡二元体制基本破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区划更加科学合理,城市管理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水平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

  ——《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

  优化城市布局形态

  适时调整行政区划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起草小组成员、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刘兴景认为,“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就是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资源、要空间。”

  优化城市布局是本次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2002年鄞州撤县设区,宁波中心城区面积几近翻番,紧随而至的是南部新城、东部新城“两翼腾飞”,成为提升宁波城市能级的有力尝试。“要发挥我市作为国家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结合功能区规划编制,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刘兴景指出。

  目前,我市正逐步打造“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的现代都市格局。其中,一核为宁波市区,北翼为余姚、慈溪和杭州湾新区,南翼为奉化、宁海和象山三县(市),两带为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三湾为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区域,节点为卫星城和中心镇。

  以上规划的区块将“各司其职”。根据《决定》,中心城和北翼等优化开发区,要优化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南翼和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功能区等重点开发区,要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人口产业集聚。

  “本轮在行政规划上的调整,包括撤县建区,产业功能区和行政区关系的理顺等。”《决定》起草小组成员何竹明说。根据《决定》,我市将继续完善规划管理体制,以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健全区域统筹发展机制,以调整理顺各市级功能区与行政区的体制关系,并建立健全象山港、南部滨海新区、四明山、余慈地区等重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今后,宁波将着眼于增强中心城辐射带动功能、推进战略性功能区产城融合、提高副中心城综合承载力和建设品位、深化卫星城和中心镇改革发展和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加强城乡综合管理

  长期实践表明,城市管理一直是宁波的“短腿”。而新型城市化,就要在城市发展路径上创新,不走“摊大饼”的老路,防止“城市病”的发展,坚持空间集约、功能集成、要素集聚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强调社会治理,体现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也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何竹明认为,“新时期的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内涵的延伸,范围不仅包括原有的城市社区治理,今后还将更多关注乡村治理,以及城乡接合部和区划接合部的治理。”

  《决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顺应城市社会结构新变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简化注册登记程序,改进管理服务方式,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商会、科技服务、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把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安全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何竹明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及时化解基层矛盾。强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创新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形成人人参与机制。

  与此同时,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和强化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也不能忽略。不仅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切实解决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城市管理难题,还要完善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健全“一委一居一中心”机制。

  “村,也可以像建设社区一样去建设。”何竹明指出,在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宁波将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使得行政村管理逐渐向社区化管理过渡。

  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功能,整合建立以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为重点的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建立并完善民主自治、权责明确、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监督有力的农村基层“小微权力”运行机制,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土地与投融资齐抓

  一直以来,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是老百姓口中的热门话题。如何做到城乡区域更深层次地融合?《决定》传达了明确的信息:创新人口管理制度,以优化流动人口结构。如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按常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除了户籍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还涉及“地怎么管”、“钱从哪来”。“目前,我市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太分散,做到规划‘一盘棋’是今后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且工业用地、地下空间等存量空间的利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何竹明说,我市将推动企业新增用地审批和其存量土地利用率挂钩的模式,统筹土地利用。

  《决定》提出,要按照“控制总量、管好增量、盘活存量”原则,建立规模结构调控机制,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探索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地制度。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探索宅基地跨社置换、有偿退出和有偿使用机制,稳妥开展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

  “如何有效拓展融资空间,是本轮资金筹措体制改革的重点命题。”何竹明指出,根据有关研究测算,到2020年,宁波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相关投资资金需求为1.2万亿元,年均1700亿元;而从近期来看,我市今年启动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就将完成4000亿元投资。

  在城市化融资方面,我市将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对应原则,调整优化市本级和区级土地增值收益分成比例,增强市本级对城市建设的调控能力。加快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推进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市场化改革,以公私合作、股权合作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公共基金、保险基金等参与城市公用设施与地下空间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住房公积金支持城镇保障房建设的办法。

  

编辑: 李霞君纠错:171964650@qq.com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

稿源: 宁波日报 2014-08-20 08:01:18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

  金融创新助推市民创富是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之一。图为江北区“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全面推开。(胡建华摄)

  到2020年,治理机制更趋完善,人口管理、土地管理和投融资等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城乡二元体制基本破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区划更加科学合理,城市管理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水平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

  ——《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

  优化城市布局形态

  适时调整行政区划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起草小组成员、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刘兴景认为,“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就是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资源、要空间。”

  优化城市布局是本次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2002年鄞州撤县设区,宁波中心城区面积几近翻番,紧随而至的是南部新城、东部新城“两翼腾飞”,成为提升宁波城市能级的有力尝试。“要发挥我市作为国家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结合功能区规划编制,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刘兴景指出。

  目前,我市正逐步打造“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的现代都市格局。其中,一核为宁波市区,北翼为余姚、慈溪和杭州湾新区,南翼为奉化、宁海和象山三县(市),两带为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三湾为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区域,节点为卫星城和中心镇。

  以上规划的区块将“各司其职”。根据《决定》,中心城和北翼等优化开发区,要优化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南翼和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功能区等重点开发区,要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人口产业集聚。

  “本轮在行政规划上的调整,包括撤县建区,产业功能区和行政区关系的理顺等。”《决定》起草小组成员何竹明说。根据《决定》,我市将继续完善规划管理体制,以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健全区域统筹发展机制,以调整理顺各市级功能区与行政区的体制关系,并建立健全象山港、南部滨海新区、四明山、余慈地区等重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今后,宁波将着眼于增强中心城辐射带动功能、推进战略性功能区产城融合、提高副中心城综合承载力和建设品位、深化卫星城和中心镇改革发展和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加强城乡综合管理

  长期实践表明,城市管理一直是宁波的“短腿”。而新型城市化,就要在城市发展路径上创新,不走“摊大饼”的老路,防止“城市病”的发展,坚持空间集约、功能集成、要素集聚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强调社会治理,体现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也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何竹明认为,“新时期的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内涵的延伸,范围不仅包括原有的城市社区治理,今后还将更多关注乡村治理,以及城乡接合部和区划接合部的治理。”

  《决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顺应城市社会结构新变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简化注册登记程序,改进管理服务方式,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商会、科技服务、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把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安全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何竹明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及时化解基层矛盾。强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创新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形成人人参与机制。

  与此同时,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和强化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也不能忽略。不仅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切实解决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城市管理难题,还要完善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健全“一委一居一中心”机制。

  “村,也可以像建设社区一样去建设。”何竹明指出,在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宁波将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使得行政村管理逐渐向社区化管理过渡。

  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功能,整合建立以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为重点的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建立并完善民主自治、权责明确、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监督有力的农村基层“小微权力”运行机制,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土地与投融资齐抓

  一直以来,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是老百姓口中的热门话题。如何做到城乡区域更深层次地融合?《决定》传达了明确的信息:创新人口管理制度,以优化流动人口结构。如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按常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除了户籍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还涉及“地怎么管”、“钱从哪来”。“目前,我市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太分散,做到规划‘一盘棋’是今后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且工业用地、地下空间等存量空间的利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何竹明说,我市将推动企业新增用地审批和其存量土地利用率挂钩的模式,统筹土地利用。

  《决定》提出,要按照“控制总量、管好增量、盘活存量”原则,建立规模结构调控机制,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探索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地制度。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探索宅基地跨社置换、有偿退出和有偿使用机制,稳妥开展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

  “如何有效拓展融资空间,是本轮资金筹措体制改革的重点命题。”何竹明指出,根据有关研究测算,到2020年,宁波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相关投资资金需求为1.2万亿元,年均1700亿元;而从近期来看,我市今年启动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就将完成4000亿元投资。

  在城市化融资方面,我市将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对应原则,调整优化市本级和区级土地增值收益分成比例,增强市本级对城市建设的调控能力。加快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推进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市场化改革,以公私合作、股权合作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公共基金、保险基金等参与城市公用设施与地下空间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住房公积金支持城镇保障房建设的办法。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