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下次换届提早发现、培养、储备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预备人选,经市委研究,决定实施“优苗选育工程”。同时,决定从3月中旬开始,用一个半月左右时间,组织开展全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工作,先行选拔20名“80后”市管副职预备人选,100名左右“85后”县(市)区管副职预备人选。
一、“优苗选育工程”和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工作方案的形成过程
实施“优苗选育工程”和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工作、加快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任务。为做好这项工作,此前我们先行开展了5项工作:一是对宁波前几年开展的竞争性选拔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从中分析判断哪些办法管用有效、可坚持,哪些不够完善、需改进。二是充分调研,立足下一个5年甚至10年工作需要,对宁波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素质及适应状况等。三是对全国、全省竞争性选拔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了解“他山之石”,哪些可以“攻玉”,哪些可以提供借鉴和应用。四是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初步方案后,即向市委全委会成员书面征求意见,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党建网站、组工微博等就报名资格条件、经验履历赋分评价指标,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五是首次邀请部分基层“两代表一委员”列席部会,共同讨论方案,帮助“把脉”。市委对这两项工作高度重视,3月12日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专题汇报,研究讨论通过了实施意见及工作方案,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实施“优苗选育工程”和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工作的主要考虑
第一,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工作?首先是战略需要。任何工作都需要人来做。省党代会确定了“两富”现代化目标。市党代会提出了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的奋斗目标。最近市委全会对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作出了研究部署。要想把这些美梦成真、蓝图成实,就得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能打硬仗的年轻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其次是现实紧迫。目前我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现状难以完全满足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在这次换届中,优秀年轻干部选择余地较小,特别是能够担任党政正职的优秀年轻干部“难找”的情况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束缚”等等。为此,对于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要超前考虑,提早行动,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再次是社会关切。当前社会对年轻干部十分关注,主要有“三个担忧”,即实际能力的担忧、家庭背景的担忧、潜规则的担忧。对此,我们要认真回应社会关切,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广大青年人提供一样的竞争平台,切实解决好公平、公正、公开问题;再通过拉长赛道、加强培养逐步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
第二,为什么要把年龄划到“80后”?一是从下次县(市)区换届要求来看,中央和省、市委对换届时领导班子的配备结构有硬性规定,要求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各有1名3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按年龄倒排,只有80后出生的才符合条件,否则就难以保证。所以,这次的重点是解决35岁以下干部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从后备干部选拔途径来看,我们历来坚持“多轮驱动”、统筹推进。去年以来,我们结合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和市直单位任期考察,发现了一批后备人才;结合县(市)区年度考核,确定了一批县(市)区副职后备干部;通过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全委会推荐储备了一批正职后备人选。这三批人选总量不少,而且兼顾了“50”、“60”、“70”等各年代的干部。宁波早在2004年就探索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面向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等结构性、紧缺型人才的定向遴选也在组织开展。这些方式方法有机统一、相互补充,都必须坚持和完善。实际操作中,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也不存在对谁不公平的问题。因此,这次面向“80后”选拔“优苗”,既是现行干部工作的有机组成,也是对传统选拔方式的有益补充。三是从后备干部总量、结构来看,一般按正职1:2、副职1:1的数量来储备,使用时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作为远期关注的同志相对条件较宽、数量众多,如果没有一些强化培养的基础,就直接一步到位选拔为副局级领导干部或预备人选,他们的工作经历、实际能力、成熟程度与岗位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年龄结构已不完全符合未来班子建设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专门就“80后”进行竞争选拔、重点培养。
第三,为什么叫预备人选?预备人选是干部工作中对特定对象的称呼,一般指经一定方式产生,通过培养锻炼使其成为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干部,是后备干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次我市首次尝试选拔市管副职领导干部预备人选,主要考虑给那些资历相对尚浅、经历相对单一的“80后”干部,搭建一些平台,通过展示才能、竞争比优,经受检验、脱颖而出。所以,这次我们把选拔对象称之为预备人选,有别于传统的笼统的后备干部的提法,有助于让年轻干部在预备中经受考验、在实践中成长成熟,也有助于形成干部能进能出的良好机制。
三、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工作主要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这次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和社会公认度,前段时间,我们依托宁波日报、东方党建网、港城先锋微博、宁波组工微博等媒体,就报名资格条件和经验履历赋分指标体系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回应,国内部分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和新闻媒体作了报道。期间,共收到各类邮件101份,微博转发评论410条次。同时,还向市委全委会成员、各县(市)区征求意见。从反馈情况来看,大家对我们在竞争性选拔之前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做法总体肯定,对竞争性选拔工作寄予了较高期望,并提出了许多有见地、针对性的具体意见建议,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认真梳理分析相关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对一些网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并在方案完善和工作实施中得以体现。比如,针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研究决定将不受职务条件限制的全日制博士,工作年限从3年降低到2年;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且工作满5年的人员也可不受职务条件的限制。比如,在履历赋分指标体系中,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主要领导工作经历的赋分差距;丰富荣誉赋分内容,设置了县(市)区一级综合荣誉、地市一级部门荣誉等加分指标;细化专业技术职称的赋分指标,把初级职称也纳入加分范畴,等等。
四、“优苗选育工程”的总体设想
选育优苗是个长远任务、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考虑到我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我们总的设想是:“一个目标、两步走、五项措施”:“一个总目标”,即从2013年开始通过3-5年的努力,全市共选拔培养40名左右“80后”市管副职预备人选,选拔培养200名左右“85后”县(市)区管副职预备人选。“两步走”,第一步,今年先行选拔培养20名“80后”市管副职预备人选,100名左右“85后”县(市)区管副职预备人选。第二步,2015年初,根据选拔任用及动态调整情况,再竞争性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年轻的市管副职预备人选和县(市)区管副职预备人选。“五项措施”,即采取“公开比优、培训提优、一线赛优、干群评优、亮绩选优”等“五优”选育方法,形成发现、提升、历练、甄别、任用优秀年轻人才的“链式”选育机制,推动年轻干部由单一的结构化配备向结构与功能并重转变。
实施“优苗选育工程”,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各个环节让干部群众知晓,整个过程体现竞争择优,任用结果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公认,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二是坚持遵循规律、优化程序,针对年轻干部成长特点,创新方法、拉长赛道,构建干部成长“快车道”,促进优秀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三是坚持统分结合、分类选育,在选拔、培养等重要环节实行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干部,有针对性地分类选拔和培养,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工作效能。四是坚持培用并重、因材施教,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制定“一人一策”培养计划,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做到成熟一个、使用一个。五是坚持动态管理、能进能出,对经实践检验不具备领导干部条件以及不宜继续作为预备人选的,及时调整;对在专项考核和竞争性选拔中发现的优秀年轻人才,及时补充进预备人选名单。
五、本次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工作的主要特点
重点将探索“四比四看”竞争性选拔方法,让竞争更加丰富、比较更加全面:一是经验履历比选“看过往”。制定相关赋分办法,对参与竞争者进行经验履历评价,注重分析学习经历、工作经验、工作实绩等方面情况。二是考试竞争比选“看现在”。注重了解参与竞争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三是能力展示比选“看未来”。开展能力测评,组织集体面谈,主要了解参与竞争者实际工作能力、岗位适应程度和发展潜力等方面情况。四是全面考察比选“看一贯”。全面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情况,实行差额考察,严格德行考评一票否决制。探索心理素质测试。
六、本次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工作的主要创新举措
这次竞争性选拔工作中首次实践的创新措施主要有:一是创新系统实施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通过“五优”选育方法,形成发现、提升、历练、甄别、任用优秀年轻人才的“链式”选育机制。二是创新面向体制外人员特别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员竞争性选拔优秀人才和预备人选。三是创新在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开展经验履历分析,进行赋分量化评价。四是创新在竞争性选拔开展前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创新部务会议讨论时邀请基层“两代表一委员”参加讨论。五是创新进行竞争性选拔全程公开、全程量化比选,主要环节的比选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布。六是创新采取能力测评和集体面谈等方式比选参与者的能力素质,重点考实战、看潜力,考实务、看思路。七是创新开展干部心理素质测评,探索将心理测评结果作为人选考察的参考依据。
七、本次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工作的总体安排
这次竞争性选拔的目标职位、选拔范围、资格条件等在《宁波日报》、东方党建网、中国宁波网和宁波考试网等媒体、网站公告。根据安排,整项工作从3月中旬启动至4月下旬基本结束。具体分7个环节进行:一是宣传发动。二是报名与资格审查。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资格初审按照职位管理权限进行。三是经验履历比选。根据相关赋分办法,对参与竞争者进行经验履历评价,按百分制计分形成基础分并公布。四是考试竞争比选,3月30日统一进行笔试。五是能力展示比选。初定4月上旬进行,分集体面谈和能力测评两个部分。六是全面考察比选。争取4月20日左右完成人选考察工作,考察采取百分制量化计分。七是确定对象及公示。4月下旬,根据考察对象德才素质和总成绩,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确定20名市管副职预备人选,向市委常委会汇报后进行公示。公示后有不适宜作为预备人选情况的,取消资格,不再递补。
八、本次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的报名条件
市管副职预备人选报名资格条件如下:一是选拔范围: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部省属驻甬单位工作人员;二是职务条件:现任副处级(相当副处级)以上职务,或县(市)副科局级(相当副科局级)以上领导职务;或现任市管企业和部省属驻甬企业中层副职以上职务,以及其他一级党委建制企业中层副职以上职务。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或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且工作满5年的,不受职务条件限制;现任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获3A及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副职满1年及以上职务的,和现任大型企业中层副职或现任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副职满1年及以上职务的,也可以报名。三是年龄学历: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四是工作年限及年度考核:参加工作满3年(2010年2月28日前参加工作),近3年年度考核在称职(合格)以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需参加工作满2年(2011年2月28日前参加工作),历年年度考核在称职(合格)以上。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受理报名:一是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是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三是参加工作后受过党纪、政纪处分的;四是拥有国(境)外永久居留权、长期居留许可或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五是其他不宜报名的情形。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