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市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些年的各家医院的变化,一座座医院新大楼竖起来,刚才我听到干局长通报中提到“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已经完成,好像后来又提到“新市级十大工程”,请问干局长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干爱玲: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刚才我通报了上阶段政府实事工程中提到,“十一五”时期的十大重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过十大工程的建设,全大市范围内,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优质卫生资源的供需矛盾依然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矛盾。所以,在上一轮重大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宁波市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轮主要集中在市本级。以2011年初宁波市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开工建设为标志。新市级十大工程项目包括:李惠利东部院区新建、市第一医院原医疗用房改扩建、市第二医院北部院区改扩建和永丰北路院区(原传染病医院)改扩建、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新建和本部儿科大楼改扩建、市康宁医院改扩建、市中心血站等公共卫生机构新建、市急救中心迁建、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新建等项目。上月,市康宁医院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截止目前,新十大项目,已经有六个开工建设;其中,市李惠利东部院区项目、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项目以及市中心血站项目都能在明年竣工;还有四个项目,包括市妇儿医院儿科大楼改扩建工程以及市急救中心迁建项目将在春节后开工建设;市二院北部院区项目、北郊院区项目正在抓紧完成前期工作。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将有更大的改善,一是总量大幅增加,医疗机构将新增开放床位6000余张,基本缓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二是与城市化相适应,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三是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同步建设,卫生资源统筹配置,结构更加科学。
当然,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增加优质卫生资源供给的数量和优化资源的布局,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只有逐步建立“社区首诊、分级分诊、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样的就医格局,群众看病难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问:刚才卫生局领导谈到全市优质卫生资源供给,优化资源布局的问题,众所周知,全市妇女、儿童看病难问题非常突出,尤其在夏季,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请问干局长在缓解妇女、儿童看病难方面有没有什么考虑?
干爱玲:谢谢这位记者朋友。今年夏天,一位小朋友意外受伤辗转五家医院求诊的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同时,我们也通过新浪微博、宁波网论坛等各个渠道收集到市民反映高温季节看病难,特别是儿科看病难的各种反映和投诉。市卫生局高度重视,制订了应对高温季节医疗高峰的工作方案,市区联动,共同缓解就医难问题。其中,特别是儿科就医难问题。
儿科、产科资源短缺是全国性的问题。简单给大家列举我市几个数据显示全市儿科床位和医务人员严重不足。从诊疗人次看,目前全市39家开设儿科的二级以上医院中(包括2家大型民营医院)拥有儿科执业医师(含中医、中西医结合)675名,2011年门诊人次273.96万人次,急诊94.33万人次,人均诊疗儿童5456人次,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执业医师的接诊人次3954人次,医务人员严重超负荷运作。从床位看,全市26家医院开设儿科床位1134张,2011年出院人次7.42万人次,平均每床出院人次65.4人次,大大超过三甲医院考核指标(平均每床出院人次35人次)。目前全大市儿科执业医师不足千人,床位也只有1050张;卫生部也要求儿科床位必须占医院总床位的10%,目前我市仅占4.6%。不论按照哪个标准,儿科医生和床位的缺口均较大;数量总体不足,且主要集中在个别医院,布局很不合理;特别是中心城区。全市三甲医院中,只有市妇儿医院和宁大附属医院两家医院有儿科。
为此,市卫生局在谋划2013年实事工程的时候,明确提出“缓解儿童看病难,增加并优化中心城区儿科资源布局,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完成竣工验收;市级综合性医院增开儿科门诊。”恢复开设儿科门诊,这是缓解儿科看病难的第一步。因为儿科医生全国性短缺,我们只能循序渐进。
下一步,我们考虑,争取到2015年前,市级综合性医院全部开设儿科病房;今后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要开设儿科和妇产科门诊和病房,切实缓解儿童和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就医难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民营资本作用,利用现有民营儿科和妇产科资源,合理引导和分流患者到民营医院就诊;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新建儿童医院和妇产科医院,增加优质资源供给,缓解中心城区儿童看病难。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