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临港工业和谐发展的北仑实践
稿源:   2012-10-24 14:53:28报料热线:81850000

  北仑区人民政府

  大家知道,北仑的发展是伴随着港口的建设、临港产业的兴起而实现腾飞的。如果说20多年前,刚刚建区的北仑是一个年生产总值仅有3.3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不足千元的海边渔村,那么今天的北仑已经成长为年生产总值达6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的现代化国际滨海新城区,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殊的产业布局。北仑的产业是以九大产业基地为基础(具体包括:梅山保税港区、临港工业产业带、春晓滨海新城、霞浦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基地、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碶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基地、小港装备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城区高端商务基地),以能源、石化、钢铁、造纸、汽车、造船等六大临港产业为支撑,目前已形成了上千亿产值的发展规模。

  在临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环境承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在特殊的产业结构下走出一条富有北仑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这个问题上,历届宁波市委、市政府,北仑区委、区政府始终非常明确,那就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昙花一现的繁荣,必须综合采取各项科学措施,实现区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最近5年,北仑共投入生态建设资金97亿元,在全省率先通过“811”环境整治验收。先后被评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和全省节能减排十大领跑县(市)区。

  一、高起点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愿景,为区域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态质量的提升,是打造生态宜居、绿色北仑的第一步。加快由临港工业型城区向现代宜居型城区的转变,真正让北仑人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下宜居又宜业的品质生活,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愿景和目标。

  1、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全面确立。为构筑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城,北仑把生态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前置条件。2010年,区委作出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打造“生态北仑、宜居家园”为目标,全面启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行动计划”。坚持以发展生态经济、净化大气环境、改善内河水质、构建绿网系统为重点,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努力将北仑打造成为生态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经济运行高效、生态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态宜居城区。全区系统性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基本形成。经过认真调研,科学决策,今年3月份起,北仑明确提出了争创国家级生态区的目标,全面启动生态提升改造工程,力争未来3年内在空气质量、内河水质改善和绿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区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各项生态文明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2、区域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在经济总量增长134%,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50%,用煤量大增的情况下,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三项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2011年达91.2%。通过全面启动“森林北仑”创建工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人均公绿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分别比2005年增长2.7%和3.7%。已建成总投资近2亿元、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化带。

  3、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近几年,通过政府部门的不断宣传引导,北仑市民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生态文明意识、种类环保活动的参与度和支持率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共有省绿色单位37家,全国绿色社区1家、节水型社区3个。

  二、狠抓有效举措,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比翼双飞

  如何让临港工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和谐地发展?必须从优化产业布局、推行节能降耗等前置性工作着手,使生态文明成为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有效动力。我们的主要举措有:

  1、对临港产业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明确了优化、限制、禁止开发区域范围;按照“产业准入高端、资源配置节约、环保设施共享、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推进“九大功能区”建设;对存在严重环境问题或影响减排的企业除下达限期治理要求外,实行关停或搬迁。加快了钢铁、石化等主要行业生态园区建设,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生态区创建。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降耗。不断完善“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北仑模式”,进一步促进区域余热利用、中水回用、伴生资源和固废综合利用三大循环网络建设。加快构建临港产业“共生体系”,积极引进补链企业,形成具有北仑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鼓励和支持企业实现内部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积极推行节能降耗,进一步推进电厂集中供热,建成以北仑电厂为核心的全区域供热体系,扩大集中供热范围。鼓励采用LNG等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穿山半岛风电场项目和中营风能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累计削减量均居全市首位。

  3、实施“五个30亿”工程,实现天蓝、水碧、地绿、景美、设施全。这是目前北仑正在开展的生态建设重头戏。天蓝:投入30亿元,淘汰区域内179台燃煤(油)锅炉、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开展100家企业有机废气治理、抓好扬尘防治等五大清洁空气行动。完成重点企业的脱硫、脱硝,继续关停一批市民反映强烈的废气污染企业。水碧:安排30亿元资金,解决全区农村污水治理问题,对320家畜禽养殖场实施关停,建设300公里长的污水管网,对全区近500多公里的河道进行清淤和水系沟通。确保城区主要河道水质达到四类标准,部分河段力争达到三类标准。地绿:安排30亿元资金,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因地制宜推进通道、沿河绿化,加强平原绿化和山林保护,确保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2.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5平方米。景美:投入30亿元,打造梅山水道清水工程,建成自行车道、森林游步道、矿山复绿、湿地公园和植物园等一大批生态建设及修复工程。设施全:投入30亿元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集中供热管网、燃气管网、工业气体管网,新建和扩建白峰、小港、岩东污水处理厂,对枫林垃圾焚烧厂进行搬迁改造,所有街道乡镇都建成垃圾中转站。

  伴随着北仑生态文明建设大刀阔斧的推进,经济发展与环保建设竞相争艳。宜居宜业的新北仑,正朝着全国“第一方阵”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谢谢大家!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生态文明与临港工业和谐发展的北仑实践

稿源: 2012-10-24 14:53:28

  北仑区人民政府

  大家知道,北仑的发展是伴随着港口的建设、临港产业的兴起而实现腾飞的。如果说20多年前,刚刚建区的北仑是一个年生产总值仅有3.3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不足千元的海边渔村,那么今天的北仑已经成长为年生产总值达6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的现代化国际滨海新城区,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殊的产业布局。北仑的产业是以九大产业基地为基础(具体包括:梅山保税港区、临港工业产业带、春晓滨海新城、霞浦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基地、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碶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基地、小港装备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城区高端商务基地),以能源、石化、钢铁、造纸、汽车、造船等六大临港产业为支撑,目前已形成了上千亿产值的发展规模。

  在临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环境承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在特殊的产业结构下走出一条富有北仑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这个问题上,历届宁波市委、市政府,北仑区委、区政府始终非常明确,那就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昙花一现的繁荣,必须综合采取各项科学措施,实现区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最近5年,北仑共投入生态建设资金97亿元,在全省率先通过“811”环境整治验收。先后被评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和全省节能减排十大领跑县(市)区。

  一、高起点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愿景,为区域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态质量的提升,是打造生态宜居、绿色北仑的第一步。加快由临港工业型城区向现代宜居型城区的转变,真正让北仑人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下宜居又宜业的品质生活,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愿景和目标。

  1、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全面确立。为构筑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城,北仑把生态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前置条件。2010年,区委作出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打造“生态北仑、宜居家园”为目标,全面启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行动计划”。坚持以发展生态经济、净化大气环境、改善内河水质、构建绿网系统为重点,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努力将北仑打造成为生态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经济运行高效、生态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态宜居城区。全区系统性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基本形成。经过认真调研,科学决策,今年3月份起,北仑明确提出了争创国家级生态区的目标,全面启动生态提升改造工程,力争未来3年内在空气质量、内河水质改善和绿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区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各项生态文明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2、区域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在经济总量增长134%,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50%,用煤量大增的情况下,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三项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2011年达91.2%。通过全面启动“森林北仑”创建工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人均公绿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分别比2005年增长2.7%和3.7%。已建成总投资近2亿元、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化带。

  3、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近几年,通过政府部门的不断宣传引导,北仑市民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生态文明意识、种类环保活动的参与度和支持率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共有省绿色单位37家,全国绿色社区1家、节水型社区3个。

  二、狠抓有效举措,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比翼双飞

  如何让临港工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和谐地发展?必须从优化产业布局、推行节能降耗等前置性工作着手,使生态文明成为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有效动力。我们的主要举措有:

  1、对临港产业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明确了优化、限制、禁止开发区域范围;按照“产业准入高端、资源配置节约、环保设施共享、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推进“九大功能区”建设;对存在严重环境问题或影响减排的企业除下达限期治理要求外,实行关停或搬迁。加快了钢铁、石化等主要行业生态园区建设,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生态区创建。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降耗。不断完善“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北仑模式”,进一步促进区域余热利用、中水回用、伴生资源和固废综合利用三大循环网络建设。加快构建临港产业“共生体系”,积极引进补链企业,形成具有北仑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鼓励和支持企业实现内部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积极推行节能降耗,进一步推进电厂集中供热,建成以北仑电厂为核心的全区域供热体系,扩大集中供热范围。鼓励采用LNG等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穿山半岛风电场项目和中营风能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累计削减量均居全市首位。

  3、实施“五个30亿”工程,实现天蓝、水碧、地绿、景美、设施全。这是目前北仑正在开展的生态建设重头戏。天蓝:投入30亿元,淘汰区域内179台燃煤(油)锅炉、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开展100家企业有机废气治理、抓好扬尘防治等五大清洁空气行动。完成重点企业的脱硫、脱硝,继续关停一批市民反映强烈的废气污染企业。水碧:安排30亿元资金,解决全区农村污水治理问题,对320家畜禽养殖场实施关停,建设300公里长的污水管网,对全区近500多公里的河道进行清淤和水系沟通。确保城区主要河道水质达到四类标准,部分河段力争达到三类标准。地绿:安排30亿元资金,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因地制宜推进通道、沿河绿化,加强平原绿化和山林保护,确保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2.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5平方米。景美:投入30亿元,打造梅山水道清水工程,建成自行车道、森林游步道、矿山复绿、湿地公园和植物园等一大批生态建设及修复工程。设施全:投入30亿元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集中供热管网、燃气管网、工业气体管网,新建和扩建白峰、小港、岩东污水处理厂,对枫林垃圾焚烧厂进行搬迁改造,所有街道乡镇都建成垃圾中转站。

  伴随着北仑生态文明建设大刀阔斧的推进,经济发展与环保建设竞相争艳。宜居宜业的新北仑,正朝着全国“第一方阵”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谢谢大家!

[1]  [2]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