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近期国家环保部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公众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最大的调整是,将PM2.5、臭氧等污染物纳入对空气质量的评价。PM2.5这个词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百姓热议的焦点。请问,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2.5情况如何?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胡杰:PM2.5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通常叫细颗粒物,它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导致居民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发病率。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PM2.5和臭氧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我市近年来也进入复合型大气污染阶段,煤烟型减弱,但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程度不断增强,PM2.5污染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未来大气污染发展的趋势。
一、我市PM2.5监测网络现状。我市于2001年开始建设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站24个,具体监测项目多为常规三项(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监测于2008年底、2009年初陆续开展,到目前为止,我市4个国控监测点(江东、江北、海曙、镇海)已有较完善的PM2.5监测网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我市在2009年7月正式成为国家环保部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评价监测(环境空气11项全分析)的6个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再次成为全国26个试点城市之一。我市是浙江省唯一的试点城市。
二、我市PM2.5成因分析。从对我市颗粒物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造成PM2.5污染主要是燃煤、城市扬尘、机动车、化工排放、海盐粒子等混合型污染。煤烟尘是我市PM2.5第一大贡献,其中煤烟直接排放对PM2.5的贡献达14.37%,但燃煤尘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的硫酸盐对PM2.5的贡献达16.93%,可见硫酸盐的最终来源同样是燃煤。因此,燃煤造成对PM2.5污染的分担率实际达到31.3%,煤烟型污染控制是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扬尘是我市PM2.5第二大贡献源,占20.42%。这与近几年我市轨道交通、道路建设、城市建设等全面铺开,而扬尘管理相对滞后有关,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机动车尾气直接排放对PM2.5的贡献为15.15%,但机动车在行驶中摩擦产生的扬尘及排放的氮氧化物、有机物会形成二次粒子,实际贡献率在20%左右,也是我市大气污染控制的重要方面。另外,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还有二次有机碳粒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形成颗粒态物质)、冶金类尘(炼钢、有色金属加工、铸造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尘)、海盐粒子。
三、我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采取的措施。根据大气污染现状,我局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以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构建体系,全面组织实施清洁空气行动,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城区禁燃区建设。
目前我市能源结构还是以燃煤为主,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十分低下,燃煤依然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控制煤碳消耗总量,调整能源结构,尤其是调整城区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是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是采用大热源替代小热电。为推进节能减排、减少煤耗,我市自2009年起,先后关停了宁波热电、明耀热电、镇海热电等热电联产企业,拆除了14台共计20.35万千瓦燃煤机组,其中宁波热电、明耀热电用户全部转由北仑电厂供热,镇海热电由镇海电厂供热,年可节约用煤9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00吨。
二是开展城区禁燃区建设工作。市政府于4月12日发布了《关于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通告》,划定了包括中心城区和北仑、镇海部分区域在内的共560平方公里区域为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计划分三年时间分批完成区域内以810台燃煤锅炉为主的高污染燃料设施的淘汰任务,使用天然气、电、集中供热等清洁能源替代,预计可节约煤炭约5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00多吨/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淘汰或改造燃煤锅炉230台。
二、实施绿色物流,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
目前,我市大气污染特点是由煤烟型污染逐步转变为煤烟机动车尾气扬尘混合型污染,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重要因素。一是大力推行绿色物流交通。我市大力推行机动车“油改气”,重点推进公交车、出租车、集装箱卡车改用天然气工作,计划到2015年,天然气公交车达到公交车总量的50%,发展天然气公交车2500辆,油气双燃料出租车达到总量的70%,发展双燃料出租车3500辆,宁波港集团LNG集装箱卡车达到总量的40%,发展LNG集装箱卡车500辆,全面推行国Ⅲ标准公交车,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公交车正逐年予以淘汰更新,目前,全市已新增天然气动力公交车280多辆,集卡车油改气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预计年底前可累计完成130辆,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网络建设正按计划推进建设。
二是加快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宁波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正式纳入日常管理,车辆冒黑烟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自2009年9月以来,通过“以旧换新”、报废淘汰,我市已累计淘汰老旧汽车、黄标车辆14028辆;通过控制黄标车辆的转入,外地登记转入我市的机动车也仅为实施前数量的一半左右。目前,市六区四个排气检测站已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与之配套的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机房、监督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等已基本建成,正进行人员培训和计量认证等工作,排气检测站将于近期投入试运行,环保标志管理、黄标车淘汰等措施届时将进一步发挥作用。
三是抓好油气回收治理工程。油气回收治理作为今年我市清洁空气行动的重要工作之一,全市共需建成油气回收工程达390个。市环保局会同财政、消防、安监、贸易等部门,出台鼓励政策,制订工作方案,充分调动油品运输经营单位的治理积极性,市环保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宁波市油气回收治理奖励办法》,在年底前完成且经验收合格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将均予以奖励资金。截至11月底,全市314座加油站、 4 座油库和129辆油罐车已实施油气回收治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三、推行文明施工,强化扬尘污染防治。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推行文明施工,控制施工扬尘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9月26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宁波市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理清了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范围,并将通过公众监督、督查考核等形式进一步予以落实,确保扬尘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齐抓共管。按照扬尘来源,我市城区扬尘主要来自建设工程、拆迁工程和城市道路,为此,领导小组主要组成部门在联合对铁路枢纽等重点工程的扬尘控制情况进行工作检查的基础上,对建筑工地、房屋拆迁、渣土道路运输等各个产生扬尘的环节提出明确治理要求,有效地促进相关管理单位防治意识的提升。目前,各类施工场地和施工作业的日常监管正在逐步强化,相关的制度规范继续予以明确,洒水、覆盖、压尘等工作措施相应做了改善;保洁频次、机扫率等道路防尘工作也在进一步深入实施。
四、加强环境监管,深入开展工业有机废气污染防治。
一是加强工业废气污染源头控制。通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能评制度,提高环保准入标准,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执行工程环境监理制度,严把环保竣工验收关;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及时实施审核中高费方案,从源头控制废气污染。
二是继续深化临港工业废气污染整治。以镇海、北仑区石化、化工行业为重点,深化整治内容、扩大整治范围,全面开展有机废气污染整治工作。通过梳理重点整治企业名单,制订具体整治方案,强化督查,切实改进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工艺废气排放,提高企业工艺尾气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储罐呼吸和无组织废气收集率。在行业相对集中区域,积极督促家具制造、船舶修造、汽车修理等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措施,做到集中收集,达标排放,减少挥发性有机废气的产生。
三是强化固体废物焚烧企业的日常监管。加强固废焚烧企业在二恶英等关键污染物排放方面的监测监管工作,确保焚烧设施和烟气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要求企业每年开展一次二恶英监测,督促存在超标隐患的企业积极开展烟气净化设施的改造。
问:宁波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生态建设中要注意哪些环节?
胡杰:要了解宁波生态创建的特点必须要研究宁波自身环境的特点。首先,宁波虽然是个沿海城市但主城区不靠海,中心城区距海岸线20多里,我们的沿海岸线资源大都让给了临港工业,临港工业靠海布点,但临港工业的高空排放落点却会影响到中心城区和城市郊区。由于中心城区不靠海,稀释条件差,排放自净能力没有濒海区域那么好,不像大连、青岛、厦门等城市的城区沿海而筑,稀释扩散条件优越,环境压力轻。良好岸线是临港工业发展的优势但却是内陆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劣势。
第二,宁波是江南水乡,但又是严重的缺水城市。宁波的水系相对独立,属四明山局部天台山水系,易于水环境保护,但是水系太短,径流量有限。于是为解决缺水难题,上游拦蓄做坝现象普遍,虽然有效解决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但是另一方面,水资源开发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导致生态用水短缺,自净能力减弱,导致平原河网水环境功能达标率低。
第三,宁波乡镇企业人园率比较低,只有37%左右,而苏州、深圳等城市的入园率在60%至70%之间。很多企业都建在房前屋后,分布散落,增加了治理和监管难度。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的生态建设首先在源头上要做到三个控制:第一是规划控制。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突出规划引领。第二是总量控制。除了国家考核的四项指标外,还要根据宁波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特点,切实控制住耗煤总量和有机污染物排放。第三是项目控制。临港大项目的准人,要坚持国内一流国际领先。
其次要做好三个治理。第一,工程治理。继续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人,深化脱硫脱硝除磷脱氮治理工程。第二,转型治理。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加决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转移。落后的产能转移,才有人口的转移,最终才能为生态建设腾出空间。第三,监管治理。重点是提高企业排放的达标率和分散工业企业的入园率。
编辑: 庄伊岚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