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环保局副局长励志武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精神,以《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纲要(2011—2015)》为抓手,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建设同步部署,同步要求,同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止11月底,2011年度计划投资60.43亿元的112个生态建设项目(任务)除2个由于条件不成熟延后实施外,全面完成100个,部分完成10个,实际投资78.35亿元。其中,计划投资36.57亿元的14个重大生态建设项目(任务)预计年底前能全部完成,实际投资50.03亿元。
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体系全面建立
为切实保障“十二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顺利实施,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及其部门的生态建设组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标和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工作考核内容,在我市的主流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以此为要求,各地开展了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战略目标任务,如宁海、镇海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区)、慈溪创建省级生态市、余姚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等,形成了党委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支持,部门合力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主要污染减排工作持续推进
坚定不移地把完成“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作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导向、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好落实。科学编制《宁波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并以责任书形式明确各地减排任务,确保到2015年末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比“十一五”末下降13.2%、13%、18.9%和31.9%的工作目标。
在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方面,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建设,设计能力16万吨/日的新舟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行,8万吨/日的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试运行,鄞西污水处理厂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厂24座,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
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方面,加快了重点燃煤机组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和脱硝设施建设,宁海国华电厂、北仑第三发电厂、大唐乌沙山电厂的脱硝机组将在年底前全面投用;宁波钢铁烧结机脱硫设施开工建设,镇海炼化催化裂解再生烟气脱硫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各类非电燃煤锅炉及工业窑炉污染物排放浓度提标改造工作继续实施。
三、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圆满完成
清洁空气行动全面展开。一是加快推进无燃煤区建设工作。按照三年三期在全市城区全面建成无燃煤区的总体目标,今年全大市共拆除或改造燃煤锅炉230台,江东区建成我市首个无燃煤区。二是着力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格管理外地机动车转入,淘汰老旧汽车、黄标车辆;加快机动车排气监控网络和市六区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目前市六区4个检测站已进入调试阶段,可在年底前投入使用;继续做好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截止11月底,全市已完成314座加油站,4座油库和129辆油罐车的改造工作,超过年初确定的完成200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目标。三是全面启动有机废气综合治理工作。在镇海、慈溪等重点区块开展有机废气总量控制机制探索,开展相关企业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其中镇海今年已完成29家企业有机废气治理工作,为逐步解决区域有机废气恶臭等环境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实施。制定出台了《宁波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明确电镀行业按项目原址整治年内完成、异地搬迁明年见效的治理目标,坚决关停擅自扩大产能和排放不达标项目,其中杭州湾新区和宁海电镀城等重点治理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面对我省台州路桥、湖州德清等地相继发生的“血铅”事件,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严格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全面排查我市61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依法治理,并将按照“淘汰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原则,全面引导行业提升转型。继续深入开展印染行业环境整治及规范发展工作,目前各地已基本完成印染行业整治和提升工作。
农村环境治理不断深化。自2010年我市被国家列为首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试点市以来,各地完成了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场治理项目建设。目前,全市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三级收集处理体系已覆盖了全市97%以上的行政村,我市还在偏远海岛和山区建成300多座生活垃圾太阳能生物处理设施;全市共在500多个村庄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发展
持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辖区内饮用水源保护执法检查,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投入400万元建成白溪、横山、亭下、皎口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持续提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能力。全市102个水源地全部建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覆盖面达100%,合格率达100%。
加快河道整治进度。今年完成整治河道35条,实施河道沟通工程1个,完成生态河道建设21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8平方公里。
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投入。今年新增市级公益林22万亩,累计建设面积达到318万亩,补助标准从2010年每亩17元提高到20元,全市大中型饮用水水库水源地和中心城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涵养林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亩25元和30元。
推进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绿色矿山”创建和生态墓葬工程。今年完成绿色矿山创建6座,累计创建24座,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4%。深入开展新“三沿五区”坟墓治理,推进生态墓地建设,生态葬法入葬率达到15%,覆盖行政村率达99%以上。
继续实施绿色通道建设。新增公路绿色通道工程20公里,完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公路沿线绿色通道补植24.1公里,完成国省道边坡复绿25万平方米。五、生态经济发展框架逐步构建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把项目审核关,截至11月底,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532个,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配置向技术先进、能耗物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倾斜,以污染物总量约束为倒逼机制,努力实现区域“增产不增污”。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通过印发执行《宁波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所涉及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全面实施《宁波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行动纲要》,通过培育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技术和产业,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发展。
推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产业同步发展。可再生资源回收工程、绿色农产品基地、镇海炼化资源回收工程、电厂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四大循环经济工程建设进展良好;由市级财政投入1200万元的全市15个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全面铺开;9家“省级绿色”企业和相关工业园区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也在有序推进。
虽然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现了较好开局,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生态环境质量与市民的期望要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尖锐;生态文明理念的培育与社会公众的实际行动存在一定反差。
2012年是我市大力实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推进年,也是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加快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关键建设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到“十二五”末把宁波市建成国家级生态市为总目标,以大气污染防治、深化节能减排、培育全民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低碳发展为重点,切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以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城镇、美丽乡村、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清洁海洋、森林宁波、绿色创建等十大行动为中心,持续增强资源环境保障能力;以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组织领导和综合考核体系为抓手,深入开展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为继续加快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创造良好工作格局。
问: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息息相关,与民生事业紧密相联。请问,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它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降耗、生态市创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之间有何联系或相互作用?
胡杰: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作为崭新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以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型、社会和谐型为重要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市建设相比,具有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涵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部内容,更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配、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系统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四大体系。因此,它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降耗、生态市创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之间可以说是整体和局部、总目标和子目标的关系,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对生态文明建设都有促进作用。
编辑: 庄伊岚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