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正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稿源:   2011-12-15 15:29:18报料热线:81850000

  (2011年12月15日)

  市经信委副主任、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穆怀友

  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六个加快”重大战略决策之一,是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争夺城市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从去年九月份宁波在国内率先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在国家、省有关领导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与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市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实践,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取得良好开局。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智慧产业与智慧应用互动良好,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智力支撑、政策体系等环境建设明显加强,社会各界对宁波创建智慧城市普遍认同。宁波城市信息化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我市已被省里列为“智慧浙江”综合试点城市,并被评为“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

  2011年,我市智慧城市创建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规划引领,全市智慧城市创建的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明确

  自我市提出开展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编制出台《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市创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十二五”期间,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407亿元,建设共30项工程87个项目,涵盖智慧物流、智慧制造等十大应用体系和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等全方位内容。在此纲要的框架下,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编制相应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和内容,落实责任主体。我市印发了《2011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工作计划》,重点就2011年度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应用体系、智慧基础设施、居民信息应用能力、保障机制等五大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今后几年我市还将通过滚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的方式,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逐年开展的重点任务。二、抓基础先行,全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三种转变

  一是基本实现通信网络向光网、宽带升级。截止今年三季度,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580G,我市固定电话用户为3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135万户。具有3G业务的用户达到110万户,同比增长175%,3G的无线宽带网络已覆盖城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88万户。城区已基本完成光纤改造,其中117万户实现光纤入户,入户率达52%,48%实现光纤到楼道。下一代广播电视逐步普及,数字电视用户数达124万户,IPTV点播用户迅速增长。二是小区驻地网由独建独用向共建共享转变。为解决通信运营商在小区及商楼内乱拉乱接、无序竞争的局面,召集三大运营商共同签订《小区驻地网通信设施共建共享协议》,实现现有通信设施共享。城区已改造完成约9万户,预计年底可完成10万户。同时,目前正加紧草拟的《小区驻地网共建共享建设标准》已列入质监局的年度计划,预计2012年2月完成,该标准将规范全市所有新建楼宇的共建共享。三是电子政务由独立的数据中心模式向泛在的云计算中心模式转变。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已完成从早期各单位各自建设应用的方式向集约式的数据中心模式转变。目前,政府数据中心已完成二期项目建设,截止今年10月,中心已承担了101家单位的408项服务,管理的服务器和网络等设备有264台,相比2010年增加了25%,在节约财政资金、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已成为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三、抓应用示范,全市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成效显现

  我市在全面统筹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定位、特色优势、信息化基础条件,紧紧围绕解决经济转型升级、城市管理服务创新、民生改善等重难点问题来谋划智慧城市重大项目。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积极稳妥推进。今年全市范围内共确定了61个智慧应用体系示范工程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探索,成效逐步显现。一是三大先行试点重点智慧应用体系项目成效明显。智慧物流建设完善了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智慧物流的功能和辐射范围;IBM智慧物流软件园区年底将建设宁波物联网智能平台、智慧物流数据中心。智慧健康保障体系一期建设方案编制完成,已经进入立项程序,华为智慧健康研究院正式落户宁波国家高新区,我市智慧健康保障试点工作规模化启动。智慧社会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全市所有村(社区)的网格划分和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开始进入系统实际操作、全面运行阶段。二是各重点领域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智慧城管已基本完成一期五大支撑体系和四大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成立,市级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智慧城管联动机制建立,市、区两级的公安、城管、街道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已经实现整合共享,中心城区主干道实现管理全覆盖。全市所有2512个行政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站任务全面完成。81890全市9个分中心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截止10月底,共接受处理各类电话求助事项累计110万多个,办结率100%,满意度99%以上,加盟企业达6706家,全年为80岁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患病老人免费安装“一键通”电话超过2万多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已基本建成宁波市管理平台,首批建设的114个流通节点与该平台成功对接、试运行。智慧旅游已建成宁波旅游公共查询系统和宁波旅游手机WAP网站,使游客能便捷获取宁波相关旅游信息和预订服务。三是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宁波市人口基础数据库项目启动,宁波市人口数据管理中心成立,将整合20多个部门的人口相关数据进行共建共享。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已完成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桥接、法人基础信息管理等系统的开发工作。宁波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与18个部门企业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涵盖宁波全市120万家经济主体、信息数量达到3600余万条,为市级各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提供了支撑。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共享交换平台建成使用,涵盖了240类空间专题数据,有7个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政府内外网实现在线共享地理信息服务。

  四、抓产业培育,全市智慧产业支撑作用日渐显著

  我市注重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坚持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创建智慧城市的立足点之一,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两化”融合,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截止2011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69.7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34.9%,我市两家公司的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5家企业获得了首次国家物联网专项700万元资金补助。先行试点的高新区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和杭州湾新区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实施方案和规划完成。高新区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将划分为20个功能区块,布局10大智慧应用系统研发、生产、应用与推广及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与云服务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产业园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已引入了印度塔塔智慧教育和服务外包交付中心、比天云计算中心、曙光云计算中心等项目。杭州湾新区正在推进一批已引进的智慧家电、智慧交通设备、智慧网络配套设备、智能健康医疗等智慧产业项目落地,已引入了宁波电信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浙江数据分中心和万国数据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云计算产业园、嘉莱光子、上海奇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磁性传感器等一批智慧项目。此外,我市自世博会主题论坛及智慧城市建设启动以来,共有49个项目签约,其中签约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12个,云计算项目合作协议5个,物联网项目5个,技术合作协议7个,其中16个项目已经落户。

  五、抓合作交流,首届智博会成功举办取得实效

  2011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于9月2日-4日在宁波成功举办。共有包括1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310家企业参展,5.2万余人次参观。会上,举办了一个高峰论坛和四个热点领域分论坛,50余位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进行了对话交流,给2.5万余名参会者提供了许多新理念和新思考,也为智慧城市建设留下了丰富的智慧成果。16个总投资金额共约65亿元的智慧城市合作项目同期落户宁波,达到了促进合作的效果。通过海内外140的余名记者的宣传报道,智博会的影响力、宁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012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十二五”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为基础,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着力优化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努力提高信息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融合水平,坚持围绕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难题,推动发展模式创新。

  一是着力建设三大基础工程。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为核心,以信息资源集约采集、共建共享、有序开发为目标,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大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实现基础设施能级及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较大幅度提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加快打造光网城市。以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设施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为目标,协调推进城市光纤宽带网建设。启动光网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吸引社会滚动投资20亿元以上,全面建设接入带宽的光纤入户工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完成200多万户的光纤入户改造,光纤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家庭接入带宽跃升10倍以上,普遍达到20M,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000G以上。加快基础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政府云计算中心及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宁波智慧信用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以信息资源交换标准体系建设为支撑,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促进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提高。抓紧建设政府云计算中心一期项目,通过政府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市电子政务资源管理体系、数据交换体系、平台支撑体系和应用服务体系,实现IT资源的集约建设、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的目标。构建可供全市各部门共享和人口基础数据动态应用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市逻辑统一、物理分布的可共享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综合监管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扩充和完善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标准、服务和支撑环境,推进共享交换平台的横向与纵向应用拓展;智慧信用信息库实现全市32个部门及与县(市)区两级系统的信息交换共享。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安全协调管理体系,做好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机构向县(市)区的延伸,出台加强信息安全协调管理措施。加大对我市电子政务及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建设的指导力度。完善信息安全测评体系,共同推进全市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市信息安全容灾中心建设为重点,建设信息安全灾难恢复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数据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同时,依托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控平台,构建紧密联动的应急响应体系,提高我市信息安全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

  二是着力推进三个一批的应用示范。按照“推广应用一批、续建完善一批、新建试点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大推进力度,发挥智慧应用体系试点示范带动效应。推广应用一批。根据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实践,重点在全市各部门、各地市推广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智慧城管、社区警务E超市等模式创新、推进成熟、获得过上级部门肯定的成熟项目。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到2012年底完成全市3800个市级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接入,提高社会综合管理水平。智慧城管形成一市六区智慧城管运行大平台。续建完善一批。重点续建完善智慧健康、宁波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宁波市渔港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二期、宁波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一批试点项目。智慧健康完成智慧健康数据中心、智慧健康信息交换平台、统一用户管理和电子认证平台、卫生行政部门综合卫生管理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等相关平台建设,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肉菜流通实现全面可追溯。全市污染源监控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报警,完成全市在线监控系统监控点位350个,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宁波市渔港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完成,争取我市成为全国首个把所有渔船都将纳入救助信息系统监管的城市。新建试点一批。着力推进一批智慧教育、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新建试点项目。智慧教育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放,开展数字化教学和电子书包试点,为市民多层次多形式学习创造条件。智慧交通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工程、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和交通综合监管指挥系统建设。智慧电网全面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批智能配电网试点项目,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农电试点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光纤到户试点项目。

  三是着力推进智慧产业提升三大工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引导软件产业、物联网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逐步构建有宁波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支撑智慧城市总体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工程。以两化融合为着力点,以示范项目评选为载体树立一批两化融合标杆企业,推进实施产品智能化提升工程、数字化工厂示范工程,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2012年重点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入推广嵌入式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制造业特别是机电产品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深化骨干企业基于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和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应用,促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总集成承包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从制造业中剥离,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特色发展。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着力优化软件产业结构,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扶持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软件产业,医疗、外贸、石油化工等行业应用软件,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数据服务,网络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以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市场和电子商务,力争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行业网站总部基地、电子商务服务等方面先行试点,有所突破。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建设。出台《智慧城市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引导全市智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杭州湾新区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和国家高新区的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智慧服务业和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物流产业园等建设。

  四是着力构建三大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合作,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继续打造宁波智博会品牌。充分利用2011年智慧城市博览会成功举办的基础条件,通过创新2012年智博会活动载体,不断扩大智博会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影响度。力争引进300家左右国内外IT厂商参展,包括世界500强企业1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IT企业50家以上。充分利用“台湾宁波周”契机。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电子行业企业合作,深入推进“两岸无线城市试点”工作,吸引台湾地区IT企业参与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大力依托浙洽会平台。组织我市企业参加产业对接活动,促成一批项目的签约,拓展智慧产业的招商领域和市场空间。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庄伊岚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正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稿源: 2011-12-15 15:29:18

  (2011年12月15日)

  市经信委副主任、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穆怀友

  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六个加快”重大战略决策之一,是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争夺城市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从去年九月份宁波在国内率先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在国家、省有关领导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与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市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实践,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取得良好开局。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智慧产业与智慧应用互动良好,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智力支撑、政策体系等环境建设明显加强,社会各界对宁波创建智慧城市普遍认同。宁波城市信息化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我市已被省里列为“智慧浙江”综合试点城市,并被评为“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

  2011年,我市智慧城市创建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规划引领,全市智慧城市创建的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明确

  自我市提出开展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编制出台《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市创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十二五”期间,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407亿元,建设共30项工程87个项目,涵盖智慧物流、智慧制造等十大应用体系和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等全方位内容。在此纲要的框架下,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编制相应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和内容,落实责任主体。我市印发了《2011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工作计划》,重点就2011年度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应用体系、智慧基础设施、居民信息应用能力、保障机制等五大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今后几年我市还将通过滚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的方式,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逐年开展的重点任务。二、抓基础先行,全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三种转变

  一是基本实现通信网络向光网、宽带升级。截止今年三季度,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580G,我市固定电话用户为3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135万户。具有3G业务的用户达到110万户,同比增长175%,3G的无线宽带网络已覆盖城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88万户。城区已基本完成光纤改造,其中117万户实现光纤入户,入户率达52%,48%实现光纤到楼道。下一代广播电视逐步普及,数字电视用户数达124万户,IPTV点播用户迅速增长。二是小区驻地网由独建独用向共建共享转变。为解决通信运营商在小区及商楼内乱拉乱接、无序竞争的局面,召集三大运营商共同签订《小区驻地网通信设施共建共享协议》,实现现有通信设施共享。城区已改造完成约9万户,预计年底可完成10万户。同时,目前正加紧草拟的《小区驻地网共建共享建设标准》已列入质监局的年度计划,预计2012年2月完成,该标准将规范全市所有新建楼宇的共建共享。三是电子政务由独立的数据中心模式向泛在的云计算中心模式转变。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已完成从早期各单位各自建设应用的方式向集约式的数据中心模式转变。目前,政府数据中心已完成二期项目建设,截止今年10月,中心已承担了101家单位的408项服务,管理的服务器和网络等设备有264台,相比2010年增加了25%,在节约财政资金、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已成为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三、抓应用示范,全市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成效显现

  我市在全面统筹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定位、特色优势、信息化基础条件,紧紧围绕解决经济转型升级、城市管理服务创新、民生改善等重难点问题来谋划智慧城市重大项目。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积极稳妥推进。今年全市范围内共确定了61个智慧应用体系示范工程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探索,成效逐步显现。一是三大先行试点重点智慧应用体系项目成效明显。智慧物流建设完善了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智慧物流的功能和辐射范围;IBM智慧物流软件园区年底将建设宁波物联网智能平台、智慧物流数据中心。智慧健康保障体系一期建设方案编制完成,已经进入立项程序,华为智慧健康研究院正式落户宁波国家高新区,我市智慧健康保障试点工作规模化启动。智慧社会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全市所有村(社区)的网格划分和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开始进入系统实际操作、全面运行阶段。二是各重点领域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智慧城管已基本完成一期五大支撑体系和四大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成立,市级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智慧城管联动机制建立,市、区两级的公安、城管、街道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已经实现整合共享,中心城区主干道实现管理全覆盖。全市所有2512个行政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站任务全面完成。81890全市9个分中心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截止10月底,共接受处理各类电话求助事项累计110万多个,办结率100%,满意度99%以上,加盟企业达6706家,全年为80岁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患病老人免费安装“一键通”电话超过2万多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已基本建成宁波市管理平台,首批建设的114个流通节点与该平台成功对接、试运行。智慧旅游已建成宁波旅游公共查询系统和宁波旅游手机WAP网站,使游客能便捷获取宁波相关旅游信息和预订服务。三是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宁波市人口基础数据库项目启动,宁波市人口数据管理中心成立,将整合20多个部门的人口相关数据进行共建共享。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已完成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桥接、法人基础信息管理等系统的开发工作。宁波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与18个部门企业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涵盖宁波全市120万家经济主体、信息数量达到3600余万条,为市级各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提供了支撑。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共享交换平台建成使用,涵盖了240类空间专题数据,有7个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政府内外网实现在线共享地理信息服务。

  四、抓产业培育,全市智慧产业支撑作用日渐显著

  我市注重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坚持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创建智慧城市的立足点之一,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两化”融合,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截止2011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69.7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34.9%,我市两家公司的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5家企业获得了首次国家物联网专项700万元资金补助。先行试点的高新区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和杭州湾新区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实施方案和规划完成。高新区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将划分为20个功能区块,布局10大智慧应用系统研发、生产、应用与推广及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与云服务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产业园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已引入了印度塔塔智慧教育和服务外包交付中心、比天云计算中心、曙光云计算中心等项目。杭州湾新区正在推进一批已引进的智慧家电、智慧交通设备、智慧网络配套设备、智能健康医疗等智慧产业项目落地,已引入了宁波电信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浙江数据分中心和万国数据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云计算产业园、嘉莱光子、上海奇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磁性传感器等一批智慧项目。此外,我市自世博会主题论坛及智慧城市建设启动以来,共有49个项目签约,其中签约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12个,云计算项目合作协议5个,物联网项目5个,技术合作协议7个,其中16个项目已经落户。

  五、抓合作交流,首届智博会成功举办取得实效

  2011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于9月2日-4日在宁波成功举办。共有包括1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310家企业参展,5.2万余人次参观。会上,举办了一个高峰论坛和四个热点领域分论坛,50余位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进行了对话交流,给2.5万余名参会者提供了许多新理念和新思考,也为智慧城市建设留下了丰富的智慧成果。16个总投资金额共约65亿元的智慧城市合作项目同期落户宁波,达到了促进合作的效果。通过海内外140的余名记者的宣传报道,智博会的影响力、宁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012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十二五”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为基础,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着力优化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努力提高信息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融合水平,坚持围绕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难题,推动发展模式创新。

  一是着力建设三大基础工程。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为核心,以信息资源集约采集、共建共享、有序开发为目标,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大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实现基础设施能级及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较大幅度提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加快打造光网城市。以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设施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为目标,协调推进城市光纤宽带网建设。启动光网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吸引社会滚动投资20亿元以上,全面建设接入带宽的光纤入户工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完成200多万户的光纤入户改造,光纤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家庭接入带宽跃升10倍以上,普遍达到20M,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000G以上。加快基础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政府云计算中心及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宁波智慧信用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以信息资源交换标准体系建设为支撑,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促进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提高。抓紧建设政府云计算中心一期项目,通过政府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市电子政务资源管理体系、数据交换体系、平台支撑体系和应用服务体系,实现IT资源的集约建设、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的目标。构建可供全市各部门共享和人口基础数据动态应用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市逻辑统一、物理分布的可共享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综合监管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扩充和完善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标准、服务和支撑环境,推进共享交换平台的横向与纵向应用拓展;智慧信用信息库实现全市32个部门及与县(市)区两级系统的信息交换共享。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安全协调管理体系,做好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机构向县(市)区的延伸,出台加强信息安全协调管理措施。加大对我市电子政务及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建设的指导力度。完善信息安全测评体系,共同推进全市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市信息安全容灾中心建设为重点,建设信息安全灾难恢复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数据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同时,依托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控平台,构建紧密联动的应急响应体系,提高我市信息安全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

  二是着力推进三个一批的应用示范。按照“推广应用一批、续建完善一批、新建试点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大推进力度,发挥智慧应用体系试点示范带动效应。推广应用一批。根据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实践,重点在全市各部门、各地市推广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智慧城管、社区警务E超市等模式创新、推进成熟、获得过上级部门肯定的成熟项目。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到2012年底完成全市3800个市级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接入,提高社会综合管理水平。智慧城管形成一市六区智慧城管运行大平台。续建完善一批。重点续建完善智慧健康、宁波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宁波市渔港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二期、宁波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一批试点项目。智慧健康完成智慧健康数据中心、智慧健康信息交换平台、统一用户管理和电子认证平台、卫生行政部门综合卫生管理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等相关平台建设,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肉菜流通实现全面可追溯。全市污染源监控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报警,完成全市在线监控系统监控点位350个,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宁波市渔港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完成,争取我市成为全国首个把所有渔船都将纳入救助信息系统监管的城市。新建试点一批。着力推进一批智慧教育、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新建试点项目。智慧教育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放,开展数字化教学和电子书包试点,为市民多层次多形式学习创造条件。智慧交通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工程、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和交通综合监管指挥系统建设。智慧电网全面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批智能配电网试点项目,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农电试点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光纤到户试点项目。

  三是着力推进智慧产业提升三大工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引导软件产业、物联网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逐步构建有宁波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支撑智慧城市总体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工程。以两化融合为着力点,以示范项目评选为载体树立一批两化融合标杆企业,推进实施产品智能化提升工程、数字化工厂示范工程,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2012年重点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入推广嵌入式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制造业特别是机电产品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深化骨干企业基于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和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应用,促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总集成承包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从制造业中剥离,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特色发展。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着力优化软件产业结构,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扶持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软件产业,医疗、外贸、石油化工等行业应用软件,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数据服务,网络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以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市场和电子商务,力争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行业网站总部基地、电子商务服务等方面先行试点,有所突破。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建设。出台《智慧城市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引导全市智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杭州湾新区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和国家高新区的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智慧服务业和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物流产业园等建设。

  四是着力构建三大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合作,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继续打造宁波智博会品牌。充分利用2011年智慧城市博览会成功举办的基础条件,通过创新2012年智博会活动载体,不断扩大智博会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影响度。力争引进300家左右国内外IT厂商参展,包括世界500强企业1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IT企业50家以上。充分利用“台湾宁波周”契机。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电子行业企业合作,深入推进“两岸无线城市试点”工作,吸引台湾地区IT企业参与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大力依托浙洽会平台。组织我市企业参加产业对接活动,促成一批项目的签约,拓展智慧产业的招商领域和市场空间。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