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网 |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
市水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叶立光
一、宁波市市情水情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陆域面积9817平方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计划单列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境内有甬江流域和象山港、三门湾地区独流入海水系。甬江是宁波的母亲河,浙江省七大水系之一,由境内另外两大河流--奉化江和姚江在市中心“三江口”汇集而成,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4518平方公里,是我市人口集聚、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
宁波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境内河流众多,平原河网密布,山溪源短流急,各类河长10920多公里,海岸线长1500余公里,海岸和河口处东海强潮区,是一个洪、涝、台、旱频发的多灾地区。
二、宁波市水利现状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水利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水利建设,水利事业进入了历史上投资多、标准高、范围广、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了水利投资210亿元,为“十五”期间总投资规模的两倍,水利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是防洪减灾能力大幅提升。扩大了城市防洪工程范围,累计建成标准堤防100km;推进了流域排涝工程,甬新河全线建成,姚江东排工程、小浃江整治工程等一批流域排涝骨干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巩固提高沿海防洪御潮工程安全度,全面完成了150km海塘及配套水闸的维修加固;提高山区防洪减灾综合水平,完成了16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小流域堤防100km,屋顶山塘整治超过50座。 2006年以来,全市水利工程在麦莎、卡努等多次台风暴雨影响中发挥了巨大的抗灾减灾作用。
二是水土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面建成周公宅水库及溪下水库、双溪口水库、西溪水库、力洋水库扩容、上张水库“一大五中”水源工程,相继建成慈溪汤浦水库引水工程和引曹北线等境外引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5.3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供水能力接近27亿立方米,重要水源水质基本保持在Ⅱ~Ⅲ类,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累计围垦滩涂面积33万亩,缓解了土地瓶颈制约,围垦土地正日益成为我市重要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基地和区域发展用地。
三是服务民生能力大幅提升。全面实施“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2005—2010年全市累计解决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近200万,并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农村自来水全覆盖;着力推进了清水河道工程建设,全市累计完成清水河道整治1200km,建成105个水环境示范村,治理村庄河道3000多公里,城乡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开展了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全市新增喷微灌面积12万亩,年增农业经济效益达6000多万元;以灌区渠系改造和粮功区设施配套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农田抗灾能力明显提高。
截止2010年,全市累计建有大中型水库30座,总库容超过15亿立方米,各类水库、引水工程和大小河道形成约27亿多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修筑江堤海塘650公里,建成各类水闸1000多座,疏浚整治河道5000多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0千公顷,占耕地总面积86%,累计围垦造田面积达到60多万亩,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初步形成了具有防洪、排涝、御潮、抗旱、供水、灌溉、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三、十二五水利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是宁波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全市水利建设规划投入资金360亿元,着力构筑“五大”体系,力争到2015年,防洪防台抗旱减灾综合体系基本形成,水资源保障与管理能力达到同类城市先进水平,民生水利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形成与“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新格局。
1、构筑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防洪减灾安全体系。针对宁波大都市区框架的逐步拉大、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联动发展、协调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推进以甬江防洪工程、排涝河道工程、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措施建设和数字防汛、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基本构建“上蓄、中疏、下排、外挡”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形成“预报、预警、预案”防洪减灾非工程体系,规划内病险水库和大中型水闸隐患消除,万方以上屋顶山塘治理完成,穿镇过村重要小流域治理基本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提升我市的防洪减灾能力。到2015年,三江六岸市区防洪(潮)能力达到100年一遇,重要支流达到20年一遇;各县(市)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卫星城市及中心镇基本达到20年一遇;市区平原、余慈平原排涝能力达到10~20年一遇,重点区域达到20年一遇。
2、构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以保障供水安全,缓解土地矛盾为目标,建设完成钦寸水库、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及引水接纳体工程建设;探索大都市圈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民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成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到2015年,全面完成境外引水和区域调水蓄水工程建设,新增供水能力3.5亿立方米/年,总供水能力达到30亿立方米/年;市区原水供水能力达到260万吨/日,城镇和农村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36立方米以下;实现生活生产生态水资源统一调配。
3、构筑满足现代农业需求的水利设施配套体系。以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以节水灌溉为主的现代农业水利配套工程建设力度;区域性地推进灌区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田间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初步建成满足现代农业需求的水利设施配套体系。到2015年,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90%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中适宜建设面积65%以上,田间灌排设施全面改善,农田水利的防灾抗灾能力显著提高。
4、构筑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以打造宜居城市,建设生态乡村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有饮用水功能的重要水库水资源保护,探索和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结合区域排涝河道建设,配套生态景观,改善平原河网水生态环境;通过水资源优化调度,增加环境用水供给量,促进河道水体置换,增强河道自净能力;积极推进以集镇、中心村为重点的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强化河道保洁管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步建设符合城乡一体化及生态文明要求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到2015年,重要饮用水水库水质保持稳定向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主干河道成为城市生态景观的依托,全面治理建成区河网,重要镇区及中心村水环境得到综合治理。
5、构筑科学、高效的水利现代化管理体系。以提升水行业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核心,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扩大水文基础设施覆盖面,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成科学、高效的水利现代化管理体系。到2015年,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全面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防汛防台抗旱、水资源调配、河道管理、基础研究等相适应的监测网络、水利信息数据库和综合应用平台基本建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行业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四、1—7月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上半年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情况总体良好,1-7月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约30亿元,基本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按项目类型分,防洪治涝项目完成计划投资的45%,农田水利建设与水环境整治项目完成计划投资的25%,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完成计划投资的60%,滩涂围垦项目完际完成计划投资的50%。
1、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较好。全市安排的重点水利工程中有续建项目33项、新开工项目16项。1—7月,重点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周公宅水库、上张水库、大目涂二期围垦工程等完成竣工验收。北仑小浃江、镇海东排南线试验段、慈溪郑徐水库、奉化亭下灌区二期等20多个项目都完成计划投资的50%以上;在建的8个主要围垦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的一半。拟新开工项目中,鄞东南沿山干河东钱湖段已经开工,拟新开工项目中,鄞东南沿山干河东钱湖段已开工;其它大部分项目基本完成前期,将集中在四季度开工。
2、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一是生态河道完成145.5公里,完成计划的66%。三是喷微灌工程完成受益面积3.0万亩。四是开工建设2个镇(乡)、村水环境建设试点。完工6个村庄水环境整治。五是农民饮用水提升改造更新改造输水管网213公里,受益人口达3.9万人。六是完成12座山塘整治。七是基本完工15条小流域治理。
编辑: 庄伊岚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