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编制是立足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的良好基础,适应新的更高要求,对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上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就实现重点工作、关键环节的新突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规划。主要特色亮点有:
一是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工作的全过程,体现中央和省、市委对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最新精神,积极与市委“六个加快”重大战略部署对接,突出解决宁波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规划研究宁波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使《规划》充分体现鲜明的时代要求和宁波特色。二是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新目标。《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新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是我市“文化大市”建设到一定阶段的延续,是对《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目标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今后我市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体现出与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新部署的高度统一,也反映出今后推动我市文化建设的决心和动力。三是突出了项目带动的新战略。《规划》提出要强化项目带动战略,注重项目、空间落地,形成了“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发展“1235”工程,充分发挥重点园区、项目、品牌、企业的示范、引领、辐射和集聚作用,把今后五年的文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投资总量看,文化发展“1235”工程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应该说史无前例,如果全部建成,将真正推动我市文化跨越式发展。四是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新思维。《规划》自起草开始就始终把创新精神体现其中,推动文化跨越式发展,贵在创新、难在创新、关键在创新,创新的要义在于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理念、内容和机制的创新。因此在《规划》中提出了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并在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发展文化产业及政策保障上都提出了有一定创新性及开拓性的新举措,对推动今后文化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我市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六大战略”是指哪六个方面?“十二五”时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上有哪些具体部署?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正平:宁波市文化建设六大战略是2008年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主要内容为: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公共文化惠民、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升级、文化人才支撑、文化创新推动等“六大战略”,努力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市文广新闻出版局郦宝夫副局长:《规划》提出,要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文化育民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品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主要做好:一是实施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计划,建成宁波文化广场、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十里红妆博物馆,改建宁波市艺术剧院(凤凰剧场),完成天一阁博物馆陈列改造、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整体提升工程,加快改造和建设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项目,积极推进“三江六岸”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三江口核心区品质,“十二五”期间标志性文化设施投资超过65亿元。二是完善“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建设,加快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做到功能布局和设备配套齐全。力争到“十二五”末,所有县(市)区建成省级以上文化先进县,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所有县级及县以上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基层文化宫覆盖率达到90%。三是积极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全民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做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工作,大力推广“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运作模式,实施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工程。四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文化展演、汇演活动,组织开展“万场电影千场戏”、“全民读书月”和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电影节、社区文化艺术节、音乐舞蹈节等文化活动,组织城乡之间的“文化走亲”活动,重点培育100个活动特色项目和10个以上重点文化活动品牌。
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内容,《规划》也作了专门的部署。我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规划》对“十二五”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全面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推进文物保护和名城保护,开展近现代城市基本设施、工业遗产、名人故居、涉台文物等专题性文物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到2015年,全市各级文保单位(点)达到1800处,博物馆、纪念馆、对外开放的文化遗产场所总数达150个。二是要把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统一起来。《规划》提出要正确处理保护、传承、利用、发展的关系,鼓励具有市场前景的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三是要通过重点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实施月湖西区、南塘河、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程,抢救保护莲桥街、秀水街等历史地段重要文物建筑和特色传统民居群。建设以上林湖越窑遗址为中心的越窑青瓷展陈、保护体系,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考古、水下考古调查及河姆渡遗址保护和象山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工作。
四、问:《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改委作为规划和项目的管理协调部门,如何有效组织《规划》的实施?如何支持和推动“1235”工程的建设。
市发改委任建成副主任:“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是“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宁波文化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我市文化发展和安排重大项目建设的基本依据。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力求规划在内容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上相统一,明确提出文化发展“1235”工程,作为规划的实施抓手。下一步在《规划》实施上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加强与宁波市“十二五”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纲要和“六个加快”行动计划的衔接。二是分解目标和任务,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将规划落实到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之中,确保文化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三是要加大规划实施的协调、监督、管理,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规划中期要开展中期评估,对规划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规划》的相关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四是要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规划的执行和实施,规划中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的强制力与约束力。
作为项目管理部门,支持和推动文化发展“1235”工程建设,推动文化跨越式发展,我们义不容辞。我设想要做好几件事:一是按照“有空间、有规模、有基础、有前景”的要求,推进一批具有集聚效应的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成为文化产业集聚和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的主要载体;二是按照“有主体、有规模、有效益、有带动”的要求,实施好一批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激发产业发展动力;三是按照“有实力、有影响力、有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代表和区域代表意义的优势企业,鼓励通过上市、重组、兼并等途径,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争取能实现6-8家文化企业上市的目标;四是按照“有影响、有规模、有特色、有实效”的要求,扶持一批精品文化会展活动,成为文化产业展示、宣传和交易的重要平台。同时我也建议要建立文化发展“1235”工程对口联系制度、联络员会议制度、进展情况定期上报制度,全面、动态、准确掌握工程的实施情况。
编辑: 庄伊岚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