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网 |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韩小寅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在红船诞生并起航,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90年里,宁波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留下了深刻的宁波印迹。这些深深打上宁波人民生活与创造“本土”烙印的宁波印迹,是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的一个缩影。
90载艰苦卓绝,90载光荣辉煌。32000多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日子,在宁波留下了多少难忘的印迹。前些时候,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市档案局联合开展了“建党90周年以来宁波最有影响的党史事件和先进人物”的评选活动,提出党史事件和先进人物备选名单各60个,并在媒体上公布了。今天,我按时期选取宁波地方党史中有特色的10件大事要事,以此来简单描述这90年宁波党史的发展轨迹。
印迹一:1925年初,宁波建立地方党组织。1925年二三月间,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根据党的四大关于建立和加强党组织的决定精神,成立中共宁波支部,共有党员周天僇、许汉城、杨眉山、谢传茂、石德濂(石愈白)5人,周天僇任书记。同年8月,中共宁波支部改为中共宁波独立支部,9月底,扩建为中共宁波支部联合干事会。1926年1月中旬,中共上海区委派徐梅坤来宁波组建中共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同时调原中共杭州独立支部书记华林(华挺生)来宁波任职。1月17日,召开中共宁波全地方第一次大会,中共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会议选举产生地委领导机构和地委委员,华林任书记。
印迹二: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落实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陆续派来浙东包括谭启龙在内的一批批干部,担任了浙东党政军各级领导职务。1942年7月28日,以谭启龙为书记的中共浙东区委成立,统一领导浙东抗日斗争,为根据地创建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同年8月,以何克希为司令的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对浙东部队实行统一领导。浙东敌后军民在浙东区党委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以四明山为中心,包括三北、四明、金萧、淞沪的浙东抗日根据地。她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个根据地之一。
印迹三:1949年5月,宁波解放。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之后,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22军和第21军第61师奉命进军浙东。5月22日上午,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与22军65师先头部队193团,在姚南筀竹岭胜利会师。5月23日、24日,余姚、慈溪解放。5月25日拂晓,由灵桥进入市中心的65师195团,与从西郊进入市中心的64师190团胜利会师,宁波(鄞县)解放。同日,21军61师攻占奉化县城,奉化解放。次日,22军66师进占镇海城关,镇海解放。同年7月初,人民解放军发起宁象战役,5日、8日,宁海、象山先后解放。翌年5月17日、19日,定海县城和舟山群岛(当时均属宁波地区)解放。至此,宁波地区全部解放。宁波解放后,各级党政组织陆续建立,为宁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打下基础。
印迹四:1956年,宁波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开始了实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11月16至23日,中共宁波市委召开第五次党代表会议,学习贯彻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传达报告。11月26日,宁波市委制定《关于对私营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方案》,正式开始了宁波市的“一化三改造”。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1954年7月,宁波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宁波的确立。至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宁波建立起来。
印迹五:1960年3月,毛泽东视察宁波,称“宁波是个英雄的城市”。1960年3月14日,毛泽东在金华视察,随后乘专列到杭州,召集华东地区6省1市的省(市)委第一书记在专列上开会。3月15日,列车向宁波方向行进,傍晚抵达宁波市郊庄桥。3月16日会议结束时,毛泽东提出要看看宁波市容。当天下午6时许,毛泽东在宁波火车南站下了专列,亲切接见了宁波地、市委领导和驻军代表,然后乘车巡视市容。经共青路过陆殿桥,到镇明路转入中山西路、中山东路到东门口,向南从江厦街直到灵桥边,再回灵桥路、长春路返回火车南站。毛泽东视察宁波市容后说:“宁波是个英雄的城市,总算到了五口通商的地方了。”
印迹六:1974年底,“四大工程”相继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先后开工建设。“四大工程”,是指依托宁波港区位优势,国家和浙江集中在镇海县(现分为镇海、北仑两区)兴建的宁波港、浙江炼油厂、镇海发电厂和镇海清水浦渔业基地等4个大中型工程,基建总投资达8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浙江首次以宁波为中心开展大规模建设的开端。“四大工程”建设,带动了宁波滨海炼油、化工、发电、造纸、钢铁和修造船等六大临港产业群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特别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是改革开放后浙江和宁波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石之一。
印迹七:1979年,宁波港对外开放,宁波对外开放启航。1978年2月和9月,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根据新建宁波港镇海港区和扩建宁波港三区的进展情况,浙江省先后两次打报告给国务院,建议批准宁波港于当年下半年正式对外开放。1978年12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关于开放宁波港的报告,要求浙江省抓紧推进对外开放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明确待准备工作就绪后,由浙江省确定开放日期,并告交通部对外公布。在宁波海关、商检、边防、港务监督、外运、船货代理、保险等涉外管理和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后,次年5月16日,浙江省确定宁波港1979年6月1日对外开放。
印迹八:邓小平发出“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与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们共进午餐时,关切地询问了沿海14个城市开放的情况,其中特别问到“宁波怎么样?”在听取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的简要汇报后,邓小平指示:宁波的民航机场问题要解决;要派卢绪章同志去宁波,帮助搞好对外开放工作;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同意宁波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8月27日至28日,谷牧在杭州听取宁波、温州两市对外开放工作汇报时,传达了邓小平8月1日北戴河谈话中对宁波开放工作的重要指示。邓小平的这一指示极大地鼓舞了海内外宁波人,成为宁波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对宁波经济的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印迹九:2008年5月1日,经历了10年论证、5年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实现试通车。这座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以其2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9大系列自主核心技术、5项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不但使宁波从长三角交通末梢一跃成为海陆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还改变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格局,使长三角地区的15个城市群的空间距离更加接近,从而催生一个国际级都市圈的加速形成。
印迹十:宁波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世纪90年代,宁波提出创建港城文明。2005年10月,在全国首次文明城市(区)评选中,宁波从116个参评城市中胜出,与全国其他9个城市和3个城区一起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区)。2008年下半年,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推荐评选工作全面开始,包括宁波在内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参加了复评。复评城市与申报新城市是同样的测评标准、考核办法、检查程序和工作要求。面对挑战,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富民”、“育民”、“惠民”、“便民”、“健民”、“安民”等六大民生工程,进一步优化全市的人居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市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09年1月20日,宁波再度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党史传千秋,光辉照明州。中国共产党在宁波90年的历史,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五彩斑斓,丰富厚重,既书写着英勇,又记录了艰辛;既放射着光芒,也不失悲壮。重温党的历史,我们一定要抓住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的基本内涵。以上10件事,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宁波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