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波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主要背景
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国际国内关注的热点,是各个城市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机遇,推动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的必然趋势。新加坡、台湾等地分别提出了建设“智慧国2015”、“智慧台湾”的计划并加快推进。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在宁波成功举办,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中外嘉宾汇聚宁波,共同探讨城市信息化发展走向——智慧城市。宁波市抓住论坛成功举办的契机,依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领先等优势,研究出台了《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在《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列入全市“六个加快”重大战略。
宁波建设智慧城市战略决策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中央新闻联播作了报道,各大媒体都作了宣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等国内一些权威专家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都给予了积极评价。赵书记、吕省长对宁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作了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二、宁波创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城市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工程,智慧城市应用商业模式创建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能力,为建成智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任务
1、大力推进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应用体系建设。争取到2015年,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和智慧社会管理三大应用体系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物流节点城市行列,全市80%的规上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业务网络化,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港口物流领域普遍应用,集装箱智能化应用达到100%。网上就诊预约、网上诊疗信息查询、网上医疗咨询、远程医疗等服务更加普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共享基本实现。
2、大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建设。推进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到2015年,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50%以上规上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1420亿元,年均增长17%,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园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3、大力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深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感知化建设等五项工作。争取到2015年,先进的信息网络基本形成。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6%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线广电网络基本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比较完备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市和各县(市)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城市能源、给排水、交通、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感知化建设取得进展。
4、大力推进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重点是推进智慧城市知识普及化、信息服务均等化、公共场所上网环境建设等工作。争取到2015年,公众获取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和就业创业等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左右,走在浙江省前列。
三、我市创建智慧城市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并且受体制和机制方面问题的制约,推进难度大。我们着力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加强组织领导上下功夫。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宁波市建设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各县(市)区、各部门也都加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二是利用各种媒体对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进行广泛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战略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三是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能力,筹备举办全市县局级领导干部“六个加快”战略专题培训班。
(二)编制规划,顶层设计
继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和作出“六个加快”战略决策之后,从今年初开始,我们就抽调专人编制《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目前,《行动纲要》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的审议。
(三)汇聚智慧,共同谋划
为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决策科学性,我们注重强化智慧城市建设智力支撑。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研究院,相关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任委员会主任;搭建了与国内外知名IT咨询服务机构合作的平台。同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共同谋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四)政策扶持,多元投入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智慧城市建设各项扶持政策。其中,我市已经明确每年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财政资金不少于10个亿,其中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扶持资金不少于5个亿。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专业投资公司,争取带动更多的社会投入。
(五)建章立制,标准先行
宁波历来高度重视标准及相关法规制订工作,已经出台了《宁波市信息化条例》、《宁波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等规范,以及第四方物流标准体系、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等标准。当前,我们正在加紧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另外,根据《行动纲要》总体部署,我们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在电子商务、公共卫生、现代物流、电子口岸、金融电子化、道路交通管理、城市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并适时开展立法和标准化工作。
(六)双轮驱动,储备人才
“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引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各类拔尖人才100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500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0人以上,柔性引进外国专家(海外工程师)2000人以上。培养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高层次领导人才、高层次复合型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4000名;培养企业家人才200名、信息产业和重点企业紧缺人才5000名、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化涉外人才2000名以上。
(七)搭建平台,促进合作
我们正在着力推进两个交流合作平台,一个是两岸无线城市试点项目,该项目是由国家发改委、国台办、国家工信部联合实施的,仅在宁波和成都两个城市进行试点。依托这一平台,可以充分借鉴台湾方面在无线城市建设领域的优势资源和成熟经验,更好地推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今年4月中旬,我市专门组团赴台进行交流考察活动,实地全面考察学习了台湾无线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达成较多共识,确定了一批先行合作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另一个平台是中国(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该博览会是由工信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七家单位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首届博览会计划在今年9月2日到4日在宁波举办。通过这两个平台,我们正在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IT企业共同参与到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八)试点示范,务实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涉及面广,各种制约因素多。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试点先行,选择一些条件比较成熟、与民生和城市发展关系紧密、需求比较迫切的领域进行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目前,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三网融合”、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试点进展比较顺利。
(九)检查考核,抓好落实
加快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着力在市、县两级加快形成智慧城市建设有人决策、有人协调、有人落实、有人督查的工作机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稳步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如推进机制、模式还没有很好形成;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知度不够;领导干部知识能力与推进智慧城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加强协调督促
围绕贯彻落实《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抓紧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职责分工,明确进度要求,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指导协调、督促落实、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和推进体系,研究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加强咨询指导
充分发挥市智慧城市建设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机构在智慧城市发展规划、重点应用体系建设、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制定等重大问题方面的研究和指导作用,为智慧城市建设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三)推动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活动,精心组织筹办好“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
(四)强化管理考核
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统筹管理机制,以科学管理提高项目建设效益。抓紧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对智慧城市建设进展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加大目标责任考核力度,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和年度计划的有效落实。
(五)优化发展环境
创新政府资金扶持机制,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建设、智慧型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培养、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关心、支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