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宁波国家高新区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稿源:   2011-05-25 15:10:09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国家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高新区的标准和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六个加快”,深入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以建设“三区一城”、打造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加快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动科技新城建设,强化辐射引领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高新区发展之路。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宁波高新区始建于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与宁波市政府共建,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具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当于县级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是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2007年1月,宁波高新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1997年以来国务院同意批准升级的首家国家高新区。2009年6月,被科技部列入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试点行列,成为当时全省唯一一家、全国仅有的10家试点园区之一。

  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高新区要成为宁波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高新产业的示范区、和谐发展的科技新城(“三区一城”)的功能定位,以及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是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200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改写了高新区的历史,奠定了高新区在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地位;2009年又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行列,成功创建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发展平台跃上新的台阶。

  二是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作,引进了我市规模最大的科研机构——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引进共建了浙大软件学院、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与中石化合作,引进了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基本建成总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45亿元的全国惟一的专业性园区——宁波研发园,研发园成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和“中提升”战略十大区块之一。推进成立了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宁波创新港,和全市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投资广场。积极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在与保税区开展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又成功设立高新区江北园、余姚园,加快推动科研机构在全市开展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水平。

  三是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以研发园、软件园、留创园和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等“三园三器”为重点的创新创业载体,构建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成效显著的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全区孵化器加速器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创业企业1200余家,奠定了在全市创业孵化工作中的龙头地位。成功举办九届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创业品牌赛事,树立了“创业在宁波”的品牌。

  四是高新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确立了以新能源与节能、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科技型企业总部、软件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3+3”产业发展方向;建成了国家火炬计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绿色能源与照明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材料分基地等三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了60家亿元企业、7家10亿元企业、1家100亿元企业;全面参与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智慧城市“两大区域、两大系统”试点,成功引进IBM在中国大陆的第四个研发基地——IBM智慧物流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软件企业总数、产值、从业人员数均占全市首位;集聚国内知名检测认证服务机构30余家,已形成全市检测认证产业的高地。

  五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主要经济指标与“十五”相比基本实现翻两番,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增速连续多年处于各县(市)区和功能区前列。

  六是科技新城建设加快推进。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每年房屋开竣工面积均保持在100万平方米以上,一批市、区重点项目全面实施,一批基础骨干路网全面打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都市经济快速发展,高新区已从原来的“郊区”变为与中心城区完全接轨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

  七是实施了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建成近百万平方米的高品质拆迁安置房,花大力气建设了高新区实验学校、外国语学校、信懋学校以及高新区第一、第二幼儿园,总投入达5亿多元。市区共建的总投资达7亿元的三甲医院——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开工建设。调整优化了一批公交线路,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生活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八是和谐高新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连续两年在全市功能区中名列第一,市级以上文明社区创建率达50%;企业和谐程度明显提升,我区2010年被评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工业园区。

  三、下一步发展构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开展“三思三创”主题实践活动,全面配套对接市委“六个加快”行动纲要,以建设“三区一城”、打造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总目标,以“创新驱动、重点培育、内涵发展、辐射引领”为总要求,全面启动实施“333”行动计划,全面拉开新一轮大发展的框架,力争为“十二五”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筑牢基础,形成推动高新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态势和崭新格局。

  下一步,宁波国家高新区将重点建设三大基地,打造宁波高端产业发展的支撑极,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一是打造以新能源、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宁波高新区规划建设若干个专业产业园,到“十二五”末建成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力争新能源等三大产业实现总产值600亿元。二是打造以研发推广应用基地、IBM智慧物流产业园为主体的研发创新基地。宁波高新区将加快引进一批智慧城市载体和服务平台,打造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的研发推广应用基地;同时全面推进IBM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到2012年完成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建成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智慧物流产业园,形成总营业额超150亿元的规模,为宁波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智力支撑。三是打造以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新媒体、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到“十二五”末,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建成占地约3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重点集聚金融服务、动漫影视以及衍生品生产等企业,打造极具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平台。

  同时,宁波高新区还将提升三大品牌,继续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加快提升研发园、软件园、创业园三大品牌影响力,强化人才保障工作,真正发挥园区强大的创新溢出功能,增强对宁波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带动效应。一是提升宁波研发园的辐射引领功能。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对研发园目标再定位,加快整合研发资源,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创新创业,形成以宁波研发园为核心、以大院大所为重要依托的研发创新体系,到“十二五”末全面建成“两基地一中心”:再集聚由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领衔的行业技术研究院、由创新龙头企业组建的企业技术研究院20家以上,研发机构总量突破300家,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研发基地;再集聚国际著名、国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50家以上,各类检测认证机构突破150家,建成国内领先的检测认证基地;宁波创新港举办各类科技活动1000次,宁波投资广场集聚各类投融资机构突破100家、向宁波市转移技术成果2000项,建成国内知名的创新服务中心。二是做大做强宁波软件园。“十二五”期间,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建设宁波软件园二期、三期,5年内建成软件园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集聚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1500家以上,其中国际IT企业500强、国内软件企业100强、信息服务外包100强企业达到1/3以上,园区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300亿元。通过5年努力,把宁波软件园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三是打造创业园新格局。宁波高新区将进一步拓展创业孵化空间,规划建设宁波创业中心二期、加速器二期,力争5年内新建孵化器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快创业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力争5年内孵化创业企业2000家以上,其中新增海外人才创业企业500家以上,培育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科技型企业50家以上,培育创业企业1000家以上;办好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发明创新大赛、电子服务设计创意大赛,进一步扩大“三创共进”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宁波孵化器协会会长单位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带动宁波市创业孵化工作加快发展。四是强化人才保障工作。全面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形成人才政策特优、人才机制特活、创新型人才特集中的“人才特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其中创新型人才达到2.5万人以上;全面创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深入实施引进海外人才工程计划,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才1000人以上,把宁波高新区打造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集散港。

  此外,宁波高新区还将加快旧村改造、新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三大步伐,打造宁波新一轮城市大发展的先行区。通过上述“333”行动计划的实施,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到“十二五”末,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建成“三区一城”和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成为最能凸显宁波创新型城市水平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形象的展示平台。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国家高新区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稿源: 2011-05-25 15:10:09

  宁波国家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高新区的标准和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六个加快”,深入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以建设“三区一城”、打造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加快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动科技新城建设,强化辐射引领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高新区发展之路。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宁波高新区始建于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与宁波市政府共建,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具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当于县级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是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2007年1月,宁波高新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1997年以来国务院同意批准升级的首家国家高新区。2009年6月,被科技部列入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试点行列,成为当时全省唯一一家、全国仅有的10家试点园区之一。

  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高新区要成为宁波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高新产业的示范区、和谐发展的科技新城(“三区一城”)的功能定位,以及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是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200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改写了高新区的历史,奠定了高新区在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地位;2009年又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行列,成功创建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发展平台跃上新的台阶。

  二是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作,引进了我市规模最大的科研机构——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引进共建了浙大软件学院、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与中石化合作,引进了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基本建成总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45亿元的全国惟一的专业性园区——宁波研发园,研发园成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和“中提升”战略十大区块之一。推进成立了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宁波创新港,和全市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投资广场。积极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在与保税区开展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又成功设立高新区江北园、余姚园,加快推动科研机构在全市开展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水平。

  三是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以研发园、软件园、留创园和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等“三园三器”为重点的创新创业载体,构建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成效显著的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全区孵化器加速器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创业企业1200余家,奠定了在全市创业孵化工作中的龙头地位。成功举办九届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创业品牌赛事,树立了“创业在宁波”的品牌。

  四是高新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确立了以新能源与节能、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科技型企业总部、软件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3+3”产业发展方向;建成了国家火炬计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绿色能源与照明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材料分基地等三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了60家亿元企业、7家10亿元企业、1家100亿元企业;全面参与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智慧城市“两大区域、两大系统”试点,成功引进IBM在中国大陆的第四个研发基地——IBM智慧物流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软件企业总数、产值、从业人员数均占全市首位;集聚国内知名检测认证服务机构30余家,已形成全市检测认证产业的高地。

  五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主要经济指标与“十五”相比基本实现翻两番,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增速连续多年处于各县(市)区和功能区前列。

  六是科技新城建设加快推进。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每年房屋开竣工面积均保持在100万平方米以上,一批市、区重点项目全面实施,一批基础骨干路网全面打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都市经济快速发展,高新区已从原来的“郊区”变为与中心城区完全接轨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

  七是实施了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建成近百万平方米的高品质拆迁安置房,花大力气建设了高新区实验学校、外国语学校、信懋学校以及高新区第一、第二幼儿园,总投入达5亿多元。市区共建的总投资达7亿元的三甲医院——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开工建设。调整优化了一批公交线路,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生活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八是和谐高新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连续两年在全市功能区中名列第一,市级以上文明社区创建率达50%;企业和谐程度明显提升,我区2010年被评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工业园区。

  三、下一步发展构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开展“三思三创”主题实践活动,全面配套对接市委“六个加快”行动纲要,以建设“三区一城”、打造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总目标,以“创新驱动、重点培育、内涵发展、辐射引领”为总要求,全面启动实施“333”行动计划,全面拉开新一轮大发展的框架,力争为“十二五”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筑牢基础,形成推动高新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态势和崭新格局。

  下一步,宁波国家高新区将重点建设三大基地,打造宁波高端产业发展的支撑极,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一是打造以新能源、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宁波高新区规划建设若干个专业产业园,到“十二五”末建成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力争新能源等三大产业实现总产值600亿元。二是打造以研发推广应用基地、IBM智慧物流产业园为主体的研发创新基地。宁波高新区将加快引进一批智慧城市载体和服务平台,打造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的研发推广应用基地;同时全面推进IBM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到2012年完成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建成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智慧物流产业园,形成总营业额超150亿元的规模,为宁波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智力支撑。三是打造以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新媒体、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到“十二五”末,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建成占地约3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重点集聚金融服务、动漫影视以及衍生品生产等企业,打造极具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平台。

  同时,宁波高新区还将提升三大品牌,继续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加快提升研发园、软件园、创业园三大品牌影响力,强化人才保障工作,真正发挥园区强大的创新溢出功能,增强对宁波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带动效应。一是提升宁波研发园的辐射引领功能。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对研发园目标再定位,加快整合研发资源,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创新创业,形成以宁波研发园为核心、以大院大所为重要依托的研发创新体系,到“十二五”末全面建成“两基地一中心”:再集聚由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领衔的行业技术研究院、由创新龙头企业组建的企业技术研究院20家以上,研发机构总量突破300家,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研发基地;再集聚国际著名、国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50家以上,各类检测认证机构突破150家,建成国内领先的检测认证基地;宁波创新港举办各类科技活动1000次,宁波投资广场集聚各类投融资机构突破100家、向宁波市转移技术成果2000项,建成国内知名的创新服务中心。二是做大做强宁波软件园。“十二五”期间,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建设宁波软件园二期、三期,5年内建成软件园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集聚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1500家以上,其中国际IT企业500强、国内软件企业100强、信息服务外包100强企业达到1/3以上,园区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300亿元。通过5年努力,把宁波软件园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三是打造创业园新格局。宁波高新区将进一步拓展创业孵化空间,规划建设宁波创业中心二期、加速器二期,力争5年内新建孵化器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快创业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力争5年内孵化创业企业2000家以上,其中新增海外人才创业企业500家以上,培育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科技型企业50家以上,培育创业企业1000家以上;办好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发明创新大赛、电子服务设计创意大赛,进一步扩大“三创共进”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宁波孵化器协会会长单位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带动宁波市创业孵化工作加快发展。四是强化人才保障工作。全面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形成人才政策特优、人才机制特活、创新型人才特集中的“人才特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其中创新型人才达到2.5万人以上;全面创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深入实施引进海外人才工程计划,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才1000人以上,把宁波高新区打造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集散港。

  此外,宁波高新区还将加快旧村改造、新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三大步伐,打造宁波新一轮城市大发展的先行区。通过上述“333”行动计划的实施,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到“十二五”末,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建成“三区一城”和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成为最能凸显宁波创新型城市水平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形象的展示平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