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宁波着力推进“六个加快” 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稿源:   2011-05-25 15:10:09报料热线:81850000

  “十二五”开局之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宁波再次唱响解放思想的主旋律,在全面总结“十一五”以来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提出着力推进“六个加快”发展战略,即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

  一、加快打造国际强港,推动“海上宁波”建设

  港口是宁波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宁波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抓住我省建设“海上浙江”的重大机遇,率先推进港口转型发展,积极拓展港口功能和临港经济业态,实现由大港向强港的转变,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一是建设综合性国际枢纽港。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的要求,积极推进液体化工、塑料、煤炭、高档消费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完善海陆空联动的集疏运网络,强化口岸、金融、信息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宁波港由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的战略性转变。二是深化港航战略合作。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步伐,积极推动全省港口联盟建设,扩大与周边地区的港口合作,增强港口辐射能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围绕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要求,推进港口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加强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培育,积极拓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业务,着力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进口分拨等新型物流业态。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布局的规划和引导,强化海洋开发科技支撑,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二、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

  建设现代化都市区是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加快推进城市形态创新和功能创新,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宁波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和服务作用。空间布局方面:在规划和形成主体功能区基础上,调整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构筑“一核两翼多节点”的组团型、网络化现代都市格局。以“三江六岸”、新城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卫星城和中心镇建设,积极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为小城市,构建支撑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管理方面: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财政资金投入,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深化城市综合执法,强化城市交通管理,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好城市交通拥堵、“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市容秩序差等问题,促进发展环境的优化。基础设施方面:继续加快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对接,全面提升支撑发展的保障能力。新农村建设方面:围绕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目标,完善村庄布局,加快中心村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三、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二五”时期,宁波要从六方面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构筑区域性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把宁波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二是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改造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再创特色产业新优势。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形成若干个千亿元级的战略新兴产业。做优做强临港工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型临港工业基地。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会展、电子商务、体育健身、家政服务、旅游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模式升级和产品创新。四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以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五是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区整合,建设新基地,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促进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六是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把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作为促进产业升级、能级提升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加以推进,努力建设区域性企业总部中心。

  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争创发展新优势

  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转型提升的新支点和新动力,是宁波市争创新一轮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也是事关民生改善的一项实事工程。 “十二五”期间,宁波要大力发展智慧贸易,加快智慧型专业市场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广泛应用,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完善物流标准体系,推广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创新物流服务方式。大力发展智慧健康保障系统,完善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加强软件研发创新,强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五、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促进能源资源集约利用。全面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力推进节水节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二是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发展。加快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开发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三是加强生态环境涵养保护。进一步增强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加强生态敏感区域环境保护,建设森林城市。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强化城乡水环境治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废气废物整治,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四是健全生态文明支撑体系。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环保投融资机制,构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应对公共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能力建设,加快建立生态安全监测系统、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和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系统。

  六、加快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市民幸福感

  提升生活品质,让全市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利益关系及公共需求将发生深刻变化。宁波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这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一是创新就业促进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健全覆盖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二是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城乡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各类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四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人口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五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弘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六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基层管理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平安宁波”建设和基层和谐促进工程,扎实做好各类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工作,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着力推进“六个加快” 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稿源: 2011-05-25 15:10:09

  “十二五”开局之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宁波再次唱响解放思想的主旋律,在全面总结“十一五”以来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提出着力推进“六个加快”发展战略,即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

  一、加快打造国际强港,推动“海上宁波”建设

  港口是宁波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宁波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抓住我省建设“海上浙江”的重大机遇,率先推进港口转型发展,积极拓展港口功能和临港经济业态,实现由大港向强港的转变,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一是建设综合性国际枢纽港。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的要求,积极推进液体化工、塑料、煤炭、高档消费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完善海陆空联动的集疏运网络,强化口岸、金融、信息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宁波港由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的战略性转变。二是深化港航战略合作。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步伐,积极推动全省港口联盟建设,扩大与周边地区的港口合作,增强港口辐射能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围绕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要求,推进港口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加强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培育,积极拓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业务,着力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进口分拨等新型物流业态。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布局的规划和引导,强化海洋开发科技支撑,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二、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

  建设现代化都市区是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加快推进城市形态创新和功能创新,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宁波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和服务作用。空间布局方面:在规划和形成主体功能区基础上,调整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构筑“一核两翼多节点”的组团型、网络化现代都市格局。以“三江六岸”、新城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卫星城和中心镇建设,积极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为小城市,构建支撑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管理方面: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财政资金投入,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深化城市综合执法,强化城市交通管理,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好城市交通拥堵、“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市容秩序差等问题,促进发展环境的优化。基础设施方面:继续加快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对接,全面提升支撑发展的保障能力。新农村建设方面:围绕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目标,完善村庄布局,加快中心村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三、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二五”时期,宁波要从六方面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构筑区域性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把宁波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二是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改造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再创特色产业新优势。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形成若干个千亿元级的战略新兴产业。做优做强临港工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型临港工业基地。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会展、电子商务、体育健身、家政服务、旅游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模式升级和产品创新。四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以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五是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区整合,建设新基地,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促进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六是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把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作为促进产业升级、能级提升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加以推进,努力建设区域性企业总部中心。

  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争创发展新优势

  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转型提升的新支点和新动力,是宁波市争创新一轮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也是事关民生改善的一项实事工程。 “十二五”期间,宁波要大力发展智慧贸易,加快智慧型专业市场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广泛应用,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完善物流标准体系,推广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创新物流服务方式。大力发展智慧健康保障系统,完善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加强软件研发创新,强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五、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促进能源资源集约利用。全面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力推进节水节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二是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发展。加快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开发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三是加强生态环境涵养保护。进一步增强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加强生态敏感区域环境保护,建设森林城市。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强化城乡水环境治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废气废物整治,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四是健全生态文明支撑体系。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环保投融资机制,构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应对公共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能力建设,加快建立生态安全监测系统、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和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系统。

  六、加快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市民幸福感

  提升生活品质,让全市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利益关系及公共需求将发生深刻变化。宁波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这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一是创新就业促进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健全覆盖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二是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城乡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各类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四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人口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五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弘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六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基层管理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平安宁波”建设和基层和谐促进工程,扎实做好各类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工作,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