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形成背景等情况通报
稿源:   2010-12-09 16:52:00报料热线:81850000

  问:《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新型城市化要力争新突破,城市辐射带动和高端要素集聚功能显著提升。这是鼓舞人心的重大目标。请问宁波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功能和品位?

  答:城市功能决定城市发展的水平。从“城”“市”两字看,人口集聚为“城”,要素流通为“市”,因此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在于通过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城市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人才、知识、技术、资本、信息、金融等高端要素的集聚,从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新型城市化的“新”,一言以蔽之,就是“新”在城市发展的路径,比如不走“摊大饼”的老路,防止“城市病”的发展,坚持空间集约、功能集成、要素集聚,等等。

  从我市城市化发展实际看,“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八大功能、十大区块”建设,城市战略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路四桥”即将全面竣工,轨道一号线一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轨道二号线一期工程将于明年开工建设,2009年宁波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1421公里,比2005年增长了38.36%;过江桥梁总里程达到7.7公里,比2005年增长了32.76%),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功能初步形成,和义大道滨江休闲购物中心和宁波书城、月湖盛园等建成开业,梅山保税港区首期正式封关运作,镇海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开始运营,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2009年宁波市区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50.35%,比2005年增加了6.75个百分点)。同时也要看到,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有差距,对人才、知识、技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还不够强。

  “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现代化都市区的内外部条件十分有利。从外部环境看,国家积极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加快推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省里明确提出要加快构筑宁波现代化都市区、带动周边县市一体化发展,这将更好地推进宁波建设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从自身条件看,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后是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黄金时期,尤其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全面推进将深刻影响和改变城市的空间形态,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必将是宁波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因此,市委《建议》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大任务作出了明确部署,重点是优化都市区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上,根据上位规划、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核两翼多节点”(以中心城六区为核心、以北部余慈组团和南部奉化宁海象山组团为两翼、以卫星城和中心镇为节点)的网络型都市区空间布局。在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上,提出要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布局,理顺城市开发建设体制,提高中心城区的整体发展水平;立足现有城市功能区块建设,强调要统筹推进“三江六岸”开发,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着眼拓展城市战略空间,提出要加快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加强余姚、慈溪联动发展,加快建设象山港生态型经济港湾。在加强城市管理上,城市管理是宁波的“短腿”,因此《建议》对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进行了重点阐述,提出要从树立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城市管理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高“数字城管”能力,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交通管理等,切实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提出了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以及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战略举措。当前,交通基础设施是制约宁波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提升和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瓶颈因素。老百姓对城区日益加剧的交通拥挤问题反映十分强烈。为此,《建议》着重围绕缓解城区交通瓶颈,提出要加快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建成“三纵两横”中心城区快速路网,推进主次干道和跨江通道建设,建成运营轨道交通一号线,基本建成轨道交通二号线,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后续线路开工建设;围绕加强对外交通联系,建成杭甬客运专线,规划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和甬金铁路,实施机场扩建改造,等等。

  问:宁波是海洋大市,不仅拥有国际著名的港口,而且拥有十分广阔的海域。发展海洋经济对于宁波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请问市委《建议》对“十二五”时期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哪些部署?

  答:正如这位记者所说,宁波的海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常说,宁波是资源小市,这是就水、地、矿产资源等方面而言的。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东方、放眼蔚蓝的大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相当于宁波陆地面积的辽阔海洋。我们陆地面积981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有9758平方公里。依托海洋,宁波拥有占浙江30%以上的港口岸线、20%左右的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4%的可围滩涂资源。从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去年全市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2500亿元以上,是2005年的近2倍,年均递增15%以上。特别是港口建设成效显著,去年货物吞吐量居国内大陆第二、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居国内大陆第五、全球第八。这些为下步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十二五”时期,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特别是国家确定浙江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以宁波—舟山港临近区域为核心区的“海上浙江”,这为我市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建议》明确提出,要依托大海大港的资源和民营经济的活力,站在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海洋经济发展,抓紧做好建设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示范省核心区域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设国际强港,促进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重点是:一要建设综合性国际枢纽港,着力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三位一体”的港口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宁波港由运输港向贸易港的战略性转变。二要深化港航战略合作,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浙江港口联盟,进一步扩大省内外“无水港”的覆盖面,着力打造带动周边地区、服务全省经济、联合中西部、连接海内外的战略性开放门户。三要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四要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重点要在海水健康养殖、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海洋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同时加快发展滨海休闲、海洋文化节庆等海洋旅游业,加强海岛海域资源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和带动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形成背景等情况通报

稿源: 2010-12-09 16:52:00

  问:《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新型城市化要力争新突破,城市辐射带动和高端要素集聚功能显著提升。这是鼓舞人心的重大目标。请问宁波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功能和品位?

  答:城市功能决定城市发展的水平。从“城”“市”两字看,人口集聚为“城”,要素流通为“市”,因此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在于通过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城市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人才、知识、技术、资本、信息、金融等高端要素的集聚,从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新型城市化的“新”,一言以蔽之,就是“新”在城市发展的路径,比如不走“摊大饼”的老路,防止“城市病”的发展,坚持空间集约、功能集成、要素集聚,等等。

  从我市城市化发展实际看,“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八大功能、十大区块”建设,城市战略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路四桥”即将全面竣工,轨道一号线一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轨道二号线一期工程将于明年开工建设,2009年宁波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1421公里,比2005年增长了38.36%;过江桥梁总里程达到7.7公里,比2005年增长了32.76%),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功能初步形成,和义大道滨江休闲购物中心和宁波书城、月湖盛园等建成开业,梅山保税港区首期正式封关运作,镇海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开始运营,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2009年宁波市区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50.35%,比2005年增加了6.75个百分点)。同时也要看到,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有差距,对人才、知识、技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还不够强。

  “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现代化都市区的内外部条件十分有利。从外部环境看,国家积极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加快推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省里明确提出要加快构筑宁波现代化都市区、带动周边县市一体化发展,这将更好地推进宁波建设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从自身条件看,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后是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黄金时期,尤其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全面推进将深刻影响和改变城市的空间形态,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必将是宁波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因此,市委《建议》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大任务作出了明确部署,重点是优化都市区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上,根据上位规划、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核两翼多节点”(以中心城六区为核心、以北部余慈组团和南部奉化宁海象山组团为两翼、以卫星城和中心镇为节点)的网络型都市区空间布局。在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上,提出要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布局,理顺城市开发建设体制,提高中心城区的整体发展水平;立足现有城市功能区块建设,强调要统筹推进“三江六岸”开发,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着眼拓展城市战略空间,提出要加快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加强余姚、慈溪联动发展,加快建设象山港生态型经济港湾。在加强城市管理上,城市管理是宁波的“短腿”,因此《建议》对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进行了重点阐述,提出要从树立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城市管理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高“数字城管”能力,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交通管理等,切实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提出了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以及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战略举措。当前,交通基础设施是制约宁波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提升和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瓶颈因素。老百姓对城区日益加剧的交通拥挤问题反映十分强烈。为此,《建议》着重围绕缓解城区交通瓶颈,提出要加快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建成“三纵两横”中心城区快速路网,推进主次干道和跨江通道建设,建成运营轨道交通一号线,基本建成轨道交通二号线,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后续线路开工建设;围绕加强对外交通联系,建成杭甬客运专线,规划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和甬金铁路,实施机场扩建改造,等等。

  问:宁波是海洋大市,不仅拥有国际著名的港口,而且拥有十分广阔的海域。发展海洋经济对于宁波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请问市委《建议》对“十二五”时期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哪些部署?

  答:正如这位记者所说,宁波的海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常说,宁波是资源小市,这是就水、地、矿产资源等方面而言的。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东方、放眼蔚蓝的大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相当于宁波陆地面积的辽阔海洋。我们陆地面积981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有9758平方公里。依托海洋,宁波拥有占浙江30%以上的港口岸线、20%左右的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4%的可围滩涂资源。从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去年全市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2500亿元以上,是2005年的近2倍,年均递增15%以上。特别是港口建设成效显著,去年货物吞吐量居国内大陆第二、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居国内大陆第五、全球第八。这些为下步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十二五”时期,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特别是国家确定浙江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以宁波—舟山港临近区域为核心区的“海上浙江”,这为我市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建议》明确提出,要依托大海大港的资源和民营经济的活力,站在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海洋经济发展,抓紧做好建设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示范省核心区域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设国际强港,促进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重点是:一要建设综合性国际枢纽港,着力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三位一体”的港口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宁波港由运输港向贸易港的战略性转变。二要深化港航战略合作,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浙江港口联盟,进一步扩大省内外“无水港”的覆盖面,着力打造带动周边地区、服务全省经济、联合中西部、连接海内外的战略性开放门户。三要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四要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重点要在海水健康养殖、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海洋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同时加快发展滨海休闲、海洋文化节庆等海洋旅游业,加强海岛海域资源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和带动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