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
稿源:   2010-07-30 18:04:00报料热线:81850000

  《解放日报》记者李晔问:宁波杭州湾新区的目标是建设成为“浙江的浦东新区”,这一目标有什么特殊含义?上海浦东新区与宁波杭州湾新区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的地方?

  王程:浙江的浦东新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对宁波宁波杭州湾新区寄予厚望,提出的长远目标。之所以提出这个发展目标,我们认为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从决策背景看。刚好您是《解放日报》的记者,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您可以回去查阅一下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报》的头版刊发了一篇题为《十个全国第一和五个全国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的报道,在这个报道里列举了十项指标,比如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生产总值等10个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但同时,报道也列举了上海人居住房面积最少,道路拥挤程度最严重等五个指标位列全国第一。这说明上海在当时发展遇到了瓶颈和制约,需要找寻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发展平台来引领上海新一轮的发展。而对于浙江来说,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之下,我们原有高度依赖外需和资源消耗的这种发展模式,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和制约,我们也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发展平台来支撑新一轮的发展。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作出的决策,所以我们认为开发浦东新区和开发杭州湾新区,两者在决策背景上有相类似的地方。

  二是从对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上看。经过了20年的高速发展,浦东新区从目前看,GDP占上海的四分之一,外商投资占上海的三分之一,外贸进出口占上海的二分之一,如果说上海是中国经济火车头,那么近20年来浦东新区就是上海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浦东新区为上海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对于宁波杭州湾新区来说,浙江省、宁波市都认为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建设,杭州湾新区应该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转型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是从开发模式看。浦东新区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是上海举全市之力开发模式的成果。刚才周主任也介绍到,宁波市政府毛光烈市长也明确提出要举宁波全市之力、汇全市之才、聚全市之智来开发建设杭州湾新区。

  总而言之,浦东新区是我们的标杆,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主动接受辐射的源头。浙江的浦东新区是我们长远的发展目标,也是我们杭州湾新区的一份历史责任,我们希望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这个目标能够早日实现。

  《经济日报》记者郁进东问: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各级各地开发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各地的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波杭州湾新区也诞生了。刚才听周主任介绍,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宁波杭州湾新区特别重视,杭州湾新区起点高、定位高、规格高,请问这里面有什么特殊的背景意义?

  周江勇: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新区的关心。我们也已经充分地感受到宁波杭州湾新区从决策的谋划到开发建设的运作过程中,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领导为什么重视这个问题,这个题目很大,如果请省委省政府领导来回答就更深刻一些,我们主要是感受到了重视,有了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我的想法,这个问题可以从“省委省政府为什么要对杭州湾新区如此重视”这个层面来解释,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杭州湾新区这个区块的未来发展和现有的基础寄予厚望,充满信心。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省委省政府寄希望于宁波杭州湾新区成为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实现产业转型提升的大平台。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区域小省,但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下,浙江人民勤劳勇敢、创业创新,利用体制机制优势,利用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使浙江成为了一个经济大省。但是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经济如何走向的新考验面前,浙江能不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领导人对现有的经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四大战略,希望利用四大战略的实施,提升浙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使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这个背景下,省委省政府经过综合考量,宁波杭州湾新区具有区位、空间、生态、产业、体制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所以省委省政府寄希望我们成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提升的一个大平台。

  二是寄希望我们杭州湾新区成为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我在刚才的主题发布中也提到,去年和今年国务院先后作出两个重大决策,一个是上海“两中心”建设,另一个是公布了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告诉全世界一个信号,就是上海在中国、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明显。浙江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应该很好地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杭州湾新区与上海隔湾相望,与上海一桥相连,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就是杭州湾新区,所以我们这么好的区位条件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完全可以成为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

  三是寄希望我们成为全国各地各级开发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示范区。刚才您在提问中也讲到了,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模式是各地都走开发区的道路,开发区为整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各级各地都有开发区,浙江省几乎每个地区每个县都有,并且不止一个。为什么省委省政府在新一轮发展中要把我们宁波杭州湾新区作为大平台,并且是目前为止省委省政府唯一批准的大平台,我想这是总结了开发区成功的经验,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省委省政府把宁波杭州湾新区确立为发展的大平台,就是希望在科学发展的新路探索过程中,宁波杭州湾新区能够创业创新走出一条新路来,既总结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又能够吸取失败的教训,使开发区的建设更加科学、更加可持续,成为各地各级开发区开发建设的示范区、走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四是寄希望我们成为宁波市、浙江省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试验区。开发区给人的感觉就是制造业的集聚,我们现在的杭州湾新区也是整合了两个区,分别是省级的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提升为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区能不能在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是这次省委省政府决策之时的一个重要思考。杭州湾新区不仅仅是简单的制造业集聚区,我们名为新区,实际上是新城,对外称为“生态杭州湾、宁波北新城”,我们就是想通过这个区域的发展,在发达的民营经济区域中有一个统筹发展的试验区,能够统筹宁波、统筹余慈地区及周边农村的协调发展,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现在宁波的发展基础,宁波的发展现状,完全有条件实现区域统筹,完全有条件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宁波杭州湾新区就是要成为这样的试验区,省委省政府寄予了厚望。

  《浙江日报》记者陈醉问: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生态浙江,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策,杭州湾新区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新城,具体有什么部署?

  王程:相信在座各位新闻界朋友都参观过上海世博会,参观完后,我有很大的感受。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各个国家纷纷把最新的城市发展的理念,低碳的概念,生态的概念作为参展的主题。目前,国内有很多地方都在主打生态牌,塑造城市的品牌。我们认为,生态城是运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新理念,来建设一个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生产生活居住新方式。至于你提到的杭州湾新区在生态建设上有什么部署,近期,我们主要想在六个方面力求突破来推进生态新城建设。这六个方面是,规划设计、产业结构、能源利用、区域交通、绿色建筑、绿化环境,通过这六个方面的突破,争取把杭州湾新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都市气息和浓郁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的,宜居宜业宜商的现化化国际新城。

  《中国经营报》记者董娟问:杭州湾新区占有很大海洋经济便利条件,最近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拥有便利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保持生态的平衡,而且杭州湾新区要打造一个生态新城,我们怎么样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在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寻求平衡,避免很多开发区出现的生产过度,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

  王程:前段时间,一些媒体报道了慈溪围涂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一些报道。在这里,我想就一些情况向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做一个解释。慈溪的发展史就是典型的围涂史,我们杭州湾新区所在地就是浙江省的慈溪市。慈溪素有“唐涂宋地”之称,也就是唐朝的时候是海涂,到宋朝就成了陆地。到目前为止,慈溪市63%的国土面积都是围涂而来,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一些客观因素决定的。

  第一个因素,就是排涝的需求。慈溪的海是在慈溪的北边,慈溪地势大部分是北高南低,如果不围涂,有可能导致河道的水排不出去,严重时可能危及慈溪百万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个因素,慈溪的围涂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总战略及滩涂利用的相关规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相关战略,并下发了关于百万造地的相关通知,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慈溪视察滩涂围垦情况。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围涂是符合整个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总战略及滩涂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定的。

  第三个因素,在围涂过程中,我们也是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发区里,有一块43.5平方公里的湿地,用时髦的话来讲,湿地就是“不开发区”,我们不可能把它作为工业或者商业去开发,使湿地真正起到“城市之肾”的作用。

  第四个因素,一些媒体提到的,我们在新围涂的土地上搞什么样的产业,会不会对滩涂造成什么影响。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对已经进区的企业,我们加大监管力度,保证配套措施到位。另外,我们在建设生态新城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产业规划,从一开始就把生态概念融入新区规划中。

  周江勇:我再补充一下,这个围涂不是纯粹人为的,是自然现象的合理利用。整个杭州湾的走向,靠近慈溪的地方,滩涂是自然在生长,它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嘉兴这边是淘的,慈溪这边是淤的,每天的成长高度是一个硬币的厚度。假如不加以正确的疏导和围垦,不断淤涨的滩涂会把慈溪、余姚一带行洪通道都堵死。

  第二个,围涂是早有科学规划的。浙江省对钱塘江区域的整体围垦,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做好了科学规划,到现在为止,慈溪、上虞、萧山一带,沿钱塘江的围涂都是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围涂规划,科学有序的。我们对新围垦土地的保护也是科学主动的,43.5平方公里的湿地,作为不开发的生态示范区就是很好的说明。

  第三个,从现有形成的生态环境来看也是很不错的。在我们已经建成的35平方公里区块中,尽管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压力,但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是非常有序的。整个杭州湾新区环境很好。欢迎大家去走走看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飞飞:世博会带来了几千万的人流、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眼球效益,对长三角辐射也很大,具体对杭州湾新区有没有带来一些新的商机,新区如何对接世博会?

  周江勇:今天我们来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是来主动对接,接受上海世博会的辐射。刚才也讲了,我们在体制上、管理上、产业上的对接,都作了全面安排。今天借世博会的会场发布新闻,就是借上海世博会的平台和机会,扩大杭州湾新区的影响,加快建设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对于世博会,大家都非常关注,刚才跟上海新闻中心的领导交流,明天世博会刚好时间过半,市民呼吁会期延长,估计参观人数超过七千万是完全有可能。我是一名游客,从游客的角度,世博会的服务非常好。从更多的层面讲,我是政府官员,我到世博会是来学习的,是带着羡慕、敬佩和思考来的,因为我们要借世博会的机会,发展杭州湾新区。上海在这么发达的区域中,拿出这么大的区块来办世博会,也办成了一个非常精彩的世博会。每天50多万人在一平方公里的区域里,要管好是件很难的事情,建设也是很难的事情。非常敬佩上海人民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我还带着一种思考,我们能做什么,能学到什么,不但要拥有世界眼光、还要学习上海人的精神,学习他们的创新理念。世博会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展示,几千万的人流将给上海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假如这个世博会办在我们杭州湾新区多好。我想,通过我们努力,总有一天,我们杭州湾新区也能承办上海一样的世博会。当然,我们任重而道远,希望各位给予我们支持。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加快建设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

稿源: 2010-07-30 18:04:00

  《解放日报》记者李晔问:宁波杭州湾新区的目标是建设成为“浙江的浦东新区”,这一目标有什么特殊含义?上海浦东新区与宁波杭州湾新区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的地方?

  王程:浙江的浦东新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对宁波宁波杭州湾新区寄予厚望,提出的长远目标。之所以提出这个发展目标,我们认为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从决策背景看。刚好您是《解放日报》的记者,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您可以回去查阅一下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报》的头版刊发了一篇题为《十个全国第一和五个全国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的报道,在这个报道里列举了十项指标,比如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生产总值等10个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但同时,报道也列举了上海人居住房面积最少,道路拥挤程度最严重等五个指标位列全国第一。这说明上海在当时发展遇到了瓶颈和制约,需要找寻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发展平台来引领上海新一轮的发展。而对于浙江来说,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之下,我们原有高度依赖外需和资源消耗的这种发展模式,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和制约,我们也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发展平台来支撑新一轮的发展。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作出的决策,所以我们认为开发浦东新区和开发杭州湾新区,两者在决策背景上有相类似的地方。

  二是从对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上看。经过了20年的高速发展,浦东新区从目前看,GDP占上海的四分之一,外商投资占上海的三分之一,外贸进出口占上海的二分之一,如果说上海是中国经济火车头,那么近20年来浦东新区就是上海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浦东新区为上海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对于宁波杭州湾新区来说,浙江省、宁波市都认为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建设,杭州湾新区应该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转型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是从开发模式看。浦东新区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是上海举全市之力开发模式的成果。刚才周主任也介绍到,宁波市政府毛光烈市长也明确提出要举宁波全市之力、汇全市之才、聚全市之智来开发建设杭州湾新区。

  总而言之,浦东新区是我们的标杆,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主动接受辐射的源头。浙江的浦东新区是我们长远的发展目标,也是我们杭州湾新区的一份历史责任,我们希望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这个目标能够早日实现。

  《经济日报》记者郁进东问: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各级各地开发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各地的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波杭州湾新区也诞生了。刚才听周主任介绍,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宁波杭州湾新区特别重视,杭州湾新区起点高、定位高、规格高,请问这里面有什么特殊的背景意义?

  周江勇: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新区的关心。我们也已经充分地感受到宁波杭州湾新区从决策的谋划到开发建设的运作过程中,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领导为什么重视这个问题,这个题目很大,如果请省委省政府领导来回答就更深刻一些,我们主要是感受到了重视,有了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我的想法,这个问题可以从“省委省政府为什么要对杭州湾新区如此重视”这个层面来解释,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杭州湾新区这个区块的未来发展和现有的基础寄予厚望,充满信心。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省委省政府寄希望于宁波杭州湾新区成为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实现产业转型提升的大平台。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区域小省,但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下,浙江人民勤劳勇敢、创业创新,利用体制机制优势,利用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使浙江成为了一个经济大省。但是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经济如何走向的新考验面前,浙江能不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领导人对现有的经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四大战略,希望利用四大战略的实施,提升浙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使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这个背景下,省委省政府经过综合考量,宁波杭州湾新区具有区位、空间、生态、产业、体制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所以省委省政府寄希望我们成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提升的一个大平台。

  二是寄希望我们杭州湾新区成为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我在刚才的主题发布中也提到,去年和今年国务院先后作出两个重大决策,一个是上海“两中心”建设,另一个是公布了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告诉全世界一个信号,就是上海在中国、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明显。浙江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应该很好地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杭州湾新区与上海隔湾相望,与上海一桥相连,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就是杭州湾新区,所以我们这么好的区位条件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完全可以成为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

  三是寄希望我们成为全国各地各级开发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示范区。刚才您在提问中也讲到了,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模式是各地都走开发区的道路,开发区为整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各级各地都有开发区,浙江省几乎每个地区每个县都有,并且不止一个。为什么省委省政府在新一轮发展中要把我们宁波杭州湾新区作为大平台,并且是目前为止省委省政府唯一批准的大平台,我想这是总结了开发区成功的经验,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省委省政府把宁波杭州湾新区确立为发展的大平台,就是希望在科学发展的新路探索过程中,宁波杭州湾新区能够创业创新走出一条新路来,既总结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又能够吸取失败的教训,使开发区的建设更加科学、更加可持续,成为各地各级开发区开发建设的示范区、走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四是寄希望我们成为宁波市、浙江省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试验区。开发区给人的感觉就是制造业的集聚,我们现在的杭州湾新区也是整合了两个区,分别是省级的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提升为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区能不能在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是这次省委省政府决策之时的一个重要思考。杭州湾新区不仅仅是简单的制造业集聚区,我们名为新区,实际上是新城,对外称为“生态杭州湾、宁波北新城”,我们就是想通过这个区域的发展,在发达的民营经济区域中有一个统筹发展的试验区,能够统筹宁波、统筹余慈地区及周边农村的协调发展,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现在宁波的发展基础,宁波的发展现状,完全有条件实现区域统筹,完全有条件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宁波杭州湾新区就是要成为这样的试验区,省委省政府寄予了厚望。

  《浙江日报》记者陈醉问: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生态浙江,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策,杭州湾新区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新城,具体有什么部署?

  王程:相信在座各位新闻界朋友都参观过上海世博会,参观完后,我有很大的感受。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各个国家纷纷把最新的城市发展的理念,低碳的概念,生态的概念作为参展的主题。目前,国内有很多地方都在主打生态牌,塑造城市的品牌。我们认为,生态城是运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新理念,来建设一个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生产生活居住新方式。至于你提到的杭州湾新区在生态建设上有什么部署,近期,我们主要想在六个方面力求突破来推进生态新城建设。这六个方面是,规划设计、产业结构、能源利用、区域交通、绿色建筑、绿化环境,通过这六个方面的突破,争取把杭州湾新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都市气息和浓郁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的,宜居宜业宜商的现化化国际新城。

  《中国经营报》记者董娟问:杭州湾新区占有很大海洋经济便利条件,最近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拥有便利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保持生态的平衡,而且杭州湾新区要打造一个生态新城,我们怎么样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在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寻求平衡,避免很多开发区出现的生产过度,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

  王程:前段时间,一些媒体报道了慈溪围涂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一些报道。在这里,我想就一些情况向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做一个解释。慈溪的发展史就是典型的围涂史,我们杭州湾新区所在地就是浙江省的慈溪市。慈溪素有“唐涂宋地”之称,也就是唐朝的时候是海涂,到宋朝就成了陆地。到目前为止,慈溪市63%的国土面积都是围涂而来,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一些客观因素决定的。

  第一个因素,就是排涝的需求。慈溪的海是在慈溪的北边,慈溪地势大部分是北高南低,如果不围涂,有可能导致河道的水排不出去,严重时可能危及慈溪百万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个因素,慈溪的围涂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总战略及滩涂利用的相关规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相关战略,并下发了关于百万造地的相关通知,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慈溪视察滩涂围垦情况。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围涂是符合整个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总战略及滩涂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定的。

  第三个因素,在围涂过程中,我们也是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发区里,有一块43.5平方公里的湿地,用时髦的话来讲,湿地就是“不开发区”,我们不可能把它作为工业或者商业去开发,使湿地真正起到“城市之肾”的作用。

  第四个因素,一些媒体提到的,我们在新围涂的土地上搞什么样的产业,会不会对滩涂造成什么影响。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对已经进区的企业,我们加大监管力度,保证配套措施到位。另外,我们在建设生态新城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产业规划,从一开始就把生态概念融入新区规划中。

  周江勇:我再补充一下,这个围涂不是纯粹人为的,是自然现象的合理利用。整个杭州湾的走向,靠近慈溪的地方,滩涂是自然在生长,它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嘉兴这边是淘的,慈溪这边是淤的,每天的成长高度是一个硬币的厚度。假如不加以正确的疏导和围垦,不断淤涨的滩涂会把慈溪、余姚一带行洪通道都堵死。

  第二个,围涂是早有科学规划的。浙江省对钱塘江区域的整体围垦,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做好了科学规划,到现在为止,慈溪、上虞、萧山一带,沿钱塘江的围涂都是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围涂规划,科学有序的。我们对新围垦土地的保护也是科学主动的,43.5平方公里的湿地,作为不开发的生态示范区就是很好的说明。

  第三个,从现有形成的生态环境来看也是很不错的。在我们已经建成的35平方公里区块中,尽管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压力,但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是非常有序的。整个杭州湾新区环境很好。欢迎大家去走走看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飞飞:世博会带来了几千万的人流、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眼球效益,对长三角辐射也很大,具体对杭州湾新区有没有带来一些新的商机,新区如何对接世博会?

  周江勇:今天我们来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是来主动对接,接受上海世博会的辐射。刚才也讲了,我们在体制上、管理上、产业上的对接,都作了全面安排。今天借世博会的会场发布新闻,就是借上海世博会的平台和机会,扩大杭州湾新区的影响,加快建设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对于世博会,大家都非常关注,刚才跟上海新闻中心的领导交流,明天世博会刚好时间过半,市民呼吁会期延长,估计参观人数超过七千万是完全有可能。我是一名游客,从游客的角度,世博会的服务非常好。从更多的层面讲,我是政府官员,我到世博会是来学习的,是带着羡慕、敬佩和思考来的,因为我们要借世博会的机会,发展杭州湾新区。上海在这么发达的区域中,拿出这么大的区块来办世博会,也办成了一个非常精彩的世博会。每天50多万人在一平方公里的区域里,要管好是件很难的事情,建设也是很难的事情。非常敬佩上海人民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我还带着一种思考,我们能做什么,能学到什么,不但要拥有世界眼光、还要学习上海人的精神,学习他们的创新理念。世博会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展示,几千万的人流将给上海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假如这个世博会办在我们杭州湾新区多好。我想,通过我们努力,总有一天,我们杭州湾新区也能承办上海一样的世博会。当然,我们任重而道远,希望各位给予我们支持。

首页  上一页  [1]  [2]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