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媒体报道
背景资料:宁波市水资源保障情况
稿源:   2010-07-14 16:50:49报料热线:81850000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供给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城乡供水安全和居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利及相关部门围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宁波市水资源总体状况

  宁波市降雨丰沛,但因流域水系自成体系、过境水量少,以及人口稠密等因素,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据计算,宁波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3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50立方米(按2009年常住人口计算),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7%,全国平均水平的50%,按照联合国的有关标准,我市属于中度缺水地区。

  宁波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息息相关,早在唐朝就修建了著名的阻咸蓄淡工程“它山堰”和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东钱湖”,至今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的水利建设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兴建了大量的水源工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水资源保障。截止2009年,宁波市已建有白溪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24座,小型水库379座,加上河网可供水量,水资源供给能力已经达到23亿立方米/年,略高于全社会现状21亿立方米/年的用水需求,总体上能够保障各项用水要求。

  2009年,宁波市总用水量20.75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8%。其中,城乡生活用水5.79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4.7%;工业用水4.56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9.3%;生活和工业用水已占总用水量的50%;农业用水8.57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2.7%;环境用水1.8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4.6%。

  2009年水资源质量监测显示,我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其中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占70.4%,达到Ⅲ类标准的占22.2%,个别水库水质不太稳定。向市区供水的五大水库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个别月份监测显示为Ⅲ类。但平原河网水质普遍较差,一般为Ⅴ-劣Ⅴ类。

  二、2010年水资源形势分析

  年初至今,我市降水丰沛,截止7月14日,降水量已达1046毫米,比常年同期多的32%。全市水源工程蓄水情况良好,我市30座大中型水库目前蓄水量为9.31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2.32亿立方米,占可蓄水量的88%;其中负责向市区供水的,原水集团所辖的8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4.94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47亿立方米,占可蓄水量的89%。姚江及各主要河网水位也处于中高水位。

  预计201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21.2亿立方米左右,较上年增加约2%。宁波市区今年夏季高峰期城市和工业总需水规模预计达到155万吨/日左右,较2009年略高。各县(市)2010年城乡自来水需求量与2009年相比也略有提高。

  近年来,通过各项水源工程及引水工程的实施,宁波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如现状市区城市和工业用水的水源保障能力达到200万吨/日。同时,年初至今降水丰沛,水源蓄水情况良好。因此,下半年若不出现大的、长时间的持续性干旱天气,我市可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最大程度保障生态环境用水。

  三、多管齐下,努力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要素瓶颈,需要统筹谋划,通过合理开源、优化配置、严格管理、加强保护和节约等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一是坚持内部挖潜与境外引水并举,推进水源调蓄工程。“十一五”期间完成了鄞州周公宅水库、宁海西溪水库、力洋水库扩容、余姚双溪口水库、象山上张水库的建设工作,新增65万吨/日的优质水供应能力。跨流域、跨区域的引水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白溪水库至宁波引水工程、象山(白溪)引水工程、慈溪向汤浦水库引水工程等均已建成通水,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宁波段已经建成。这些骨干水源和调水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宁波市的水资源保障能力。

  二是实现分质供水,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提高城市供水品质和满足工业企业发展对水的需求,我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分质供水体系,将大型耗水型工业供水与城市自来水供水分开,新建工业专用供水系统。城市公共供水采用水库优质水源,工业专用水厂水源取自平原河网及境外河道引水,首期项目、规模为50万吨/日的姚江工业水厂已于2008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毛家坪水厂供水能力提高后,北渡河网将作为备用(应急)取水水源,市区自来水从此结束河网取水历史,城市供水品质将进一步提高。

  三是合理调度,优化利用水资源。根据水源蓄水状况、城乡用水要求以及下阶段来水预测,我们分阶段对市区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提出下阶段水资源调度的具体方案,对水资源调度实行动态化管理,实现均衡化供水,在保障供水安全前提下,优先和合理利用水库水资源。同时通过组建原水集团,积极探索原水供应市场化运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原水的统一调配力度。我市于2005年12月组建了原水集团,对白溪等8座大中型水库及姚江河道水源进行集中调配,实施多库联合调度供水,提高供水效益。原水集团现状供水能力达到5.9亿立方米/年,能够满足宁波市区的供水需求。

  四是加强取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通过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环节,对新建项目的水量、水质、退水等事项进行研究论证,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要求把好新建项目水资源需求关。开展计划用水管理工作,规模以上取水户实行年度、月度取水申报制度,维护了正常的取水秩序。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开展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以节水基础产业和设施建设为重点。农业节水以建设、完善科学的灌排系统为着力点,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高效节水农业体系。据统计,2009年,全市农业节水1.55亿立方米,在降水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全市农业用水量已经从2005年8.25亿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7.31亿立方米。

  五是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一方面我局加大水功能区水质监控力度,全市现有89个水功能区监测点,覆盖主要饮用水源地、江河湖泊以及平原河网,并按照饮用水源监测每月一次,其他水域监测二月一次的要求开展工作,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水质状况。同时积极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因水污染事件造成城市供水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我们组织编制了城市供水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部门应急预案,各重要水库根据市水利局的要求单独编制水污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这些预案突出多部门协调合作,多水源相互保安,多水厂联合调度的原则,将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水污染事件造成对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

  六是加强水资源保护,把水资源治理与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重要实践。

  近年来,我们着力推进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首先通过深入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调研和规划工作来理清水资源保护的思路、目标和措施。主要有2003年开展宁波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和河网水环境整治对策研究;2008年协助市人大环资委开展五大水库水资源保护调研,系统分析了当前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2009年,组织部署重要水库水资源保护项目规划,全市共有24座重要饮用水库开展了水资源保护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力争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实现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建立、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的总体目标。

  其次积极推进水资源保护试点项目建设。近年来,在市级引导推动和县(市)的积极探索下,全市大中型水库水源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我们重点实施溪道整治、沿库坡地治理、生态湿地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积极推进建设皎口水库生态湿地工程、亭下水库水源涵养林工程、白溪水库上游的村庄环境整治和污水处理工程;慈溪市实施了里杜湖、梅湖库底淤泥工程,增加库容,减少富营养化物质,降低水体富营养程度;余姚市实施牟山湖清淤工程,改善湖库水质,在陆埠水库上游开展生态湿地建设,削减入库水质的氮、磷含量;鄞州区在横溪、三溪浦等水库上游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引导、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面源污染对水库水质造成的影响;象山县在溪口水库上游开展村庄污水治理,建设生态河道,改善水质水环境;宁海县在西溪水库上游开展库区水土保持、村庄溪流环境整治,减少入库污染物。部分中型水库还通过投放白鲢等鱼种进行生态放养,有效控制水体浮游植物的繁殖。

  第三为确保规划项目建设资金的落实,我们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宁波市重要水库水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计划从市级水资源费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水库水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在做好向市区供水的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同时,推动县(市、区)加大投入,共同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四、水资源保障面临的形势和工作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市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水资源正面临着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双重压力,但同时,我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容量有限,缺乏合理的水库坝址,大型水源工程已经开发完毕;主要饮用水库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是当前水库上游各种污染源仍未得到全面遏制,以水源保护与群众利益、环境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为主的各种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水资源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因此,如何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考虑:

  一是以境外引水和境内水源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随着宁波市条件相对成熟的大中型水库水源工程的相继建成,境外引水是下一步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的工程重点。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抓紧开工建设宁波与新昌合作的钦寸水库工程;加快引曹南线前期工作步伐,同时加快推进与境外引水工程相配套的蓄水、引水工程,深化完善区域内水资源调蓄调配方案,全面提高我市的水资源保障能力。

  二是以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为抓手,全面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优水优用。规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宁波市区分质供水体系,其中向市区自来水供水的优质水源规模为200万吨/日,水源全部来自水库;工业专用供水系统规模超过100万吨/日,水源为河网及境外引水。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手段,提升调度能力和决策水平,推进区域水资源调度、枯水期调度、城市供水水源调度、市区河道环境用水调度、突发事件水资源调度等工作,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三是以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以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为重点,严格用水管理;以系统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为建设目标,提高水资源管理综合能力。要开展水资源规划阶段论证工作;加强水功能区监测和预报能力,加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处理能力;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

  四是以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饮用水源地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以及水库库区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围绕保护饮用水源,促进水源地发展的目标,以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经济补助和生态保护约束机制为重点。依靠工作重心倾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财政政策扶持,搭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群众参与的水资源保护体系,探索和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背景资料:宁波市水资源保障情况

稿源: 2010-07-14 16:50:49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供给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城乡供水安全和居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利及相关部门围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宁波市水资源总体状况

  宁波市降雨丰沛,但因流域水系自成体系、过境水量少,以及人口稠密等因素,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据计算,宁波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3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50立方米(按2009年常住人口计算),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7%,全国平均水平的50%,按照联合国的有关标准,我市属于中度缺水地区。

  宁波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息息相关,早在唐朝就修建了著名的阻咸蓄淡工程“它山堰”和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东钱湖”,至今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的水利建设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兴建了大量的水源工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水资源保障。截止2009年,宁波市已建有白溪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24座,小型水库379座,加上河网可供水量,水资源供给能力已经达到23亿立方米/年,略高于全社会现状21亿立方米/年的用水需求,总体上能够保障各项用水要求。

  2009年,宁波市总用水量20.75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8%。其中,城乡生活用水5.79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4.7%;工业用水4.56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9.3%;生活和工业用水已占总用水量的50%;农业用水8.57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2.7%;环境用水1.8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4.6%。

  2009年水资源质量监测显示,我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其中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占70.4%,达到Ⅲ类标准的占22.2%,个别水库水质不太稳定。向市区供水的五大水库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个别月份监测显示为Ⅲ类。但平原河网水质普遍较差,一般为Ⅴ-劣Ⅴ类。

  二、2010年水资源形势分析

  年初至今,我市降水丰沛,截止7月14日,降水量已达1046毫米,比常年同期多的32%。全市水源工程蓄水情况良好,我市30座大中型水库目前蓄水量为9.31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2.32亿立方米,占可蓄水量的88%;其中负责向市区供水的,原水集团所辖的8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4.94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47亿立方米,占可蓄水量的89%。姚江及各主要河网水位也处于中高水位。

  预计201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21.2亿立方米左右,较上年增加约2%。宁波市区今年夏季高峰期城市和工业总需水规模预计达到155万吨/日左右,较2009年略高。各县(市)2010年城乡自来水需求量与2009年相比也略有提高。

  近年来,通过各项水源工程及引水工程的实施,宁波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如现状市区城市和工业用水的水源保障能力达到200万吨/日。同时,年初至今降水丰沛,水源蓄水情况良好。因此,下半年若不出现大的、长时间的持续性干旱天气,我市可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最大程度保障生态环境用水。

  三、多管齐下,努力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要素瓶颈,需要统筹谋划,通过合理开源、优化配置、严格管理、加强保护和节约等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一是坚持内部挖潜与境外引水并举,推进水源调蓄工程。“十一五”期间完成了鄞州周公宅水库、宁海西溪水库、力洋水库扩容、余姚双溪口水库、象山上张水库的建设工作,新增65万吨/日的优质水供应能力。跨流域、跨区域的引水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白溪水库至宁波引水工程、象山(白溪)引水工程、慈溪向汤浦水库引水工程等均已建成通水,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宁波段已经建成。这些骨干水源和调水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宁波市的水资源保障能力。

  二是实现分质供水,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提高城市供水品质和满足工业企业发展对水的需求,我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分质供水体系,将大型耗水型工业供水与城市自来水供水分开,新建工业专用供水系统。城市公共供水采用水库优质水源,工业专用水厂水源取自平原河网及境外河道引水,首期项目、规模为50万吨/日的姚江工业水厂已于2008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毛家坪水厂供水能力提高后,北渡河网将作为备用(应急)取水水源,市区自来水从此结束河网取水历史,城市供水品质将进一步提高。

  三是合理调度,优化利用水资源。根据水源蓄水状况、城乡用水要求以及下阶段来水预测,我们分阶段对市区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提出下阶段水资源调度的具体方案,对水资源调度实行动态化管理,实现均衡化供水,在保障供水安全前提下,优先和合理利用水库水资源。同时通过组建原水集团,积极探索原水供应市场化运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原水的统一调配力度。我市于2005年12月组建了原水集团,对白溪等8座大中型水库及姚江河道水源进行集中调配,实施多库联合调度供水,提高供水效益。原水集团现状供水能力达到5.9亿立方米/年,能够满足宁波市区的供水需求。

  四是加强取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通过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环节,对新建项目的水量、水质、退水等事项进行研究论证,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要求把好新建项目水资源需求关。开展计划用水管理工作,规模以上取水户实行年度、月度取水申报制度,维护了正常的取水秩序。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开展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以节水基础产业和设施建设为重点。农业节水以建设、完善科学的灌排系统为着力点,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高效节水农业体系。据统计,2009年,全市农业节水1.55亿立方米,在降水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全市农业用水量已经从2005年8.25亿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7.31亿立方米。

  五是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一方面我局加大水功能区水质监控力度,全市现有89个水功能区监测点,覆盖主要饮用水源地、江河湖泊以及平原河网,并按照饮用水源监测每月一次,其他水域监测二月一次的要求开展工作,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水质状况。同时积极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因水污染事件造成城市供水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我们组织编制了城市供水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部门应急预案,各重要水库根据市水利局的要求单独编制水污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这些预案突出多部门协调合作,多水源相互保安,多水厂联合调度的原则,将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水污染事件造成对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

  六是加强水资源保护,把水资源治理与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重要实践。

  近年来,我们着力推进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首先通过深入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调研和规划工作来理清水资源保护的思路、目标和措施。主要有2003年开展宁波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和河网水环境整治对策研究;2008年协助市人大环资委开展五大水库水资源保护调研,系统分析了当前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2009年,组织部署重要水库水资源保护项目规划,全市共有24座重要饮用水库开展了水资源保护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力争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实现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建立、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的总体目标。

  其次积极推进水资源保护试点项目建设。近年来,在市级引导推动和县(市)的积极探索下,全市大中型水库水源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我们重点实施溪道整治、沿库坡地治理、生态湿地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积极推进建设皎口水库生态湿地工程、亭下水库水源涵养林工程、白溪水库上游的村庄环境整治和污水处理工程;慈溪市实施了里杜湖、梅湖库底淤泥工程,增加库容,减少富营养化物质,降低水体富营养程度;余姚市实施牟山湖清淤工程,改善湖库水质,在陆埠水库上游开展生态湿地建设,削减入库水质的氮、磷含量;鄞州区在横溪、三溪浦等水库上游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引导、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面源污染对水库水质造成的影响;象山县在溪口水库上游开展村庄污水治理,建设生态河道,改善水质水环境;宁海县在西溪水库上游开展库区水土保持、村庄溪流环境整治,减少入库污染物。部分中型水库还通过投放白鲢等鱼种进行生态放养,有效控制水体浮游植物的繁殖。

  第三为确保规划项目建设资金的落实,我们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宁波市重要水库水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计划从市级水资源费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水库水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在做好向市区供水的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同时,推动县(市、区)加大投入,共同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四、水资源保障面临的形势和工作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市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水资源正面临着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双重压力,但同时,我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容量有限,缺乏合理的水库坝址,大型水源工程已经开发完毕;主要饮用水库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是当前水库上游各种污染源仍未得到全面遏制,以水源保护与群众利益、环境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为主的各种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水资源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因此,如何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考虑:

  一是以境外引水和境内水源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随着宁波市条件相对成熟的大中型水库水源工程的相继建成,境外引水是下一步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的工程重点。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抓紧开工建设宁波与新昌合作的钦寸水库工程;加快引曹南线前期工作步伐,同时加快推进与境外引水工程相配套的蓄水、引水工程,深化完善区域内水资源调蓄调配方案,全面提高我市的水资源保障能力。

  二是以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为抓手,全面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优水优用。规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宁波市区分质供水体系,其中向市区自来水供水的优质水源规模为200万吨/日,水源全部来自水库;工业专用供水系统规模超过100万吨/日,水源为河网及境外引水。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手段,提升调度能力和决策水平,推进区域水资源调度、枯水期调度、城市供水水源调度、市区河道环境用水调度、突发事件水资源调度等工作,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三是以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以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为重点,严格用水管理;以系统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为建设目标,提高水资源管理综合能力。要开展水资源规划阶段论证工作;加强水功能区监测和预报能力,加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处理能力;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

  四是以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饮用水源地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以及水库库区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围绕保护饮用水源,促进水源地发展的目标,以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经济补助和生态保护约束机制为重点。依靠工作重心倾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财政政策扶持,搭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群众参与的水资源保护体系,探索和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