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强海,让港口发挥最大效能
“海定则波宁”,宁波得名来自于海。
海,孕育了宁波: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条汇入大海的河流,推动着宁波走向海洋,走向世界;而9758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1562多公里的海岸线、深水良港,又使宁波具备了融通世界的广阔舞台。
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海,助推宁波经济快速发展:1998年以来,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出以年均40%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幅;目前宁波经济外向度高达119%。
因为率先“出海”,率先呛到海水也就在所难免——宁波经济陷入了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的困难。
“海浪再大,依托海洋谋发展这个思路不能变。要抵御海啸冲击,就必须在做‘强’海洋上下功夫。”宁波市委、市政府依然保持着惯有的清醒。
如何做“强”海洋?
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做‘强’海洋,就是通过抓增长方式转变,让海洋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坚定不移地咬定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连续5天,记者驱车在宁波的北仑区、鄞州区、杭州湾新区、象山县沿曲曲弯弯的海岸线采访。尽管江南的冬日阴雨霏霏,但沿途听到的做“强”海洋的美妙音符,却令记者心旌激荡。
宁波以港立市。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龙头和领航作用。做强宁波,自然离不开做“强”海港。
宁波处于环太平洋国际运输主航道上,以宁波港为原点,画一个1000海里的辐射圈,香港、高雄、新加坡、釜山、大阪等环太平洋重量级港尽在圈中。
然而,“大港小运”、“大港小服务”这一痼疾始终与宁波港如影随形。
危机也是机遇。痛定思痛,宁波市委、市政府决定通过“开发大港口、发展大服务”彻底治愈这一痼疾。
“港桥海联动”是宁波推出的重要一步。
港口做大,需要强大的陆域经济支持;陆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于海洋优势的发挥。连接陆、海,中间体是什么?桥!
站在慈溪桥头,杭州湾跨海大桥犹如一弯长虹,直指大海,消失在远处的雾霭之中。而在不久的将来,连接宁波、舟山的金塘大桥将通车,象山港大桥也将全面开工……
“大桥经济圈”将把宁波与“长三角”紧紧捆在一起,大桥也将使宁波港的吞吐纵深进一步延伸,宁波港将真正成为拉动宁波海洋经济乃至整个区域发展的“加速器”。
光有吞吐量还远远不够。这几年,另一件事让宁波人心绪难平:尽管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但效益始终没有突飞猛进。宁波北仑区区长华伟把症结归结为:“酒肉穿肠过。”
长期以来,货到货运,货运货到,一船船一车车货物仅仅是从宁波港过一下手而已。宁波港,得到的只是一颗汗珠子摔八瓣的装卸费。
现在,宁波人开始把港口变成市场平台:发展港口物流业,建设物流园区,培育物流中介组织,提高港口服务业发展水平,让更多的利润留在海港。
华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商品交易市场建成,让大量的到岸商品在宁波港就地交易,可使港口效益成数倍增长。拿正在建设的钢材交易市场和煤炭交易市场来说,以前,每一年顶多只能收到10多亿元装卸费,而原地交易后,每年的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