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发布会实录
从千年古商埠到现代化商城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9-09-22 14:37:22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商贸源远流长,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时,就将贸易之地宁波建为鄮县,唐代时宁波已成为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鸦片战争时期,宁波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之后渐渐衰落。解放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又赋予宁波商贸重新崛起的历史性机遇。60年来,宁波以其得天独厚的商业传统和智慧,把握发展先机,锐意改革创新,创造了宁波商贸发展的新奇迹,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实现了千年商埠的复兴。

  从不足两亿到超过千亿,宁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年累计增长651倍

  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商贸业遭日军摧残,货稀民困,百业凋零,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商贸业一度短暂恢复,但不久又混乱不堪,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投机猖獗,许多商店停业闭歇。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市人民政府迅速整顿市场秩序,打击投机,控制物价,在逐步掌握主要工农业产品基础上,促进城乡物资流通,调整公私关系,减免税收,并在城市开设国营商业公司、农村成立供销合作社,市场趋于稳定,商贸业步上正轨。1953年——1957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商业体系,市场投机消失,物价稳定,商贸业得到较快发展,1950年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到1956年达到2.55亿元。从1957起,受“大跃进”、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影响,宁波商贸业发展几度起落。

  1978年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赋予了宁波商贸发展获得巨大动力,消费品零售总额迅速增加,1983年达到15.69亿元,比1978年增长122%。1984年后在中央改革开放思想指导下,市场化逐步替代了计划经济,商业发展再次换档提速,1990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97亿元,比1983年15.69亿元增长250%。

  九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又为宁波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1992年11月国家批准设立宁波保税区;1993年11月宁波被确立为我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新的政策给了宁波新的动力,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极大鼓舞了宁波人改革创新精神。一系列企业制度的改革,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又出现了一个井喷期,1992-1996年,总量从54.98亿元暴涨为226.82亿元,四年增长了3.13倍。

  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宁波人以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把商贸流通改革推向了新的高度。2004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商贸活市”战略,之后,相继出台和完善了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一系列政策。这一轮改革创新使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新阶段。2004-2008短短的四年,宁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21.5亿元飚升到1238亿元,增长了137%,而且出现了城乡消费市场增长比翼齐飞的新格局。

  从商店商街到商城商圈,宁波商贸环境60年实现翻天覆地的巨变

  近代以后宁波商贸发展趋缓,虽然“宁波帮”在近代声名远播海内外,但本埠商业发展停滞不前,特别是沦陷期遭到日军的摧残后,更是呈现一片破败之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商贸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多级商圈,城市形象完成了古老商埠到现代商城的蜕变。

  “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三江口自古就是宁波的贸中心。宁波城从古老到现代的蜕变正是从三江口开始,特别是上世纪九十代以后,以三江口为中心核心商圈的档次、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一批大型百货商场的开张,中山东路成为了“浙东商业第一街”;2002年天一广场建成开业,不仅让宁波城有了自己豪华、大气的“客厅”,也让宁波商业中心从商业街开始向大型商业广场提升发展;今年刚刚开业的和义大道,集聚了包括路易威登、古奇、卡地亚等在内的众多国际顶级品牌,成为宁波商业的“第一大道”,再次提升了商圈档次。目前,沿“三江六岸”向四周辐射的三江口核心商圈总占地面积达70余公顷,商业营业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2006年鄞州区营业面积达27万平方米的万达商业广场建成开业,打破了宁波商业局限于三江口的百年历史,把宁波都市商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初步形成“一城两核”的商业格局。东部新城区商业中心、北仑新碶商业中心、镇海老城区商业中心、宁海龙珠商务圈等县(市)区的区域商圈迅速成长,与三江口核心商圈相呼应,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同时,遍布各县(市)区的31条商业特色街,总长度达28000米,总营业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总店数5708个,这些商业特色街,集休闲、旅游、购物、娱乐于一体,赋予了宁波商圈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区域特色。至2008,我市商品市场达到697个,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07个,成交额达1487.6亿元,全市各类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面积达到1.1平方米,已经逼近发达国水平。

  从一花独放到满园春色,宁波商贸业态发展60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的150年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百货店一直是宁波的主要商贸业态,凭票供应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市场供应的常态。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较早结束了票证历史,电视、电话、手机、电脑、住房、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生活从追求温饱到迈向小康,旅游、文化、娱乐、健身等非物质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档次提升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变,催生了商贸业态的创新,特别是外资连锁超市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后,引发了中国商贸流通业态的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宁波选择了主动与国际接轨,及时对传统的商贸流通业进行了改造、升级、创新。近十几年来,宁波的超市、大卖场、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折扣店、购物中心等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猛,餐饮连锁企业门店已辐射到长三角及京津地区;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塑在线”、“中国塑料交易网”、“中国五交化网”、“81890家政服务网”等一批规模较大、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电子商务网站;会展经济方兴未艾,打造了中国食博会、消博会、浙洽会、服装节、开渔节、家博会、塑博会等一批展会品牌。由宁波市贸易局承办的2008中国食品博览会展出面积达到6.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2000余家,国际标准展位3000个,参展参会代表团53个,参展参会人数达到38.8万人次,其中,专业客商3.1万人,增12.2%,展会成交额79.2亿元,并实现了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人文化、绿色化六大新的提升。

  从保障供应到服务生产生活,宁波商贸踏上新的历史起点

  随着宁波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开拓内外市场,服务生产企业成为宁波商贸经济新的历史任务。几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宁波商贸紧紧围绕“保增促调”总要求,大力建设对接开放的营销体系,帮扶企业拓展市场,迈出了新的步伐。

  宁波名品直销网络从南昌开始向全国延伸。为了让宁波产品更多更快地走出市外,宁波商贸等部门充分利用宁波骨干企业现有国内市场营销网络资源和外省(市)宁波经促会、商会的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借助“宁波周”活动平台,以宁波名品全国直销网络为载体,联合拓展国内市场,并先后在南昌、重庆成功开设宁波名品直销中心,武汉直销中心的筹建也已提上日程。

  宁波家电企业借“家电下乡”东风,迅速扩大全国市场份额。通过积极组织宁波企业参与商务部的招标,宁波共有43家生产企业、7类产品、7家销售企业进入商务部采购销售目录,进入目录的生产企业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有效打通了宁波家电企业进入全国市场的通道。

  三江、加贝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在政府支持和推动下,大步走出市外。今年上半年45家重点连锁销售企业拓展上规模销售网点204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其中市外网点33个,较去年同期增长50%。一批土特菜篮子企业也纷纷拓展外地市场,目前,山南方水产、宁海翔鹰、振宁等土特产、水产、畜禽企业,已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安、南昌、银川、杭州、温州等地开设专卖点30多家。

编辑: 陈佳纠错:171964650@qq.com

从千年古商埠到现代化商城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9-09-22 14:37:22

  宁波商贸源远流长,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时,就将贸易之地宁波建为鄮县,唐代时宁波已成为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鸦片战争时期,宁波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之后渐渐衰落。解放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又赋予宁波商贸重新崛起的历史性机遇。60年来,宁波以其得天独厚的商业传统和智慧,把握发展先机,锐意改革创新,创造了宁波商贸发展的新奇迹,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实现了千年商埠的复兴。

  从不足两亿到超过千亿,宁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年累计增长651倍

  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商贸业遭日军摧残,货稀民困,百业凋零,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商贸业一度短暂恢复,但不久又混乱不堪,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投机猖獗,许多商店停业闭歇。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市人民政府迅速整顿市场秩序,打击投机,控制物价,在逐步掌握主要工农业产品基础上,促进城乡物资流通,调整公私关系,减免税收,并在城市开设国营商业公司、农村成立供销合作社,市场趋于稳定,商贸业步上正轨。1953年——1957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商业体系,市场投机消失,物价稳定,商贸业得到较快发展,1950年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到1956年达到2.55亿元。从1957起,受“大跃进”、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影响,宁波商贸业发展几度起落。

  1978年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赋予了宁波商贸发展获得巨大动力,消费品零售总额迅速增加,1983年达到15.69亿元,比1978年增长122%。1984年后在中央改革开放思想指导下,市场化逐步替代了计划经济,商业发展再次换档提速,1990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97亿元,比1983年15.69亿元增长250%。

  九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又为宁波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1992年11月国家批准设立宁波保税区;1993年11月宁波被确立为我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新的政策给了宁波新的动力,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极大鼓舞了宁波人改革创新精神。一系列企业制度的改革,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又出现了一个井喷期,1992-1996年,总量从54.98亿元暴涨为226.82亿元,四年增长了3.13倍。

  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宁波人以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把商贸流通改革推向了新的高度。2004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商贸活市”战略,之后,相继出台和完善了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一系列政策。这一轮改革创新使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新阶段。2004-2008短短的四年,宁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21.5亿元飚升到1238亿元,增长了137%,而且出现了城乡消费市场增长比翼齐飞的新格局。

  从商店商街到商城商圈,宁波商贸环境60年实现翻天覆地的巨变

  近代以后宁波商贸发展趋缓,虽然“宁波帮”在近代声名远播海内外,但本埠商业发展停滞不前,特别是沦陷期遭到日军的摧残后,更是呈现一片破败之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商贸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多级商圈,城市形象完成了古老商埠到现代商城的蜕变。

  “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三江口自古就是宁波的贸中心。宁波城从古老到现代的蜕变正是从三江口开始,特别是上世纪九十代以后,以三江口为中心核心商圈的档次、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一批大型百货商场的开张,中山东路成为了“浙东商业第一街”;2002年天一广场建成开业,不仅让宁波城有了自己豪华、大气的“客厅”,也让宁波商业中心从商业街开始向大型商业广场提升发展;今年刚刚开业的和义大道,集聚了包括路易威登、古奇、卡地亚等在内的众多国际顶级品牌,成为宁波商业的“第一大道”,再次提升了商圈档次。目前,沿“三江六岸”向四周辐射的三江口核心商圈总占地面积达70余公顷,商业营业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2006年鄞州区营业面积达27万平方米的万达商业广场建成开业,打破了宁波商业局限于三江口的百年历史,把宁波都市商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初步形成“一城两核”的商业格局。东部新城区商业中心、北仑新碶商业中心、镇海老城区商业中心、宁海龙珠商务圈等县(市)区的区域商圈迅速成长,与三江口核心商圈相呼应,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同时,遍布各县(市)区的31条商业特色街,总长度达28000米,总营业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总店数5708个,这些商业特色街,集休闲、旅游、购物、娱乐于一体,赋予了宁波商圈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区域特色。至2008,我市商品市场达到697个,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07个,成交额达1487.6亿元,全市各类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面积达到1.1平方米,已经逼近发达国水平。

  从一花独放到满园春色,宁波商贸业态发展60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的150年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百货店一直是宁波的主要商贸业态,凭票供应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市场供应的常态。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较早结束了票证历史,电视、电话、手机、电脑、住房、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生活从追求温饱到迈向小康,旅游、文化、娱乐、健身等非物质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档次提升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变,催生了商贸业态的创新,特别是外资连锁超市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后,引发了中国商贸流通业态的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宁波选择了主动与国际接轨,及时对传统的商贸流通业进行了改造、升级、创新。近十几年来,宁波的超市、大卖场、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折扣店、购物中心等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猛,餐饮连锁企业门店已辐射到长三角及京津地区;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塑在线”、“中国塑料交易网”、“中国五交化网”、“81890家政服务网”等一批规模较大、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电子商务网站;会展经济方兴未艾,打造了中国食博会、消博会、浙洽会、服装节、开渔节、家博会、塑博会等一批展会品牌。由宁波市贸易局承办的2008中国食品博览会展出面积达到6.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2000余家,国际标准展位3000个,参展参会代表团53个,参展参会人数达到38.8万人次,其中,专业客商3.1万人,增12.2%,展会成交额79.2亿元,并实现了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人文化、绿色化六大新的提升。

  从保障供应到服务生产生活,宁波商贸踏上新的历史起点

  随着宁波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开拓内外市场,服务生产企业成为宁波商贸经济新的历史任务。几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宁波商贸紧紧围绕“保增促调”总要求,大力建设对接开放的营销体系,帮扶企业拓展市场,迈出了新的步伐。

  宁波名品直销网络从南昌开始向全国延伸。为了让宁波产品更多更快地走出市外,宁波商贸等部门充分利用宁波骨干企业现有国内市场营销网络资源和外省(市)宁波经促会、商会的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借助“宁波周”活动平台,以宁波名品全国直销网络为载体,联合拓展国内市场,并先后在南昌、重庆成功开设宁波名品直销中心,武汉直销中心的筹建也已提上日程。

  宁波家电企业借“家电下乡”东风,迅速扩大全国市场份额。通过积极组织宁波企业参与商务部的招标,宁波共有43家生产企业、7类产品、7家销售企业进入商务部采购销售目录,进入目录的生产企业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有效打通了宁波家电企业进入全国市场的通道。

  三江、加贝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在政府支持和推动下,大步走出市外。今年上半年45家重点连锁销售企业拓展上规模销售网点204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其中市外网点33个,较去年同期增长50%。一批土特菜篮子企业也纷纷拓展外地市场,目前,山南方水产、宁海翔鹰、振宁等土特产、水产、畜禽企业,已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安、南昌、银川、杭州、温州等地开设专卖点30多家。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