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6月22日第一版
通讯员陆烨本报记者张帆
东海之滨,北仑港畔,一个总装机500万千瓦、年发电量相当于三峡电站三分之一的大电厂,正依托深水良港汇聚的煤炭资源优势,为浙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电力。
这就是北仑电厂。在海边原电厂弃渣场位置,矗立着两台崭新的百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正是凭借着这两台节能环保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北仑电厂荣膺国内最大的火电厂桂冠,同时也是最大的绿色环保火电厂。
这一切变化,源于3年前动工的北仑电厂三期工程。
环保又节能增产不增污
电力是浙江经济发展急需的能源,依托良好的港口资源发展大型港口火电厂,是现实条件下解决浙江电力供应问题的根本之策。然而,燃煤火电厂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一直为人诟病。
“规划设计北仑电厂三期工程时,我们最担心的是环境可承受能力。”北仑区环保局局长汤黎明说,“就排放总量指标而言,必须做到增产不增污。”
对此,负责工程实施的国电北仑公司总经理韩大卫介绍说:“北仑电厂规划三期工程时,先投入巨资对一二期工程进行改造,进一步脱硫减排,节约出来的环保指标用于三期工程,从而做到增产不增污。”
三期工程的环保投入创下新高,占总投资12.81%的资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倾力打造绿色环保电厂。
三期工程选用了高效节能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这种机组比原先的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每千瓦时电耗煤下降30多克,按照1年两台机组发100亿度电计算,每年可以节省30多万吨电煤。
三期工程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安装两套技术成熟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脱硫吸收塔采用4层设计,让含硫烟气在吸收塔里过滤得更充分,脱硫效果更显著。据测算,这一脱硫装置可以将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90%以上,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及国内同类机组排放水平。
脱硫脱硝同步,开创百万千瓦机组先河。三期工程还投入1亿多元,在脱硫的同时,同步实施脱硝(氮氧化物),使北仑电厂成为我国火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领跑者。
北仑电厂每天要耗费上万吨煤,码头畔巨大的露天煤场是必需的配套设施。在多风的海边,如何减少露天煤堆场的粉尘污染,成了北仑电厂绿色环保的新课题。为此,在三期工程中,北仑电厂耗资2000多万元,为煤场安装挡风抑尘网。它长约1077米、高14米,不仅能降低风速,抑制起尘,还能利用抑尘网上的多孔板达到减风、稳流的效果,综合抑尘效果明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仑三期的第二台机组——7号机组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期间,取得了脱硫率95.5%、脱硝效率72.6%、电除尘效率99.81%的佳绩,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全厂7台机组的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排放量比一二期5台机组的排放量有大幅度下降,北仑电厂实现了增容减排、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
用最少投入建最优工程
“这种规模的火力发电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成投产一般需要5年时间,而三期工程仅用了3年时间。”三期工程生产管理部主任章建叶自豪地告诉笔者,“不仅如此,我们用最少的投入建最优的工程,更是三期工程的一大亮点,创新理念贯穿了工程的始终。”
早在工程筹建之初,北仑电厂三期的投资方、建设者就达成共识,要充分利用工程管理人员生产经验丰富这一优势,主动参与工程设计,真正把三期工程设计好、规划好,做到既控制造价,又能合理配置设备和系统,使得机组投运以后能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期工程是在海边滩涂的原渣场上建造的,豆腐般的软土淤泥层厚达30多米,要在这里建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这样的大型工程,桩基处理十分重要。原先设计全部采用钢管桩,效果好,但造价高昂。
为此,“北电人”对工程的桩基设计进行优化,汽机房、集控楼等承重相对较轻的主要建筑物,由原钢管桩调整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桩,减少了钢管桩用量。同时,联合锅炉厂家,对锅炉设计的荷载进行平衡优化,并优化锅炉下面的桩位设计,又减少了500根钢管桩。桩基设计优化节约资金3000多万元。
合适的才是最优的。在海边煤场的地基处理中,“北电人”放弃了省时但造价高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处理方案,利用电厂3年的建设周期和工程地基开挖产生的废土,改为直接采用废土堆载方法处理煤场地基,节省费用500万元。
像这样优化创新的例子还有很多:护厂的海堤,由新建改为在老堤基础上加固、加宽、加高,在确保防洪效果的同时,既节约投资1000多万元,更是节约了数十亩宝贵的土地;汽机房建设中,通过优化房内配置的吊车设备,汽机房的高度被降低近1.5米;通过优化工艺配置,集控楼的长度也被缩短6.5米,做到了省地又省钱……
正是通过61个大项、数百个小项的创新优化成果,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北电人”用最少的投入,建起了这个国内目前最大的“绿色电厂”,总投资比国家核准的84.2亿元概算节约了5亿元,建设时间缩短了2年。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