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传媒宁波
[光明日报]“‘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稿源: 光明日报   2008-12-21 22:39:37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宁波大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纪实本报通讯员董齐本报记者叶辉严红枫

  一台台学生自排自演的话剧让会堂挤得水泄不通;一本本人物传记让学生争相传阅;一栋栋朴素的大楼让学生对你绘声绘色;一条条宁静小道充满了传奇色彩。近日,记者走进宁波大学,浓浓的校园文化扑面而来,而这独特的文化气息无不与“宁波帮”有关。

  在宁大,记者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海外“宁波帮”。无论老师学生,还是后勤工作人员都可以给你讲述一段流传在校园里的海外“宁波帮”故事,仿佛那些故事就刚刚发生在他们的身边。

  寻找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成长成才的结合点

  大学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竞争。因此,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校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宁波大学校长聂秋华教授认为:“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中必须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因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延续和传承的载体,一个强势的校园文化才能成就一所强大的学校,文化强则学校强。”

  “宁波大学为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不断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但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以前就像散落一地的珍珠,并没有被串起来,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综合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剑虹对记者说。

  宁波大学领导认识到,宁波大学特有的区域文化特质便是浙东文化,而校园内的“宁波帮”文化则是这种文化的历史传承,它是宁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人才的天然资源,与宁波大学的创建与生俱来。

  “宁波帮”精神成为宁波大学校园文化的载体,其源头始于宁大建校之日。1984年,宁波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一历史性机遇催动了宁波民间持续的创办大学的热情。而按当时宁波的经济条件,要想办一所大学困难很多。正此时,邓小平发出了使整座城市振奋的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世界船王、宁波籍爱国人士包玉刚先生于1985年慨然出资,创办宁波大学。

  “一所大学,改写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从此,“宁波帮”的爱国爱乡情怀绵延不断,创办至今,宁大校园内耸立着20多幢由海外“宁波帮”人士捐资助建的建筑,设立了20多项由海外“宁波帮”捐资设立的奖学金,近60位“宁波帮”人士捐资逾4亿元人民币支持宁波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宁大的校园无处不打着“宁波帮”的烙印,宁大师生的心中无不印刻着他们的精神。

  通过系统的分析、深化,潜心的研究和规划,2006年9月17日宁波大学正式公布了《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五年规划(2006—2010)》,“宁波帮”特色校园文化由此拉开了帷幕。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走特色品牌发展的道路。‘宁波帮’是宁大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宁大的历史就是‘宁波帮’支持的历史。‘宁波帮’给予宁波大学的不仅仅是捐助金钱,他们的‘爱国爱乡,创新创业’的精神更是广大师生的巨大精神财富和丰厚教育资源。”宁波大学党委书记程刚告诉记者。宁波大学实施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就是为了传承浙东学术精神,弘扬“宁波帮”精神,让宁大人在这些精神的熏陶中成长、成才、成熟。

  弘扬海外“宁波帮”精神

  “宁波帮”是民国以来人们对祖籍宁波,在外创业的知名人士的一种通俗称呼,形成于明清时期、称雄于二十世纪,包括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等人,他们为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与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海外“宁波帮”在工商经营活动中,痛感幼年失学之苦,深深体会到“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为此,“宁波帮”在事业有成后,重教兴学、热心公益,造福桑梓、蔚然成风。在邓小平同志重要指示的鼓舞下,他们对宁波大学的创建和发展关爱尤甚。

  “宁大承载着太多的来自‘宁波帮’的深情与厚爱,‘宁波帮’精神,不仅仅是捐资助学,更重要的是爱国爱乡、创业创新,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他们做人做事的品格。”一位2006级的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宁波大学实施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就是以“爱国爱乡、创新创业”为主线,集中宣传与研究海外“宁波帮”人士的创业观、财富观、教育与人才观,通过总结海外“宁波帮”为人、处事、经商的成功经验,为宁波大学师生提供借鉴,凝练和提升校园文化的特色与品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营造创新、厚重、大气的具有海派风格的宁大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就是以文教化,要从历年的文化积淀去教育、引导学生,不在于宁大建校20多年本身,而是在于一种积极的文化传承。”程刚说。

  自2006年实施海外“宁波帮”工程以来,宁波大学领导每年都要和“宁波帮”研究专家教师组成“‘宁波帮’与宁波大学”的讲师团分赴各学院为新生们作“‘宁波帮’与宁波大学”的专题讲座,让新生对宁大的认识从实体层面进入精神的层面,使新生的始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诠释传承有机结合。

  “‘宁波帮’精神激励我追求成功”

  宁波大学通过组织“宁波帮”题材长篇小说、创业故事、人物传记的创作和编写,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实践“宁波帮”精神的氛围。宁波大学有“宁波帮”研究所。科研自然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了。迄今,宁波大学的教授专家已经先后撰写出版了14部关于宁波籍人物的研究专著,许多学生也参与编纂工作,学生们在参与之中更深刻地了解“宁波帮”带给他们的影响。

  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5月宁波大学都会组织开展“宁波帮”文化节,通过征文、邀请“宁波帮”人士回校演讲、漫画创作、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形式向宁大学子们集中展示“宁波帮”人士的“爱国爱乡,创新创业”的精神品质,讲述流传在宁大校园的“宁波帮”故事。学生通过半年时间自编自导自演的“宁波帮”题材的校园话剧《风雨半生路》、《传薪商人》受到学生们空前的欢迎。

  《风雨半生路》导演俞志涛说:“通过艰苦创业的风雨飘摇和思乡思故人的艺术表现,我们将那个年代无限拉近,在舞台上向大家倾诉着一个有梦有朋友、有爱有辛酸的动人故事。‘宁波帮’精神对于我们话剧社这个群体以及所有的观众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值得我们回味很久很久,也将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底。”

  来自宁波大学文学院的山东学生吕晓飞很有感触地说:“以前我是一个求稳求安逸的女孩,缺乏自信心,是‘宁波帮’精神改变了我的观点,它不仅给了我自信心,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一位即将从宁大毕业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宁大的4年虽然短暂,但‘宁波帮’精神给我的感染却是长远的,它刻在我的脑海里,流在我的血管里,激励我去追求成功。”

  在宁大的毕业留言簿上有这么一句话:“希望若干年以后,我可以给学校捐一栋楼,回学校作一次讲座。”由此可见“宁波帮”精神对宁大学子的巨大影响。

  校党委书记程刚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几年内,宁波大学还将通过出版“宁波帮”题材小说、话剧、筹拍电视专题片、连续剧、动画剧,在校内增设关于“宁波帮”的文化景点,组织知名“宁波帮”人士纪念活动等一系列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宁波帮”精神的研究、传承,让其发扬光大。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光明日报]“‘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稿源: 光明日报 2008-12-21 22:39:37

  “‘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宁波大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纪实本报通讯员董齐本报记者叶辉严红枫

  一台台学生自排自演的话剧让会堂挤得水泄不通;一本本人物传记让学生争相传阅;一栋栋朴素的大楼让学生对你绘声绘色;一条条宁静小道充满了传奇色彩。近日,记者走进宁波大学,浓浓的校园文化扑面而来,而这独特的文化气息无不与“宁波帮”有关。

  在宁大,记者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海外“宁波帮”。无论老师学生,还是后勤工作人员都可以给你讲述一段流传在校园里的海外“宁波帮”故事,仿佛那些故事就刚刚发生在他们的身边。

  寻找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成长成才的结合点

  大学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竞争。因此,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校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宁波大学校长聂秋华教授认为:“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中必须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因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延续和传承的载体,一个强势的校园文化才能成就一所强大的学校,文化强则学校强。”

  “宁波大学为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不断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但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以前就像散落一地的珍珠,并没有被串起来,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综合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剑虹对记者说。

  宁波大学领导认识到,宁波大学特有的区域文化特质便是浙东文化,而校园内的“宁波帮”文化则是这种文化的历史传承,它是宁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人才的天然资源,与宁波大学的创建与生俱来。

  “宁波帮”精神成为宁波大学校园文化的载体,其源头始于宁大建校之日。1984年,宁波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一历史性机遇催动了宁波民间持续的创办大学的热情。而按当时宁波的经济条件,要想办一所大学困难很多。正此时,邓小平发出了使整座城市振奋的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世界船王、宁波籍爱国人士包玉刚先生于1985年慨然出资,创办宁波大学。

  “一所大学,改写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从此,“宁波帮”的爱国爱乡情怀绵延不断,创办至今,宁大校园内耸立着20多幢由海外“宁波帮”人士捐资助建的建筑,设立了20多项由海外“宁波帮”捐资设立的奖学金,近60位“宁波帮”人士捐资逾4亿元人民币支持宁波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宁大的校园无处不打着“宁波帮”的烙印,宁大师生的心中无不印刻着他们的精神。

  通过系统的分析、深化,潜心的研究和规划,2006年9月17日宁波大学正式公布了《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五年规划(2006—2010)》,“宁波帮”特色校园文化由此拉开了帷幕。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走特色品牌发展的道路。‘宁波帮’是宁大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宁大的历史就是‘宁波帮’支持的历史。‘宁波帮’给予宁波大学的不仅仅是捐助金钱,他们的‘爱国爱乡,创新创业’的精神更是广大师生的巨大精神财富和丰厚教育资源。”宁波大学党委书记程刚告诉记者。宁波大学实施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就是为了传承浙东学术精神,弘扬“宁波帮”精神,让宁大人在这些精神的熏陶中成长、成才、成熟。

  弘扬海外“宁波帮”精神

  “宁波帮”是民国以来人们对祖籍宁波,在外创业的知名人士的一种通俗称呼,形成于明清时期、称雄于二十世纪,包括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等人,他们为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与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海外“宁波帮”在工商经营活动中,痛感幼年失学之苦,深深体会到“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为此,“宁波帮”在事业有成后,重教兴学、热心公益,造福桑梓、蔚然成风。在邓小平同志重要指示的鼓舞下,他们对宁波大学的创建和发展关爱尤甚。

  “宁大承载着太多的来自‘宁波帮’的深情与厚爱,‘宁波帮’精神,不仅仅是捐资助学,更重要的是爱国爱乡、创业创新,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他们做人做事的品格。”一位2006级的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宁波大学实施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就是以“爱国爱乡、创新创业”为主线,集中宣传与研究海外“宁波帮”人士的创业观、财富观、教育与人才观,通过总结海外“宁波帮”为人、处事、经商的成功经验,为宁波大学师生提供借鉴,凝练和提升校园文化的特色与品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营造创新、厚重、大气的具有海派风格的宁大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就是以文教化,要从历年的文化积淀去教育、引导学生,不在于宁大建校20多年本身,而是在于一种积极的文化传承。”程刚说。

  自2006年实施海外“宁波帮”工程以来,宁波大学领导每年都要和“宁波帮”研究专家教师组成“‘宁波帮’与宁波大学”的讲师团分赴各学院为新生们作“‘宁波帮’与宁波大学”的专题讲座,让新生对宁大的认识从实体层面进入精神的层面,使新生的始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诠释传承有机结合。

  “‘宁波帮’精神激励我追求成功”

  宁波大学通过组织“宁波帮”题材长篇小说、创业故事、人物传记的创作和编写,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实践“宁波帮”精神的氛围。宁波大学有“宁波帮”研究所。科研自然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了。迄今,宁波大学的教授专家已经先后撰写出版了14部关于宁波籍人物的研究专著,许多学生也参与编纂工作,学生们在参与之中更深刻地了解“宁波帮”带给他们的影响。

  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5月宁波大学都会组织开展“宁波帮”文化节,通过征文、邀请“宁波帮”人士回校演讲、漫画创作、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形式向宁大学子们集中展示“宁波帮”人士的“爱国爱乡,创新创业”的精神品质,讲述流传在宁大校园的“宁波帮”故事。学生通过半年时间自编自导自演的“宁波帮”题材的校园话剧《风雨半生路》、《传薪商人》受到学生们空前的欢迎。

  《风雨半生路》导演俞志涛说:“通过艰苦创业的风雨飘摇和思乡思故人的艺术表现,我们将那个年代无限拉近,在舞台上向大家倾诉着一个有梦有朋友、有爱有辛酸的动人故事。‘宁波帮’精神对于我们话剧社这个群体以及所有的观众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值得我们回味很久很久,也将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底。”

  来自宁波大学文学院的山东学生吕晓飞很有感触地说:“以前我是一个求稳求安逸的女孩,缺乏自信心,是‘宁波帮’精神改变了我的观点,它不仅给了我自信心,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一位即将从宁大毕业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宁大的4年虽然短暂,但‘宁波帮’精神给我的感染却是长远的,它刻在我的脑海里,流在我的血管里,激励我去追求成功。”

  在宁大的毕业留言簿上有这么一句话:“希望若干年以后,我可以给学校捐一栋楼,回学校作一次讲座。”由此可见“宁波帮”精神对宁大学子的巨大影响。

  校党委书记程刚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几年内,宁波大学还将通过出版“宁波帮”题材小说、话剧、筹拍电视专题片、连续剧、动画剧,在校内增设关于“宁波帮”的文化景点,组织知名“宁波帮”人士纪念活动等一系列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宁波帮”精神的研究、传承,让其发扬光大。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