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很多宁波人来说,“广德湖”,可能是个陌生的地名。然而如果你到鄞西去,问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会如数家珍地讲述广德湖的故事,甚至跺跺脚,告诉你脚下就是千年前的“广德湖”。
在一千多年前的鄞西,有个“广纵千顷”的广德湖,它东起望春桥,西及林村,南过蜃蛟,北至高桥。湖面碧波荡漾,一派芦雁翔集、舟帆竞发的景象,其面积为当今东钱湖的3倍,蓄水是其5倍,为当时宁波农业生产的重要水利枢纽,也是鄞西人赖以繁衍生息的母亲湖。然而,在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有一个叫楼异的明州人不想去偏远的湖北随州做官,当时宋徽宗正为明州地方官奏报每年接待高丽、日本来使费用庞大而大伤脑筋。楼异就在向皇帝辞行时献言:“明州广德湖可以为田,以其岁入储以待高丽人由明州至开封往来之用,有且欲造画舫百舵及涉海巨航。”宋徽宗一听正中下怀,立即将楼异改作明州知府。回乡操办废湖为田之事。这样一来,千顷碧波顷刻夷为平地,一个浩瀚无际、水灵景秀的广德湖从此消失了,广德湖也成了历史名词,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广德湖废湖为田的利弊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仅其湖界就有好几种说法。在这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海曙区文物普查工作组经过对望春桥一带仔细勘察及多方考证:初步认定了广德湖东西的湖界。
湖堤旧迹位于望春桥巷以南,北接湖涨桥,北新塘河在此一分为二,湖堤的西边是湖涨桥河,东面为龙尾桥河。湖堤旧迹明显高于两河边的农田,据姚丰社区的许梅芳老人讲述,此湖堤自古就有,早几年村里人在湖堤上根据旧址重修了龙华寺,我们在勘察中也发现了这一点,并且在寺院墙体内看到了一块清道光二十五年所立的关于重修湖涨桥的石碑。而湖涨桥就在望春桥南西南不远处,桥址尚存,上世纪60年代重修后改名为红光桥。据马坚梅、俞庆芳《广德湖考》上所说,广德湖的范围“根据桥名依顺时针方向有:堰港桥,大碶桥,湖涨桥、湖白桥……”各方证明了此堤就是原广德湖东界湖堤,也与《四明谈助》中所记载的“望春桥南有湖堤旧迹”一语相吻合。
广德湖作为古代宁波重要的水利枢纽,曾经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后来却因“废湖为田”而“屡教西土失丰年”(万期同《鄮西竹祠》),从“芦雁翔集、千顷碧波”的美景胜地到填湖围田导致宁波西乡生态失衡,望春桥南的湖堤旧迹仿佛警示着后人:必须善待自然,尊重规律,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