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向正
今年11月16日,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诞辰90周年的日子。包玉刚一生爱国爱港爱乡,为香港的稳定和回归,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为家乡宁波的开发开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但是他的崇高精神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包玉刚先生是宁波人的骄傲,家乡人永远怀念他。
白手起家成就“世界船王”
“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的盛名背后,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创业史;他的创业和成功历程堪称一部辉煌壮丽的史诗。
1918年11月16日,包玉刚出生在镇海庄市钟包村横河堰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父亲包兆龙继承祖业,常年在汉口经营平和鞋帽庄。母亲陈赛琴出自甬上名门,是一位贤淑节俭的传统女性。
1926年9月,包玉刚进入由镇海籍上海五金大王叶澄衷在家乡创办的叶氏中兴学校读书。他勤奋好学,为后来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1931年小学毕业的包玉刚离开家乡赴外地学生意。他先在父亲包兆龙经营的汉口平和鞋帽庄学艺,后进入英商安利洋行保险部做实习生,工作之余他到夜校学习会计、英语等课程。1938年,包玉刚从汉口去上海加入中央信托局。1942年后,相继担任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保险部主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经理、重庆分行经理,上海市银行营业部经理、副总经理。他工作敬业,业务精干,为人踏实,受到上司与同事的信任,不断得到提拔。1948年包氏家人决定离开上海南下香港。次年年初,包玉刚移居香港,与友人合办新联公司,从事进出口贸易。不久,善于捕捉商机的包玉刚发现地理位置优越的香港是从事航运业的好地方,于是说服家人转而从事航运业。
1955年,包玉刚购置的第一条货船“金安号”下水,从此开始其辉煌的航运生涯。包玉刚在经营上独辟蹊径,采用薄利长租,即以比市面运费低得多的固定价格,把船租给资信可靠的用户(为期都在一年以上),然后凭租约向银行贷款,增购船只,扩大船队。包玉刚的稳健经营方式和良好的商业信誉还使他获得了汇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加之他对船队的严格管理,使其船队迅速扩大,逐渐把原来显赫的大船东抛到后面。到1969年,包玉刚已拥有80条散装货轮和油轮,雄踞香港各大船东之首。到1981年,包玉刚已拥有210艘大型巨型轮船、2100万载重吨,稳居世界航运业之冠,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处于巅峰状态的包玉刚并没有陶醉。他以自己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航运市场的清醒认识,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果断实施弃舟登陆战略,短短几年间,就成功地将船队削减了一半,从而不仅顶住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航运业的大萧条,而且以自己的实力问鼎香港工商界。1980年6月,包玉刚在数小时内筹集了21亿元港币,成功获取了大型英资企业———九龙仓货运有限公司的控制权,打破了英资不可战胜的神话。入主九龙仓使包玉刚成为香港为数不多的庞大不动产拥有者之一。到上世纪80年代末,包玉刚在香港的经营范围已扩展到航运、地产、仓储、码头、交通、饭店、电信、零售、金融等领域,成为香港工商界举足轻重的实力派人物。
为香港回归作出独特贡献
包玉刚对祖国和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把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不同的方式报效祖国,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早在1979年,他就各捐资1000万美元捐建北京兆龙饭店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1982年,在船王的积极推动下,由中英两国政府和包玉刚三方共同出资设立中英友好奖学金。这些爱国举措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香港回归的过程中,包玉刚更是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初,包玉刚以他的远见卓识和爱国爱港的立场,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与政策,倾情参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和有关文件的签署。由于包玉刚在香港社会的地位和声誉,特别是他与当时中英两国领导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使包玉刚在两国政府为香港问题进行的一系列谈判和接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香港问题的顺利解决,包玉刚经常奔走于北京、伦敦和香港之间,与各方频频接触联络,表现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对此,当时参与香港问题谈判的中方代表、新华社香港分社前社长周南认为:“中英就香港前途的谈判成功,包玉刚先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邬维庸指出:“中国、英国、香港三方关系,以往一波三折,包玉刚是缓冲及中介角色,发挥了影响力,一句话的作用往往超过十个人的意见。”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包玉刚应邀出席这一历史性的仪式。第二天,邓小平会见包玉刚并设宴招待“世界船王”一家,充分肯定包玉刚为中英谈判成功所起的作用。
1985年6月,包玉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和咨询委员会召集人。在此期间,包玉刚不辱使命,积极联络基本法起草委员,倾听各方意见,几次抱病参加起草工作,为基本法的起草倾注了很多心血。
1989年,香港问题出现波折,中英关系陷入僵局。为打开局面,当时年事已高的包玉刚不辞辛劳,穿梭于英、美、日和中国之间,为修补中外关系和香港问题的解决,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1990年6月,邓小平再次会见包玉刚,对他的工作予以肯定。至此,包玉刚已经受到邓小平10余次亲切会见,这在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中是少有的,从中充分反映出包玉刚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
捐资创建宁波大学
1984年5月,中央公布了进一步对外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决定。邓小平对加快宁波的对外开放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并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邓小平的号召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广大海外宁波籍人士热烈响应邓小平的号召,纷纷付诸行动。时任中共宁波市委书记的葛洪升日前回忆说:“在众多海外‘宁波帮’的头面人物中,最早响应小平同志号召的是包玉刚先生。在‘宁波帮’为家乡兴办的众多公益事业中,影响最大的是包先生捐资创办的宁波大学。”
多少年来,宁波人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有一所自己的大学。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曾为之奔走呼号,但受诸多因素制约,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上世纪80年代,宁波大规模开发开放的浪潮再次把创办宁波大学一事提到了宁波人的面前。许多宁波籍学者和老同志纷纷向市政府献计献策。他们还做出了一个建校方案,方案建议宁波大学初期规模在校学生2000人,按当时国家办大学的基本建设投资标准,共需4000万元人民币。但是当时宁波市财政拿不出这一大笔钱。
1984年10月,阔别40多年的包玉刚踏上了故土,家乡人民的热情和家乡拥有北仑港这样的深水良港使船王欣喜不已,而家乡发展的滞后则使船王感到了一种责任,他决定为宁波的开发开放作出自己的贡献。当他得知宁波尚无一所综合性大学而家乡人民正酝酿创办时,毅然决定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创建宁波大学。
1984年12月19日,包玉刚在北京出席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正式签字仪式,就在这一天晚上,包玉刚与时任宁波市市长耿典华签署了捐资创办宁波大学的“洽谈纪要”。
包玉刚出资创办宁波大学,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热烈赞扬和极大支持。就在“洽谈纪要”签字的第二天,邓小平会见了包玉刚,盛赞他有见识,这件事办得好。邓小平还指示有关部门领导:“办宁波大学的问题,包玉刚先生讲,大学归国家管,他出钱。这是件好事,我答应给宁波大学题写校名。你们应该督促有关方面把这件事办好。”
宁波大学的筹建工作十分顺利。1985年9月25日,邓小平为宁波大学题写了校名。1985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举行奠基典礼,包玉刚夫妇和万里代总理、薛驹省长等一起,挥铲为宁波大学奠基培土。1986年9月,宁波大学如期开学,11月26日开学典礼隆重举行。从此,宁波结束了没有综合大学的历史。
宁波大学创办以后,包玉刚及其家人继续关心、支持宁波大学的发展,付出了无数的心血。除了宁波大学以外,包玉刚和家人还捐资助建宁波市包玉刚图书馆、第一医院刚华住院大楼等多个公益项目,并发动其他“宁波帮”人士回归故里,造福桑梓,有力地推动了家乡社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提升宁波城市地位功不可没
1985年10月29日,万里代总理参加宁波大学奠基仪式之后,在宁波主持召开加快宁波经济发展现场办公会,包玉刚应邀出席会议。会上,宁波市委领导向万里建议,要求中央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专门研究解决宁波开放和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包玉刚恳切希望万里担任这个领导小组的组长。万里被包玉刚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出力的热情所深深感动。会议研究了这一建议,决定成立由国务委员谷牧为组长的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并希望包玉刚担任该小组顾问。1985年11月,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正式成立。
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成立后,开过6次会议,帮宁波解决了许多开发建设的重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帮助促成宁波实施计划单列。1986年4月,谷牧主持协调小组会议讨论浙江省上报的宁波计划单列方案,会议同意这个方案,由协调小组上报国务院。
包玉刚一直来竭力呼吁提升宁波的城市地位。就在1985年10月加快宁波经济发展现场办公会召开之前,他就向万里提出将宁波升格为直辖市的建议。1986年4月17日,国务院领导会见包玉刚,向他颁发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聘书。会见时,包玉刚要求将宁波升格与天津、上海那样的直辖市。国务院领导说,宁波升格为直辖市不具备条件,但又明确表示计划单列有希望。1986年12月2日,胡耀邦在中南海会见包玉刚,问他:“宁波搞上去,希望大不大?”包玉刚说:“我最近参加了协调小组会,宁波要搞上去的话,要赋予宁波市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省里已有一个报告。”谷牧同志解释说:“就是在国家计划中实行计划单列,现在是有8个市和海南行政区共9个市(区)已实行计划单列。”胡耀邦说,加上宁波共10个,可以嘛!计划单列没有问题。显然,包玉刚在这些重要场合为宁波城市地位的“仗义执言”,为后来宁波正式成为计划单列城市创造了重要条件。
1987年2月24日,国务院正式作出批复,决定对宁波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并继续在宁波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计划单列的实施,为宁波的经济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谈到包玉刚对宁波实施计划单列的贡献,葛洪升曾说:“虽然他提出的这些要求,都没有直接提到‘计划单列’,但包先生是真心帮助宁波的,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总书记先后对宁波计划单列的明确表态,都是在会见包先生时讲的,包先生在协调小组讨论宁波计划单列的会议上,是积极支持宁波计划单列的。包先生对宁波计划单列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当说是功不可没的。”
大力促成建设北仑港
包玉刚为宁波开发开放事业殚精竭虑,出谋划策,提出许多战略性建议。在北仑港开发利用上,包玉刚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4年10月,包玉刚阔别40年后首次回家乡访问。他早就听说过家乡有个天然良港叫北仑港,因此,在祭祖、访问旧居等活动一结束,就马上提出要求到北仑港去看看。包玉刚一踏上北仑港10万吨级码头,看到港口的宏伟气势,心情十分高兴,连声赞叹“名不虚传!名不虚传!”港口负责人向他介绍整个港口“水深流顺风浪小,不冻不淤陆域大”,15万吨海轮能自由进出,将来还可停靠30万吨远洋轮,包玉刚听后十分激动地说:“北仑港是中国最有前途的港口,今后在亚洲和全世界也将有重要的地位,宁波有北仑港,阿拉宁波人就得福了。”
从此,他每次回乡访问,都要去看看北仑港的开发建设情况,并多次向中央、省、市各级领导提议,在北仑港搞“水水中转”,开辟集装箱码头,建设大钢厂和设立保税区。他曾说:“北仑港是中国惟一最好的深水良港,我要大声疾呼,北仑港有这样的天然条件,不充分利用实在可惜。”
包玉刚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肯定。1985年1月,邓小平与国务院主要领导谈对外开放时说:“包玉刚先生说,宁波可以进25万吨的货轮,是少有的理想港口,25万吨船的运输成本可降低30%。所以,发展金三角,如果把上海与宁波连起来,就可以解决上海的许多问题。”根据邓小平的指示,1985年北仑港被定为国家要建的四个国际中转港之一。
1986年,包玉刚先生提出在北仑建设大钢厂,并联系了国际上多家财团竭力促成此事。他的想法和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热情支持,国务院正式立项。然而,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这个厂没有办成,但当时所做的工作为现在已建成的宁波钢厂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乐当“宁波大使”,为家乡当跑腿
对于担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和后来的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包玉刚感到十分高兴。他在协调小组会议和其他一些场合中经常说:“我是宁波的大使,宁波的事也是我的事,我愿帮助宁波跑腿。”
包玉刚坦率豪爽,说到做到。此后,为了家乡的发展,他四处奔波,乐此不疲。为开发宁波,他频频奔波于香港、北京、浙江之途;为宣传宁波,常常往返于欧洲、美洲、亚洲之间。每次出国访问,或在香港接待客人,他都要向出访国家的首脑和各界人士介绍宁波北仑港的优越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希望他们到宁波参观访问,投资开发……为此,外国朋友们也称他为“宁波大使”。经过包玉刚牵线搭桥,一批国际著名的外国公司多次组团到宁波进行实地考察和可行性研究,并同中方进行了多次正式会谈。与此同时,宁波在国内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1985年至1986年两年间,中央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同志来宁波考察指导工作的就超过250人次。一时,海内外刮起“宁波旋风”。
就为推动筹建宁波北仑钢厂一事,包玉刚曾多次往返欧洲、美洲、亚洲等不少国家,花了许多心血。尽管这一项目未能建成,但包玉刚的工作使宁波在世界各地影响得到了进一步扩大。1991年5月,宁波市友好代表团访问英国,市领导与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一些大臣会见交谈时,发现对方对北仑港、宁波大学的情况相当了解,一时感到惊讶。于是英国方面向宁波客人介绍了包玉刚在英国大力宣传宁波的情况。宾主双方都为包玉刚对家乡的深情而感动不已。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1991年9月,“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因病逝世,在他的身后,留下了造福家乡的许多宏愿。然而,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我们包家要为祖国、为家乡多作贡献。”“我对宁波是有感情的。”……家乡人们不会忘记包玉刚那诚挚的话语,不会忘记他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所作的卓越贡献。宁波人民将永远为拥有包玉刚这样一位优秀儿子而自豪!
市委书记巴音朝鲁日前在为《包玉刚与宁波开发开放》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以包玉刚先生为代表的“宁波帮”在风雨历程中形成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品格,是宁波人民弥足珍贵的财富。今天,在抢抓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宁波帮”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创业创新的开拓精神、开放开明的优良传统、诚信诚实的传统美德、互济互助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才能永远“走在前列”,才能不辜负小平同志对宁波的殷切期望,以实际行动报答海内外“宁波帮”对家乡的深厚情谊。
(本版有关资料来自由市政协文史委征编、中国文史出版社日前出版的《包玉刚与宁波开发开放》一书。)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会议 货轮 贷款 一批 仓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