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总量 15亿 14.5亿 13.6亿
“十一五”期末
(2010年) 2020年 2033年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23日在北京举行的改革开放与人口发展论坛上表示,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我国将于本世纪上半叶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
到2033年左右我国人口达到峰值15亿人
李斌说,受人口惯性增长势头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我国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长800万人左右,到2033年左右达到峰值15亿人;16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6年达到9.9亿人峰值,比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还多;到本世纪40年代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3.2亿人,占总人口的22%。
“总的来看,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从更长的时期看,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李斌说。她表示,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仍然是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李斌强调,确保到“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以内,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
计生政策使我国推迟4年突破13亿人口大关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23日在改革开放与人口发展论坛上表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近30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妇女总和生育率从实行计划生育前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使我国13亿人口日推迟4年到来,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
李斌说,人口数量得到有效调控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重要条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1/3左右,创造了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期,对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贡献率达1/4以上。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400美元,据测算,如不实行计划生育,这一数字只有1800多美元。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目前已提高到73岁
李斌表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人口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实施千年发展目标进展顺利。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8岁提高到目前的7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5岁以上国民人均受教育水平从4.5年提高到8.5年,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18.1%。,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6.6/10万。在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中,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提高最快的国家,由1990年的第105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81位。
■政策吹风
独生子女赡养老人
有望获得税收减免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23日在京表示,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对赡养和照顾老人的独生子女予以适当税收减免,并对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给予护理补贴。
李斌说,中国将尽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解决老年人口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口的照料问题,有可能对独生子女实行减免税的政策,但这个政策目前仍在设想阶段,不会马上出台。
流动人口开始呈现
“不流动”现象
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于学军司长在23日举行的改革开放与人口发展论坛表示,流动人口开始呈现出“不流动”现象。
于学军说,跨省流出的时间逐渐加长。多数跨省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的时间在一年以上,成为流入地的常住人口,仅有三分之一在流入地居住不满一年。许多流动人口已经不再频繁流动,而是逐步融入居住地,成为现居住地常住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的第二代,不认为自己是流动人口,有的甚至没有回过户籍地,不了解家乡的情况,完全与现居住地的文化融合。这就要求政府在各项工作中,充分考虑到这部分人的情况。
对比1990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结果后发现,在有流动人口的家庭户中,户主与配偶均为流动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7.44%上升到2000年的46.06%。这说明,近年来,流动人口举家迁居城市或在城市长期定居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流入地的“新居民”。
本版综合新华社、《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