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谁首先在“会学”方面取得突破,谁就更有把握将自己的学习潜能转变为现实的成绩。学好高三文科有哪些方法?怎样去掌握这些方法呢?专家以为首先必须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教材的阅读
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看书未必是阅读,只有读懂了至少是用脑了才能算是阅读。高三文科生怎样阅读文科教材?从阅读的步骤看,首先是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内各章节下的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
近年来随着社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当大,高三文科生在阅读时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高考将会体现这些成果。关注的最佳捷径就是钻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中的“考试内容”,看看它的框架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表述与教材有什么不同。
社会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放进教材?他想借此说明什么问题?他又是通过什么材料来说明问题的?阅读时要确定并用各种标记划出学习目标,以便于日后复习时一目了然。
预习和复习
建议按下列三个步骤去预习:首先是纵览章节、引言和子目。其次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纲)了解教材的要点、难点,并把重要的知识目标(如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术语)划下来。最后是把不懂的地方确定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高三文科的课后复习应该怎样进行?从复习内容的角度看,要抓住“学科主体知识范围内”的主要学习目标(也称学习重点或主干知识)。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种。对平时的课后复习,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随着学习的推进,归类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第三种方法是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第四种方法难度最大,但对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一年后的应试却是极其有效的,这就是比较的方法。
怎样进行比较?首先要掌握与理解基本概念。其次是要掌握比较的方法,这就要依平时的训练。比较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人物、事件、历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进行比较。注意点是明确思维方向,求同还是求异,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
听课
端正听课态度,是有效听课的最重要条件。每堂课都是老师花了几个小时甚至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备好的,你要学会认真倾听。它包括:集中思想专注地听课,尤其是专注于①学习目标;②预习中未解决的部分;③老师强调的知识和重点分析的知识。要多种器官并用,做好笔记并积极地提问和回答。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还要及时归纳。可在下课再花费一二分钟追忆一下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听课要注意消除两种坏习惯:一是认为课乏味或是挑剔讲课老师而不认真听,这会导致有用信息的遗漏;二是分心,在上课的时候“兼顾”其它学科的作业,这当然会“担惊受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笔记
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25%,隔两周记住的只有8.4%了。毫无疑问,记笔记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器官刺激大脑,有助于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果。然而,笔记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与教材相比,有时会更有层次性、逻辑性,或是更浅显易懂。
要学会预习与听课,这是记好笔记的前提。需记的重点有:重要的概念、结论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识归类或知识框架(含线索、结构);精典的例子或练习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记笔记是为了应用。笔记应多次复习,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
练习
高三练习多,作为高三学生,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进入高三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较好的复习资料——科学性正确无误;编写体例适合高三复习;内容与高考改革方向、考纲相一致。在练习问题上,切忌收集许多资料,今天做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头来就很难做到“系统”和“全面”。
许多同学以为数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业,文科主要就是看书,要么就是做试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业恐怕同样需要天天做。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少做“抄抄书”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应努力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与组织。
对典型题目要认真研究,特别是列入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证题和教师们设计的对某一类专题有“范例”意义的练习题。把那些例题研究透,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范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