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对话 广播 健康 旅游 游戏 时尚 电视 图片 院线 房产 博客 三江口评论 论坛 邮箱
首页  经促会  社团机构  资讯公告  人物文史  刊物书籍  为您服务  旧版回顾
宁波文史
相望百年 亲城之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8年05月04日 10:20

  相望百年 亲城之恋

  小宁波说:“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但阿拉是个宁波人。”

  老宁波说:“还是最爱吃阿拉宁波产的咸菜,透骨鲜!”

  小宁波说:“大桥通了,一天能跑好几趟,可以经常去买爷爷爱吃的宁波海鲜了。”

  老宁波说:“阿拉是走不动了,希望孩子能常回家乡看看。”

  上海与宁波,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对宁波市民来说,上海滩有一种亲和力和神秘感;而上海市民对宁波又有一种原乡故土的怀恋情结以及文化上的认同。

  如今,“世界第一跨”突破了杭州湾的阻隔,两座 “阿拉”城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亲近,两座“亲城”之间的亲情也将愈加彰显。

  “阿拉”宁波闯荡上海滩

  沪甬间的渊源始于清初。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李瑊研究发现,宁波人移民上海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清初到上海开埠;从上海开埠到1911年;从1911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尤其是后两阶段,移民最多。

  与其他移民不同,当年的宁波人奔赴“上海滩”时,少了一份惶恐和悲凉,多了一份希冀和想像,因为上海代表着财富和未来,他们是为寻找发展机遇而来到上海的。

  唐宋以来,宁波一直是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外贸码头,鸦片战争之后,与上海同时开埠的宁波,地位一下沦落了。

  当时的宁波港码头在甬江上,仅能航行千吨级帆船,但外国轮船动辄数千吨,到了19世纪末期还出现了万吨轮。

  轮船进不了甬江,却能进黄浦江,加之黄浦江码头距离长三角的核心地区杭嘉湖和苏锡常都很近,上海滩取代了宁波港。

  宁波港上千年来形成的商人群体为了生计,讲着“阿拉”迁移到了上海。于是,宁波人开始在百里之外有了“亲戚”。

  转型“现代”宁波人立下头功

  据李瑊教授的研究,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宁波人在上海达到鼎盛,在沪宁波人有40余万,从商者达5万多人,他们渗透到上海经济的各个领域,出现了近代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宁波帮”。

  在上海这个大舞台,宁波人创造中国近代经济史上许许多多引以自豪的第一,上海的第一家银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印刷厂、灯泡厂、染织厂、化学制品厂……都为宁波人创办。

  直到20世纪中叶起,宁波商帮才撤离上海,转战香港打出一片新天地。

  可以这么说,在上海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每个重大的节点几乎都刻印着宁波人的名字。而上海也慢慢成为宁波人的第二故乡,成为心理距离最近的“邻居”,几乎每一个宁波家庭都能在这里找到亲戚。

  再度抢滩大上海“亲上加亲”

  到了计划经济年代,许多宁波人努力通过考学、婚嫁和工作调配,来到上海,他们当中,在科技、教育、文化乃至政界,有成就的不在少数。

  改革开放后,宁波人再次涌入上海,他们把上海看作是必争之地。根据上海宁波经促会和宁波驻上海办事处的初步统计,目前宁波人在上海创办的企业至少有2万家。上海非公经济中,宁波人差不多占了1/3。

  “精明”的宁波人知道,在中国,上海的商业战略地位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媲美,它是宁波通往世界的“桥头堡”。他们中不少人开始定居下来,成为新上海移民。

  据统计,目前在上海,宁波籍人士及后代至少有200多万人,此外还有10多万新上海宁波人,每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就踏上回乡之路。

  近邻将让“亲城”旅游商机无限

  从两座“亲城”频繁走动的亲戚中,两地的旅游业闻到了“商机”,特别是面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通车的特大利好。

  “通车拉近两地的距离,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宁波将成为上海人出游的首选目的地。”说这话的陈民宪是个地道的上海人,但现在身份则是宁波旅游局副局长。

  今年3月,陈民宪早早率团到了上海。他说,宁波拥有真山真水真自然,古城古镇古文化,这都是上海这个大都市所稀缺的,但以往受制于交通。如今宁波被纳入“两小时旅游圈”, “上海市民对于原乡故土的怀恋情结以及文化上的认同感,都让我们有了充分发挥运作能力的空间。”

  一位长期从事旅游研究的学者表示赞同。他解释说,当7天长假开始让位于清明等人情味浓厚的传统假日后,将会引发另一种人文旅游的效应,人们开始越来越钟情于慢游,特别是到周边走亲访友。

  对于宁波来说,与上海 “亲城”的先天优势,加上大桥促成的“近邻”效应,发展旅游业可谓得天独厚。

  “阿拉”

  上海开埠之初,广东移民数居首位,可没多久,就被宁波人所取代。沪语中,不少方言都来自宁波,最典型的就是“阿拉”。

  在宁波话里,阿拉指代“我们”或“我的”或“我们的”。

  根据语言学家考证,直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称还不是“阿拉”。在上海街头说“阿拉”的还是地道的宁波移民,上海本地居民的第一人称代词是“伲”和“我伲”。

  方言的变化是个渐变的过程,10年后,“阿拉”已慢慢成为上海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了。

  解放后,随着移民浪潮的结束,近代意义上的上海话渐渐定型。“阿拉是上海人!”“阿拉”已完全取代了“我伲”成为上海人的象征。不过,在上海郊县“我伲”仍然是本地人的自称,只不过在那些有着优越感的市区人眼中,“我伲”已经成了“乡下人”的代名词。

  □本版撰稿 郑巍

稿源: 今日早报   编辑: 朱宗建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宁波海外联谊会构筑起友谊桥梁
·“亲城”乐章奏响杭州湾三城
·宁波市长毛光烈会见日本客人
·侨企首创国内硅胶折叠人工晶体
·杭州湾大桥安全营运一揽子保险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将挂牌
·30年余姚接受海外捐款达3212万
·“五一”期间天气以多云为主
·动物园“五一”期间好戏连台
·五一起路政统一电话96266启用
·市公选领导干部面试人选确定
·宁波市老三区小学招生政策出台
·老三区小学服务区划分一览表
·职工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费提高
·青岛宁波商会网站开通
·成都宁波经促会和商会举办会议
·宁波商会会长工作座谈会
·武汉市宁波商会召开会长会议
·贵州宁波商会召开会长会议
·天津宁波经促会召开会长扩大会
·上海宁波经促会召开会长扩大会
·第十届塑博会11月6日—9日举行
·一季度甬企海外投资逾1亿美元
·甬商在成渝巨资打造三大产业园
·大桥给宁波物流业带来机遇挑战
·7企年收入超百亿 纳税50强出炉
·5年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等5大产业
·长三角城商行异地跨行通存通兑
中国宁波网与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宁波同乡联谊会)联合主办
协办单位:宁波市侨办、市台办、市侨联、海外联、甬港联、科协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0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