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每一块栏杆,每一截桥梁,我们都感到非常熟悉非常亲切———因为我们也是一名建设者!”昨天下午,作家夏真和王毅夫妇来到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仪式现场。 就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总要经历分娩的痛苦。今天,当我们惊叹杭州湾跨海大桥逶迤磅礴的壮观时,你是否想过,一座世纪大桥的缔造有着多少曲折和惊心动魄的时刻?来自宁波和嘉兴的一对夫妻档作家夏真和王毅,对大桥的建设跟踪采访5年,真实记录了大桥的诞生过程。4月29日,赶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前夕,夏真和王毅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跨越》首发。谁是跨海大桥的提案者?绝妙的融资机制,又如何经受着民营资本进进出出的考验?这本书描述了大桥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揭秘一谁第一个提出造跨海大桥? 谁第一个提出造跨海大桥?探寻的结果是:集体提案,并非某个人。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有见地的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多次郑重其事地向宁波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建议:最好在杭州湾造一座跨海大桥,缩短两者距离。与此同时,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也向宁波市领导提出“打通杭州湾通道、促进上海和宁波发展”的设想。 时光飞快地走到了90年代。1994年2月17日,徐观清委员在宁波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拟建宁波至上海跨钱塘江(杭州湾)大桥的建议”,并建议“桥址可选择慈溪东至平湖乍浦西端”。今天,历史的印证,这一建议拍案叫绝。当时的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朱尔梅当即率领一批政协委员冒着清冽的寒风前去慈溪海上实地考察。在隔一天召开的宁波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宁波市人大代表钱国本等人也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杭州湾跨海大桥选址问题”的议案。 揭秘二几场惊心动魄的撤资风暴 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资金来源,一直被新闻媒体和世人所关注。在118亿元的总投资额中,民营资本占到了50%以上,这50%资金由17家民营企业组成的6个投资公司投入。这是民营资本参与的中国第一个最大基础性项目。 第一场风暴来得悄无声息。那就是雅戈尔的变卦。在打入第一笔资金后不久,雅戈尔提出大桥投资能不能由雅戈尔控股?还有冠名权,希望将杭州湾跨海大桥命名为雅戈尔大桥。雅戈尔在与政府商谈未果的情况下,选择了撤退。于是,时隔半年,雅戈尔从45%股权的最大股东戏剧性地成为持股4.5%的最小股东。浙江的著名民营企业宋城集团持股17.3%,成为大股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时,最大的民营投资商宋城集团的资本金除了刚开始接盘时打入的5000万元外,再也没有注入新的资金,2004年下半年应该到位的9000万资本金再三催促没有到位。他们明确向大桥指挥部提出撤资。 宋城集团的退资引发了一场大风暴。国内外新闻媒体对此大张旗鼓进行报道。最敏感的当然是另外几家民营股东,不管出于什么想法,不约而同,他们都选择了2005年不再增加新资本金。火上加油的还有银行。银行这几年被不良投资吓坏了,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听说绍兴通道要上,又听说宋城要撤资,他们都恐惧起来。首先是有一家银行以去年的资本金不到位为由,宣布停止给大桥贷款。 很快,大桥指挥部提出了一连串的救急方案,取得了多家银行的支持。当民生银行宁波分行慷慨地开出了7亿元票据业务时,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在这场民营资本撤资风暴中,一批真诚的民营企业家朋友却坚定地屹立不动。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方太集团鼎立支持,面对各媒体,合盛集团、耐吉集团、环驰集团等表态不会退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