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诞生于105年前的小学堂!这座学堂有着一段段不平凡的记忆。包玉刚、赵安中、邵逸夫等家喻户晓的名字,是辉煌了一个多世纪“宁波帮”的骄傲! 叶氏义庄,位于宁波市镇海庄市的叶家村。1902年创建,1903年建成,内设叶氏义塾,1904年招生办学,后更名为叶氏中兴学堂、中兴学堂、中兴小学等。中兴学堂确立了“勤、朴、肃、睦”的校训,形成了治学严谨、德智并重、中西合璧、理念超前的办学特色。这里曾培养出名扬海内外的宁波商帮名人和遍布国内外的各界精英,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乡楷模的28位海外宁波籍人士中,出自中兴的就有6位。叶氏义庄,被誉为“宁波帮的摇篮”。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在宁波与香港之间,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叶氏义庄105年的记忆 从百年学堂走出的旅港巨擘慷慨反哺母校、故乡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本报记者走入了风雨沧桑的叶氏义庄。叶氏义庄是1902年由宁波商帮著名人物叶澄衷筹资创办的。 金时荣,船王包玉刚小学时的校友、中兴学堂校友会名誉会长、宁波中兴中学高级教师。75岁的金时荣向记者回忆,包玉刚是叶氏中兴学堂第19届学生,自己是第35届,算起来是船王的“学弟”。半个世纪前的1942年,年仅10岁的金时荣进入义庄学习,所在的教室与当年包玉刚所在的教室,仅仅隔了一条走廊。 记者看到,古朴陈旧的百年义庄,肃穆而凝重。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平方米,座北朝南,有教室、礼堂等组成,系砖木平面层结构。2000年12月,被宁波市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时荣老人向记者介绍了这座义庄的渊源:创始人叶澄衷,宁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先驱和领袖。叶澄衷以诚信起家,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终成一代巨贾。叶澄衷深深地感到,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故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1902年,他出资3万两银子在老家庄市创办了叶氏义庄,帮助穷苦孩子免费读书,接受英语等现代教育。 一代船王的学堂生活 在百年学堂里,金时荣老人向记者讲述起在半个世纪前,发生在这座学堂里的精彩故事…… 1918年农历十月十三,在镇海庄市钟包村的包家祖居后新屋里,包玉刚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起然”,“起”是包家的辈号,“然”同“燃”意指熊熊的火焰,又名“玉刚”,希望他长大成人后洁身自爱,刚正不阿。父亲包兆龙对子女的要求很严,他把包玉刚、包玉星送进了以教学质量好而闻名的叶氏中兴学堂。包玉刚的一位老师支家英多才多艺,数理化样样精通,音乐绘画无所不能,还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包玉刚说,自己英语基础好,与当年支家英逐句逐段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他沉实、稳健的作风也得益于恩师的栽培。 1931年,镇海县小学生运动会即将召开,各小学都出奇招,想在运动会上为自己学校争光。叶氏中兴小学金茂如校长想出一个先声夺人的主意:派一支军乐队参加运动会的开幕式。谁来当军乐队的旗手呢?支家英老师找到了包玉刚,说:“旗手是军乐队的灵魂。你有没有信心当好?”包玉刚使劲地点头。运动会如期召开,上千人围观,首先进场的是中兴小学代表队。在一面绣着“叶氏中兴小学”六个大字白绸校旗引导下,一队统一服饰的军乐队引导精神抖擞的运动员入场,但见旗手昂首挺胸,目不斜视,高擎校旗向前行进。而这个英姿飒爽的旗手正是包玉刚。刹那间,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次开幕式,中兴小学出尽风头,包玉刚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张婚床感动世界船王 金时荣老人告诉记者,关于宁波大学的投资,还有一段典故。 1968年,已21岁的周和品到了结婚讨媳妇的年龄。舟山民谣:“娶媳妇,先买床,要买就买七弯床。”有一天,周和品的姐夫从宁波捎信给岳母,说镇海钟包村有一张漆金木雕七弯凉床要卖掉,质地很好,但开价500元。当时,大黄鱼才0.46元一公斤。一张床抵得上1000多公斤的大黄鱼!这对周和品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最终他还是买了下来。周和品万万没有料到,他买下的这张竟是“世界船王”包玉刚的漆金床。 时光转瞬到了1984年4月,即包玉刚回乡前6个月,村干部陪同县、乡干部和一位镇海侨办干部前来看周和品家的七弯大凉床。看过床后,那位姓张的侨办干部断定说,周和品当年买来的这张漆金床,就是“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眠床。深明大义的夫妇俩一听又喜又惊,仅仅收下了一张新床就将漆金床交给了政府人员。 1984年10月28日,“船王”包玉刚衣锦还乡,和夫人黄秀英一起来到故乡钟包村自家的故居。黄秀英一跨进楼上的房间,就兴奋地叫起来:“玉刚,这是我们结婚时的床!”包玉刚立即用手擦了擦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故乡之行使包玉刚长久压仰的爱乡之情骤然迸发,吐出了肺腑之言:“我是宁波的大使,宁波的事也是我的事。我愿为宁波的百姓跑腿。” 1984年12月29日,包玉刚在北京签订了捐资2000万美元筹建宁波大学的正式协议。 一座百年学堂的复兴 中兴学堂自1949年以来,已经停办多年,但船王对少年时代的恩师始终铭记不忘,1984年踏上故乡的土地,他就去探望恩师支家英。可惜这位可敬的老师已谢世多年。师母尚健在,已是86岁的高龄,耳聪目明,很有精神。船王见到她,非常高兴,犹如见到恩师一样,恭恭敬敬向师母三鞠躬。在师母房间里,船王看到了支老师的遗像,他虔诚地双手合十,毕恭毕敬鞠躬。在即将离开师母家时,他对师母说:“你老有话,就对学生说,能办到的,学生一定尽心尽力去办。”师母抹了一下泪水,笑了:“我没啥要求,中兴也停办多年,这次二哥(指船王)你把学校重新来办一办吧!”船王含笑点头说:“师母,您老人家放心,学生一定尽力恢复中兴母校,感谢恩师和母校师长对学生的教诲、栽培。” 恢复中兴中学的消息,犹如一阵春风,吹醒了旅港中兴校友那份沉睡多年的母校情结。邵逸夫学长、包从兴学长和赵安中学长以其子赵亨文名义各捐100万港元,叶庚年学长以其子叶谋彰名义捐50万港元,其余由包玉刚学长捐资650万,合成1000万港元建造中兴中学。1986年11月26日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 一个简朴而慷慨的人 一代纺织大亨赵安中是叶氏中兴学堂第19届学生,和包玉刚同届。1918年10月出生于宁波镇海骆驼镇杜塘畈的赵家老屋,在团桥镇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在团桥小学读了3年多,转往镇海庄市叶氏中兴学堂寄读。中兴学堂让他练就了一手不凡的心算本事,这使他在以后的商战中受益匪浅。而校长金茂如先生每晚的古文课,让他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础。中兴学堂的创办人叶澄衷等宁波帮前辈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的精神,对赵安中也是一种无言之教。3年中兴生活,对赵安中一生的影响巨大。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成了赵安中的生活操守。他每次回乡考察教育的车旅费、住宿费总是自掏腰包。他常对亲友说:“我捐给人家一万,人家再请我吃掉一千,那算什么呢?”回乡时,他对庄市有关部门的所有活动安排都没意见,惟独对当地人们的宴请感到十分不安,一再声明:“你们教育经费很困难,我来已经很打扰大家了,怎么好意思让你们请客。”并再三吩咐一切从简,能省则省。“最好给我吃马兰、山笋、霉干菜烤肉、番薯粥之类的农家饭菜。”面对慈善捐资,赵安中却出手大方,慷慨解囊。据不完全统计,赵安中20余年来,共捐助希望工程等教育项目148个,捐资总额1.2亿元人民币,被称为“希望工程”的功臣。 “有始无终”的爱心接力 1985年包玉刚率先捐资创办宁波大学,海内外的宁波人都为之振奋。然而,1991年,包玉刚先生辞世。这使得正处于起步发展中的宁波大学遇到了困难。赵安中及时伸出了支援之手,率先捐建了两个项目,即林杏琴会堂和运动场司令台。在赵安中的义举之下,海外宁波帮人士纷纷解囊捐助宁波大学。宁大校园里,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宁大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1987年9月,占地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中兴中学建成复校,百年钟声重鸣,中兴弦歌再奏。赵安中次子亨龙夫妇和两个孙女一个孙子从印度尼西亚赶来了,三子亨文夫妇和两个孙子也从泰国赶来了。老人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参加了全过程,从8岁到18岁的孩子,和大人一样端坐在主席台上,孩子们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故乡的各级领导一起剪彩,一起奠基,既感受到一分光荣,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洗礼、传承了一种责任。赵安中借这个机会,在故乡的课堂上给自己的第三代上了一堂人生课。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我的儿子、我的孙子记得家乡,多也好,少也好,总要为家乡有所尽力。” 庄市的“邵义门”、“完璧归赵”的包奎祉,一段段历史掌故显现庄市悠久的人文底蕴;包玉刚、赵安中、邵逸夫,一个个商帮奇才演绎了庄市当代的人文精粹!历史在古老的叶氏义庄浓墨重彩了一笔:在庄市,旅港宁波帮的桑梓情怀和慷慨义举,折射出充满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的现代财富观、文明价值取向:公益慈善事业捐建项目142个,捐赠美元2120万元,港币2000万元,人民币7011万元。记者离开叶氏义庄的时候,古老的义庄依然处于忙忙碌碌的修缮中,老人金时荣告诉记者,不久之后,105年的叶氏义庄将以“新面孔”,向无数的人们讲述旅港宁波帮精彩的人生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