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打假人成超市的常客。杨绪忠摄
近期,《e眼问政》栏目针对职业打假人现象,连续刊发《职业打假人的生意经》和《频遭“职业索赔”,超市店家苦叹“太难了”》两篇报道,引发网友热议。
记者通过对评论区进行梳理发现,大多数网友支持职业打假人,也有部分网友支持商家,并建言献策,期待职业部门加紧监管,并规范引导职业打假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支持
我们需要职业打假人
网友“李公子k3i6”:我觉得职业打假很好。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不能因为不是我买的就不在意。销售合规合格产品是一个经营者基本的要求和底线。不能把自己的随意、不作为导致产品过期,甩锅给打假者。打假者的打假行为,某种程度是对我们执法部门一些管辖盲区的补充,如果能积极对接执法部门,那么整个消费市场也能海晏河清。这个结果是有利于所有消费者的。
网友“中国守护公民”:如果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在消费中因商品问题或欺诈问题获得赔偿,商家自然就规范了,职业打假人自然也不会存在了。往往很多消费者在被侵权后,能拿回购物款就很满足了,如果商家侵害一个消费就会被罚赔十倍,无利可图,损失重大,那比监管部门罚款都管用,监管部门毕竟人少顾不过来!
网友“秋天_26zp”:食品药品安全,是民众最为关心、最为直接和最为现实的利益问题。“知假买假”,在客观上能起到倒逼商家守法经营等积极作用。我觉得,只要有利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有利于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知假买假”无可厚非。
网友“阳敬之”:作为普通消费者,我无法与商家共情。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商家的产品如果是没毛病的,那打假人也无法找茬,不是吗?
网友“杨哥来了66”:正常消费者支持打假人。问题商家你一个卖假货的还在这里卖惨。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时候,你怎么不哭?
网友“多多”: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把好品质关,困扰不再有。
网友“尐白兔”:如果政府监管到位了,职业打假人自然没有生存空间,既然监管不到位,我们就需要职业打假来作为补充。

资料图: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杨绪忠摄
反对
重视职业索赔负面影响
网友“大洪水_”:职业打假人频繁活动,对商家正常经营造成困扰,索赔金额高,商家不堪重负,职业索赔负面影响凸显,需引起重视并寻求有效解法。
网友“冬青”:“打假人”得到赔偿就不再要求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反之没收到赔偿就对执法部门死缠烂打,这究竟是打假还是以个人赚钱为目的的打假?
网友“慕藤霖蘭”:这个问题确实蛮难解决的,个人觉得职业打假人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如何正规化,同时引导商家及生产厂商诚信做生意、正规生产才是关键。
网友“大海大啊”:有的职业打假人为个人私利恶意索赔,挤占有限的行政资源,也影响到职能部门对正常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置的效能。
网友“茉莉-H5LG”:职业打假人到处活动,伺机找茬索赔,对我们商家的正常经营活动影响太大了!
网友“The Clocks”:市场环境靠的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职业打假人属于恶意钻空子,就像车辆有了保险可以保障自己的权益,而不是说因为有了保险,就可以无所畏忌地乱开车。本身他们的目的就不在维权,而在变现。这种钻制度空子变现的行为,应该进行约束甚至禁止。
网友“带水”:职业索赔的存在,让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任基础变得脆弱。
建议
对打假行为规范引导
网友“眉间雪~胤词”:我听说有打假人故意放过期食品到货架上面,坑骗商家。打假人可以有,但也要规范。
网友“柳叶刀”:有的职业打假行为,就是敲诈勒索,其目的就是拿钱,而不是真的起到监督市场作用。
网友“翩若惊鸿”:我觉得有关部门可以聘请这样一波有打假相关知识储备的人,给他们一定的工资,当监督员,而不是靠知假买假的方式来获得收入。
网友“没有距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成立一个专门管理职业打假的机构。
网友“任务”:商家可以向进货方索赔,监管部门也要溯源打击不法行为。
期待职能部门有所作为
网友“嘘!-xqUX”:正是因为监管处罚不够给力,才会让民间打假成为一种职业。
网友“天天豆”:规范经营,有效监督,让专业打假无假可打才是经营之道!
网友“国朝”:我们百姓也不支持职业打假人,但问题还是在政府部门那里。别的不说,就是每年央视315曝光的相关食品安全案件就有不少。希望各相关部门行动起来,多下一线监管。这样可减轻企业负担,又可把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
网友“北辰lnxy”:希望这样的职业打假人多一点,但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强化监管,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评论区网友部分留言截图。
对于职业打假人,你怎么看?
《e眼关注》栏目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欢迎社会各界、有关各方积极通过以下方式参与讨论,为公众进一步了解职业打假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宝贵视角。
(宁波民生e点通 杨绪忠)
编辑: 吴旻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