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波:构建教育智能体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张世波
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方向和路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更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也成为当前教育热点,数字素养及胜任力成为教师的必备素养。目前浙江省共富善治大讲堂人工智能课开讲,单期在线听课人数近30万,点赞量超40万。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等一体的教育智能体横空出世,将在教育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创新“教师-AI-学生”人机协同模式,促进教学过程优化与数字资源建设,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教育智能体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核心目标
各地围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完善机制建设,着力破解数字教育体系化建设和常态化应用难题。如浙江大学开发的“浙大先生”教育智能体通过专家团队培训,建立教师数字素养体系,教育智能体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生成“体系—应用—数标准”核心目标。
其一,完善与构建教师数字素养体系。教育智能体作为新型教学媒介与教学要素,开发教育智能体,完善教师的数字素养体系,为教与学、评测与反馈、科研与服务等提供个性化与智能化服务,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科研效率,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其二,拓展与创新教学数字场景应用。当前教育智能体的发展呈现三大特征:教学多模态交互、评测智能化生成、交流情感融合等。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更新速度较快,目前已经具备并突破能够全程仿真与模拟教学场景中的复杂过程,这为创设教师数字教学场景提供真实环境。其三,建立与拓展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传统数字素养更多是强调数字化技术使用能力的提升,而教育智能体的开发与产生,从生成式角度,直接要求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拓展至人机协同与互动。特别是近几年提出要建立教师“生成式素养”的数字素养,要求教师具备新型人机交互活动、AI助理实景应用、智能体人机协同创新等能力。
教育智能体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生成的关键要素
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主要涵盖了数字技术在教学、管理、评价与专业发展等方面多维度架构。教育智能体的迭代发展,促进数字素养关键要素的生成,实现学习个性化、资源协同化、评测精确化等教学目标。
要素之一:从心理上提升智能教学接受度与适应性。教师通过教育智能体开发,从应用基础层思考,要提高数字技术在教学工作全过程应用的心理接受度。从技术核心层考虑,要重点培养人机协同的教学智能体适应性。从成效创新层总结,要大力推广教育智能体开发与数字化教育教学生态成果迁移。
要素之二:从实践上加强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借助教育智能体进行教学创新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显性技术上让智能体技术与教学环境全程沉浸与融入,提高广大师生对教育智能体应用的高度认可与深度体验。提高智能体实践应用广度,指导教师开展实施大数据与大模型来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师对教学数据反馈与分析能力,为可持续性教学管理做出精确决策。从隐性技术上要平衡各类师生的数字沟通与协作能力,促进教师数字素养内涵提升,实现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要素之三:从规范上培养人工智能伦理意识与社会责任。教师在应用各类教育智能体过程中要具有“善析”与“明辨”的意识与能力,遵守数字伦理规范,坚决合理合法使用数字资源是每个教师基本的一种社会责任,必须尊重数字化知识产权与技术专利成果的原创性,严守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的责任归属,牢固树立科技发展与人文道德和谐共生意识,共筑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责任坚固桥梁。
教育智能体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实现路径
教育智能体加速变革教学新模式,从实践角度思考,创新数字素养培养路径,重塑教师数字素养生态,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创设个性化学习支持的“智能体+教学设计”。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背景、进度、学习风格,教师通过智能体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功能应用,梳理与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为其提供定制化与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通过适应性教学活动,促进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习惯等数字化学习能力。
第二,建立高质量人机协同的“智能体+教学资源”。通过智能体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算法应用,精准筛选与分类推送在线课程、数字资源、虚拟实训空间等。实现提升学生可持续性学习能力,减省教师重复建设教学资源的时间和精力。目前教育智能体已经具备每个学习者学习环节优化的智能支撑,通过建立数字化教学过程性与结果性的资源体系,包括数字素材、数字教材、数字课程、数字实训环境等,强化人机协同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智能体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技术支持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第三,创新可测可量的“智能体+教学评价”。利用智能体“教学交流情感”功能,实现教师角色由“教学讲授师”向“评价智能师”转变,创新教学评价语言体系的优化与迭代升级。结合智能体“数据驱动决策”功能,实现对每个学生做出可测、可量、可评的自适应能力诊断,化解传统教学评价中“量多质少”矛盾点。
(作者单位: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