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华:人才工作更要善于“投资于人”
卢文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现许多新词热词,“投资于人”是其中之一。“投资于人”,是指将资金、资源、精力等投入人的发展、能力提升、素质培养等方面,以实现个人的成长、进步和价值创造,并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这不仅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人才工作而言,强化树立、带头践行“投资于人”的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战略选择,更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系、动力所在。
以“投资于人”的情怀打通人才价值实现通道。人才并非简单的人力资源,而是具有无限潜力的价值资本。每一名人才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智慧、技能和创造力,这些内在的特质在合适的环境与培养下,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古往今来,无数发明创造、思想革新皆源于人才个体才华的绽放。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到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他们的成就不仅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更证明了人才投资的巨大价值。
当我们将人才视为格外倚重的“投资对象”,便是看到了其背后蕴含的无限可能,这也是对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尊重和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讲,以“投资于人”的情怀打通人才价值实现通道,不仅是对人才物质上的支持,更是对其精神世界的滋养和激励。这种发自内心的礼敬与尊重,能够极大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以“投资于人”的视野拓宽智力转化渠道。在科技创新加速迭代的当下,科技成果转化已从“技术驱动”转向“人才驱动”的全新阶段。现实中,智力成果走出实验室往往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会面临较高的淘汰率和较长的风险期。如何让更多人才项目走出“死亡谷”?如何通过人才创业的正向效应带动激发“双创”热潮?以往,我们往往通过创业扶持启动资金的形式,对人才创业创新予以资助,但事实表明,相对有限的政策扶持资金对于人才项目的发展成长来说只能解“一时渴”,难纾“长久痛”。
在当今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是智力成果的实现过程。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经营主体,唯有从“投资者”的视角,以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手段,布局人才发展、迭代人才生态、重塑人才格局,才能从根本上拓宽优化智力成果转化路径,最终形成创新应用场景竞相奔涌的生动局面。
以“投资于人”的远见抢占创新驱动赛道。实践一再证明,人才生态布局能力决定创新赛道掌控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宁德时代,通过人才扩张,不仅投资电池技术研发,更通过供应链投资重构产业地图。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当前无论是企业、城市还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济实力的比拼,实质上则是技术创新的较量和发展赛道的争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能级动能、呼唤高素质人才。
人才工作“投资于人”,一个应有之义就是要未雨绸缪加强对人才发展环境的营造。只有以长远的眼光、坚定的决心和切实的行动,持续加大“人才投资”,持续营造浓郁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高质量发展才能收获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