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晓 吴伟强 任方丽:坚决扛起经济大市的责任担当
傅晓 吴伟强 任方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和内部诸多困难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追求、抢抓大机遇、展现大担当,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宁波作为经济大市,凭借强劲的经济实力和活跃的民营经济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宁波要深刻践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战略部署,坚决扛起经济大市的责任担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全省的经济发展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深刻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抓好九项重点任务,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系统、全面,宁波作为经济强市,对以下几个方面应当深化认识和深刻把握:
一是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上个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首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意味着经济政策会超出常规,政策力度更大、政策工具更丰富、政策针对性更强。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力稳增长的鲜明信号。可以肯定的是,2005年配套的政策工具比预期更多,品种更丰富,如出台专项解决隐性债务的政策、专项解决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政策工具等,凸显超常规、逆周期的政策导向。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24字要求,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最大化利用好政策,达到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目的。
二是全方位扩大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全面扩大内需不仅能对冲外部不确定性风险,还能提振国内消费,提高投资收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消费和投资要共同发力,没有消费,投资很难发挥乘数效应。省委要求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消费,实施消费提振专项行动,创新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要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优化投资结构,狠抓项目进度,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当前,要关注消费新业态的培育。这不仅能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切实不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现形式。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省委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开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具有重大意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省委要求加快建设更高能级开放平台,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开放环境。越是外部环境变化大,越是要扩大对外开放,彰显中国经济的韧性和信心。
稳定预期,全力推进经济向好运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稳定预期有助于经济向好运行。可以说,经济向好运行,保持稳定增长是基础性的条件。
一是稳定预期就是要保持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稳预期就是稳信心。当前稳预期就是把握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运用好经济规律稳住宏观环境,引导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稳预期就是要增强经营主体信心,改善消费者预期。稳预期更是稳金融、稳房价、稳就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稳住市场预期,让稳定的预期与经济向好运行在相互促进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稳定预期就是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速。稳预期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是稳预期的重要基础。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速能够为经营主体提供明确的信号,增强企业家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扛起经济大市的责任担当,首先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只有保持经济相对稳定的增速,才能促进有效投资,刺激消费,推动创新创业,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稳定预期要始终重视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在稳预期和保持经济增速中十分重要。保持政策稳定性、释放政策预期,有助于增强经营主体的信心,便于企业进行长期规划和投资,也能稳定居民对于经济发展的预期,激发消费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好政策效力,放大政策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稳定预期还要求始终重视保持政策稳定性。
激发活力,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既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积极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激活内生动力,释放消费潜能。要持续释放“两新”政策效应。当前,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该项政策连接供需两端,既助企惠民又利长远,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宁波装备制造业强,要抓住“两新”政策扩围的机遇,把消费品更新和重大设备更新结合起来,把更多的装备、设备纳入更新清单,带动企业发展。要集中政府资金干大事,引导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等潜在建设需求大、投入周期长的领域。要适应消费变化的新趋势,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如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智慧旅游、智能体育、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把巨大消费潜力释放出来。
二是加快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创新驱动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特色,围绕新质生产力承接载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升”,推动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推动未来产业“向前而行”,完善先进要素支撑体制机制。要激发区域内各类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各部门间的联合,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始终重视人才、吸引人才、关爱人才,发挥好人才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三是促进有效投资,以亩均“论英雄”。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绿色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潜力巨大。也必须看到,随着人口达峰、部分传统行业的“内卷”加剧等,投资的难度也在与日俱增。现阶段,必须以有效投资为导向谋划和落地项目,以亩均“论英雄”,以研发看实力,促进优胜劣汰,推动产业升级。要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不断迭代优化工作机制,用好政府发展基金,全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保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四是坚持制造业立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宁波作为制造业强市,要积极向智造之都迈进,努力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尤其要紧跟科技变革、紧跟重点发展产业的技术路线创新方向,不断迭代打造“361”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打造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前沿新材料、人工智能、元宇宙、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赛道,超前布局投资未来产业,不断提升城市的制造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五是精准发力稳外贸,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于锻造基础设施支撑力、腹地辐射带动力、全球链接影响力、现代航运服务力、战略资源配置保障力、港产城文互动发展融合力以及港口智慧绿色安全协同治理力等硬核竞争力,努力打造国际强港。要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创新贸易新业态。发挥好宁波对外贸易往来的“窗口”作用,抓住国家推进自贸试验区提升的机遇,在加快制度型开放,推动科研机构集聚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提升服务信息化和便利化水平,继续做强跨境电商,推动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持续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优化环境,全方位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的全方位发展环境,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社会包容性和凝聚力,吸引国内外投资,为城市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要关注以下三方面环境的优化: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抓手。宁波作为制造业强市、民营经济大市,更要致力于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持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最关键的是做到市场准入平等,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要通过立法等手段,助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健康活力的经济生态环境、包容普惠的人文环境。
二是加快绿色转型,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守住生态红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要把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推进绿色转型。要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要全面推动改革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新动能。
三是聚焦长远发展,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能采用市场化运营的都采用市场化运营。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培育有温度的金融,成立真正的风险投资基金,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体系。要下大力气补长宁波的文化短板,塑造支持创新、服务创新的文化品牌,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要完善对人才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吸引各类人才到宁波创新创业。
(作者单位:市社会科学院)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