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华: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
江春华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是一种“软交流”“软合作”,对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和实践意义。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普遍探索的成功实践。要打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协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文化交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校企合作打造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增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供给力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任务,校企合作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育人既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成长的客观规律,也是企业生存发展、赢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因而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之一。面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要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要着力打造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把企业资源“引进来”,把技术技能人才“送出去”,为当地培养认同感强、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增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供给力。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业、企业、人才等需求,将需求前置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广泛吸收行业产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将产业技术元素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度、与产业发展的支撑度,为海外中资企业和当地企业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二是健全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协同育人作用,创新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招生招工一体化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人才评价标准,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打造校企共融的结构化双师型教师团队,优化利益共享、成本共担机制。三是创新育人模式。搭建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境外办学机构,推进“校企一体”育人模式,提高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实施学徒制,深化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订单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二、校企合作打造当地化技术研发应用转化共同体,增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力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活动,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面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要求,职业教育校企科研合作要着力打造当地化技术研发应用转化共同体,以“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为链条,通过共建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团队,优化技术成果应用转化机制等方式,促进校企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转化,切实提高企业生产力,增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力。
一是坚持应用导向,职业院校要立足自身专业优势特色,面向产业发展、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应用导向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活动,着力解决企业生产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二是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海外中资企业联合职业院校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机构,集聚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国际科研合作,打通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三是校企协同打造生产型科研团队,在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凝聚科研智慧,提高科研团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构建“企业出题、校企共同解题、市场阅卷”的技术协同创新机制,联合开展生产线上的技术攻关,推动教师在企业生产一线中提升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
三、校企合作打造跨文化人文交往情感交融共同体,增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引领力
“一带一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是联结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架起教育文化和产业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促进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面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要求,职业教育校企文化交流要着力打造跨文化人文交往情感交融共同体,搭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互鉴平台,打造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项目,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往情感交融大格局,增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引领力。
一是坚持民生导向,以文化惠民生,聚焦美好生活需要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小而美”民生合作项目成果,促进民心相通,增进全球民生福祉。二是搭建跨文化交流互鉴平台,政校企共同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国别文化中心、海外文化交流站等,积极参与、承办双边和多边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开设“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国际论坛和文化展览会,打造文化交流品牌项目,因地制宜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进跨文化认同。三是加强跨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人文交流领域的师生专业培训,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帮助师生拓宽国际视野,尊重地域文化、历史传统、宗教礼仪、法律法规等,掌握国际交往知识,提升教师国际执教能力和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深厚家国情怀、良好人文素养、专业业务能力、宽广国际视野的人文交流使者,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文交往和情感交融。(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市“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基地)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